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時節,走進新疆克拉瑪依,記者有“三個沒想到”:一是在傳統能源企業,卻在熱議新能源;二是全市僅轄2個鄉鎮5個行政村,農牧業卻亮點頻現;三是雖然當地因油而生、依油而興,人們卻熱衷於討論冷涼氣候、紫砂原礦等另類資源。
“三個沒想到”的背後,是克拉瑪依以生態建設驅動產業重構的實踐。這座位於新疆西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石油城曾是一片無人區,風沙頻襲、植被稀疏。為“安下心、紮下根”,當地一直將生態建設視為生命線,由此走出了一條轉型之路,經濟發展實現了從“黑色印象”到“多彩畫卷”的跨越。
精算油氣資源賬
66年前,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孕育了克拉瑪依這座城市。“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要立足資源,關鍵是如何認識資源、看待資源,進而科學、高效利用資源。”克拉瑪依市政府副秘書長閻立軍說,全市石油石化產業鏈條完備,擁有“從井口到車輪”全產業鏈,要精算油氣資源賬,讓資源產生最大效益。
按照“圍繞主線、整合資源、合理佈局、調整升級”的思路,克拉瑪依提出未來要培育4個以上千億級產業叢集,目前已確定環烷基煉油特色產品及碳基新材料、差異化高階石化產品、油氣業務及高階裝備製造、生物基化工及先進材料產業。
11月下旬,“乙烯裂解焦油懸浮床加氫全轉化工業專案”落戶。“這既是一個工業專案,也是一個生態專案。”閻立軍說,新疆油田重油比例高,採油、煉油、化工等環節,難點在重油,上游難開採,下游難加工。該專案作為千億元級產業叢集重點專案,將有效解決重油深度轉化及高效利用難題。
油氣資源精細利用,新能源精心佈局。日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油田公司”)電力公司正式成立,這也是新疆油田公司的新能源專案部,標誌該油田向推進綠色生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綜合性能源公司邁出了堅實一步。
“我們將發揮發電、供電、新能源業務三位一體優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新疆油田公司電力公司黨委書記李軍告訴記者,瞄準油氣開採主戰場,已謀劃3個太陽能發電專案,達產後將大幅降低油氣開採成本。
推動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堅持“一主多元”發展思路,“一主”即以石油石化工業發展為主,“多元”即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旅遊、金融、資訊等低能耗產業,以改變產業結構單一局面。
“謀劃新興產業要立足生態優先,深挖發展潛力。”克拉瑪依市發改委副主任康永健說,克拉瑪依在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傳統的石油化工優勢產業的同時,全力推動“非油產業”蓬勃發展。
走進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現代氣息撲面而來,華為雲服務資料中心、中國移動(新疆)雲計算和大資料中心、自治區災備中心等130餘家企業(專案)入駐這座產業園,讓克拉瑪依實現從開採石油到開採資料的轉身。
克拉瑪依市工信局副局長祁崇淮說,確定發展雲計算產業,是基於本地可用土地、電力資源豐富,以及冬季冷涼氣候條件可降低電子裝置等冷卻成本的優勢確定的。近年來,產業園區以影視動漫渲染為突破口,打造全國渲染基地和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影視基地,並以資訊產業牽引文創產業發展。
落戶雲計算產業園的新疆七色花資訊科技公司,致力於培育國內智慧農牧業服務知名品牌,其搭建的“畜牧雲”平臺,可對養殖、防疫、檢疫、屠宰、流通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監管;計劃年底上線的“農經通”平臺,則可實現耕地“雲管理”,將有效推動農牧業集約高效發展。
除了資訊科技賦能農牧業生產,生產環節也在取得突破。前不久的測產表明,克拉瑪依引種試驗的節水抗旱稻“滬旱6220”品種取得成功,該品種平均每畝用水量是普通水稻的三分之一,未來將進行示範推廣,生產優質節水抗旱稻米,成為當地農牧業發展新亮點。
打造綜合型城市
地下采石油,地上建綠洲。多年來,克拉瑪依持續加強生態建設,突破了資源型地區“經濟建設是必答題,生態建設是選答題”的認識誤區。近年來,更是以生態建設為驅動,堅定從資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轉型,打造高品質國際石油城和北疆區域中心城市。
堅持創新發展是克拉瑪依推進產業轉型,邁向綜合型城市的重要原則。梳理這座油城的發展歷程,從生活環境改善到生態城市建設,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多元化產業發展,它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離不開創新驅動。
11月26日,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在克拉瑪依成立,這是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克拉瑪依市委書記趙文泉說,克拉瑪依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打造成為北疆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西北地區科技創新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城市。
釋放生態紅利是克拉瑪依打造綜合型城市的重要手段。該市基本形成了以“一條河、一片溼地、四片森林、六個湖泊”為骨架的生態系統,昔日不適合生存的戈壁荒灘,如今城市景區化特徵越來越明顯。依託生態建設,克拉瑪依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正以地質地貌旅遊、石油工業旅遊、城市休閒旅遊三大支撐,叫響“荒野之旅、時尚之都”旅遊品牌。
此外,克拉瑪依還圍繞金絲玉、紫砂原礦資源,大力開發特色旅遊商品,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在不斷遞出新名片的同時,也不斷交出振奮人心的經濟成績單。去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6.9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4.9%,特別是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資訊、金融產業產值年增速均在20%以上。(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