總市值超2000億元 Layer2賽道還能走多遠?
《科創板日報》(杭州,記者 徐賜豪)訊,據第三方資料顯示,進入5月以來,以太坊鏈上交易量急劇上漲,平均每天維持在130萬筆左右。最高時,單筆轉賬手續費超過500 gwei(以太坊交易費用的一種計量單位),摺合人民幣近300元。以太坊礦工的交易手續費已經超過了其區塊獎勵。
擁堵的以太坊和高額的交易費用卻給其他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以太坊Layer 2賽道變得引人注目。儘管遭遇5月19日雪崩式大跌,但過去半個月,以MATIC為代表的layer2概念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當強勁,大跌企穩後MATIC最高反彈三倍多。
截至截稿,5月28日16:30,MATIC報價為人民幣12.1元,流通市值約629億人民幣,躋身加密貨幣市值排行前15名。據第三方行情資料統計,Layer2賽道的加密貨幣專案總市值達到2000多億人民幣。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向《區塊鏈日報》記者分析稱,目前,社群主要關注的Layer2方案仍然處於比較早期的研發或測試階段,並沒有大規模應用。同時Layer2的安全性(無論是密碼學、經濟機制還是工程實現層面)也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這樣才能讓更多使用者放心使用。
什麼是真正的以太坊Layer 2 ?
Layer2是以太坊主網擴容方案的總稱,不是某種特定技術,目前至少有4-5種可選的技術方案,都被稱為Layer2。Layer2自身是作為區塊鏈技術中的二層協議網路,完全分離於Layer1應用層。
近期大火的Layer2方案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以太坊主網(也就是Layer1)由於DEFI(去中心化金融)以及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爆發所造成的交易擁堵以及手續費高昂的問題。
如何擴容以太坊一層網路,一直是加密貨幣世界的主線任務之一。在過往歷史中,狀態通道、側鏈、Plsama等多種解決方案都曾有過風光時期,但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限制(比如 Kolodny提到的側鏈安全問題,Plsama退出時間問題)而未能成為社群普遍共識。直到Rollup 方案出現,在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等一眾大V的肯定以及多家優秀團隊的鑽研及推廣下,社群漸漸認可了Rollup方案是以太坊擴容的基本路線。
隨著Rollup共識的崛起,Matic Network於今年1月宣佈升級為Polygon,並決定開發 Optimistic Rollups、zkRollups、Validium 等全新的擴容方向,以成為以太坊鏈上首個Layer2聚合器。
但截止目前,Polygon仍未徹底完成這些新擴容方向的開發工作,暫時能夠穩定運作的方案仍只有Plasma Chain和PoS Chain,且考慮到退出問題,除MATIC本身之外的其他幣種在進出一、二層是一般更傾向於選擇第二種方案。
當前市場上,有太多的專案方會自稱是以太坊的Layer 2,但本質上它們和以太坊網路是屬於競爭關係,那真正的以太坊Layer 2是哪些?
最有希望的以太坊Layer 2擴容方案便是Rollup(主要分為Optimistic rollup和ZK rollup),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經常提及的幾個Rollup專案,包括ZKSync(Matter Labs)、Loopring、Optimism、StarkWare(StarkNet)以及Offchain Labs。
不過,OKEx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威廉接受《區塊鏈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Layer2最待解決的問題還是安全性、網路穩定性以及應用場景。儘管目前備受市場追捧但都還未被時間驗證其安全效能夠完全繼承以太坊主網。且截至目前,Layer1資產鎖倉量仍然遠高於Layer2,因此Layer2所謂的高吞吐量是在量還未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一旦資產大幅轉移至Layer2,網路是否會出現擁堵將有待驗證。
Layer2留待時間檢驗
由於DeFi高速發展,對於通用智慧合約的支援成為Layer2的一個重要方向。在DeFi火爆之前,支援與不支援通用智慧合約的Layer2方案還算各有千秋,勢均力敵。但是隨著DeFi大潮的興起,現在大量的DEX應用已經逐漸開始採用Layer2,借貸平臺等也已經開始採用。大部分公鏈應用/DeFi都能夠從支援通用智慧合約的Layer2技術中獲益。
不過,SOLV聯合創始人王瑋接受《區塊鏈日報》記者採訪時對Layer2表示擔憂,他認為Layer2僅僅是作為解決以太坊擴容問題的一個過渡性方案。如果以太坊始終需要Layer2來解決交易成本和速度問題,大家紛紛選擇其他公鏈來解決效能和交易成本問題,以太坊退化為一個慢速的共識鏈,本身也會對Layer2產生負面影響,使之成為雞肋技術。
其實,把以太坊作為研究物件,早年間的layer2方案,如“狀態通道”、“plasma”,由於資金效率、易用性等問題,並沒有取得廣泛的應用。目前,社群主要關注的layer2方案包括Rollup(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和Validium,許多團隊做了相關試驗。總體來說,仍然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除zkSync 1.0外,大部分方案仍然還處於研發或測試階段,沒有大規模應用。
上海前沿技術研討會發起人姚翔對《區塊鏈日報》記者指出,針對Layer2的基礎設施,如錢包、瀏覽器、節點服務等也尚不完善,資產切換到Layer2成本過高,使用者體驗仍需提升。針對Layer2的安全性(無論是密碼學、經濟機制還是工程實現層面)也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這樣才能讓更多使用者放心使用。
OKex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威廉也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Layer2作為一種技術方案不能把它當做一種“鏈”去看待,它的主要作用還是作為輔助公鏈主網運作的工具,但它的存在又是區塊鏈網路效應能夠迅速擴張的必要元素。過去難以上鍊的傳統行業或資產透過Layer2的技術解決方案將能夠加入鏈上生態。當然這種技術在未來是否能符合市場預期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