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終成現製茶飲第一股,明日起招股,最高募資58.58億港元,匯添富、廣發、華夏基金等基石投資

財聯社(深圳,記者 成孟琦)訊,奈雪的茶終於坐上“全球現製茶飲第一股”寶座,根據市場最新訊息,公司將於6月18日公開招股,招股價為17.20元-19.80港元,發行逾2.57億股,每手500股,入場費約9,999.76元。當中約10%為本地發售,約90%為國際配售,最高募資額為58.58億港元,並預計於6月30日正式登陸港交所。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引入5名基石投資者,包括瑞銀資產管理、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建銀國際旗下的乾元復興精選基金,以及華夏基金,5基石合共認購1.55億美元等值股份。

此前,在6月6日,奈雪的茶透過港交所聆訊,摩根大通、招銀國際、華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同一條賽道上另外兩家備受期待的茶飲巨頭,喜茶未透露上市計劃,蜜雪冰城只傳A股交表但至今未見端倪。奈雪搶佔了整個現製茶飲賽道的先機。

歷來備受資本看好,更有明星基石加持

招股書顯示,奈雪旗下主要運營有兩個品牌門店,旗艦品牌奈雪的茶和子品牌臺蓋,營收主要來自主品牌奈雪的茶,貢獻了近94%的收益。子品牌“臺蓋”主要專注於年輕一代的顧客,收益貢獻比例僅為5%。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臺蓋和奈雪的茶產品均價分別為16元和27元。

據更新後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總營收分別為10.9億元、25.0億元、30.6億元,其中奈雪的茶茶飲店所產生的收益分別為9.1億元、22.91億元、28.7億元。另外,相關外賣訂單佔比逐年增長,2020年佔比已超30%。隨著盈利能力的改善,奈雪的茶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由2018年的5660萬元大幅減少至2019年的1170萬元,進一步扭轉為2020年的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1660萬元。今年一季度,奈雪共錄得收益人民幣9. 59億元,取得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730萬元。

奈雪茶飲店數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間增長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1間,並於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進一步增至556間,會員數量近3500萬,線上訂單收入佔比近7成。

上市前,林新控股持股67.04%,由彭心和趙林夫婦持有;股權激勵計劃持股8.32%,持有大約1.2億股。另外,奈雪的茶備受資本看好,經過幾輪融資後,天圖資本持股13.04%,深圳市國資委背景的SCGC資本持股3.32%,弘暉資本持股0.85%,PAG持股6.22%,永樂高持股0.87%。

而剛剛更新的基石團隊也頗為亮眼,囊括了瑞銀資產管理、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建銀國際旗下的乾元復興精選基金,以及華夏基金等知名基石與基金。5基石合共認購1.55億美元等值股份,其中瑞銀環球資管投資5,000萬美元,匯添富基金投資4,500萬美元,廣發基金投資3,000萬美元,南方基金投資2,000萬美元,建銀國際旗下乾元復興精選基金投資1,000萬美元。

按照覆蓋的城市數目計算,奈雪的茶擁有覆蓋中國最廣泛的高階現製茶飲店網路。與此同時,奈雪還將在2021年、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根據招股書,此次募集資金當中約70%將在未來三年擴張茶飲店網路及提高市場滲透率,約10%用於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約10%用於提升供應鏈及渠道建設能力,剩餘約10%為營運資金及作一般企業用途。

擴張路上,什麼成為了奈雪盈利的絆腳石?

奈雪的茶2015年11月在深圳開設了第一間茶飲店,2017年走出廣東,2021年謀求上市爭做現製茶飲第一股,其擴張和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

開始擴張之後,奈雪開到快500家店,一個歐包買到29塊、客單價超過40人民幣時,才終於在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轉虧為贏,不禁讓我們想要探究,是什麼成為了奈雪盈利道路上的絆腳石?

根據招股書,奈雪營業成本構成排名前三分別是原材料、人力成本和使用權資產折舊,其中原材料連續三年佔比最高,並非外界盛傳的租金成本高。一杯奈雪的茶原材料成本要佔到總成本的38.4%,人力成本佔到28.6%,使用權折舊排第三位,佔12.1%。反而租金水電才佔5.4%,而宣傳推廣才佔2.3%。

奈雪的原材料成本佔比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依次為35.3%、36.6%、37.9%,高於行業水平且有輕微增長趨勢。這源於奈雪創始人出對高品質的追求,彭心多次表示不會降低原材料投入。

以奈雪經典產品霸氣芝士草莓為例,草莓作為季節性水果原本無法全年供應。據傳奈雪在雲南打造了專屬的草莓園,既能實現全年無休的草莓供應,也能從源頭把控食材品質,更能成就一年四季都不間斷供應的奈雪銷冠。

奈雪的茶致力於打造“茶飲界的星巴克”,走飲品+社交的路子,產品以20-35歲的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希望透過女性在社交與傳播上的優勢獲得穩定客源。

社交空間需要精裝修、大空間,再加上必須的烘焙用地和用人,奈雪的茶門店平均面積都在200平米左右,大的甚至達到400平米,單店平均員工高達18.3人,奈雪的茶標準店單店投入就達到了185萬。奈雪的茶PRO面積稍小,但單店也要投入125萬。反觀競爭對手喜茶,門店包含80-100平米的標準店和50平米GO店兩種,員工數量更少,單店投入較奈雪大為減少。

奈雪的茶走的是“一口茶+一口歐包”的道路,但其實主要收入都是靠茶飲,歐包的烘焙用地成本和用人成本居高不下,包括烘焙房必要的用地,和佔店員一半的烘焙用人,但烘焙的營收卻只佔少數並且有下降趨勢。2018-2019年,現製茶飲與烘焙產品及其他產品的營收貢獻比例約為7:3,在2020年,這一比例在向8:2靠攏,奈雪的消費者更多還是衝著一杯茶而來,歐包成了拖油瓶。如果奈雪的茶此次上市成功,有必要審慎而開闊地思考一下烘焙條線的走向,是否仍然要將巨大的資源投入到產出並不明顯的烘焙產品上?或者有沒有可能整合資源,最佳化烘焙生產線?甚至站在更高一層的賽道上去思考烘焙生產線的出路?

不過,隨著頭部品牌效應增強,奈雪在租金方面的議價能力逐漸提升,租金成本優勢凸顯,成本端壓力得到緩解。2018年至2020年,奈雪使用權資產折舊項與其他租金及相關開支合計佔比依次為17.8%、15.6%和14.8%,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

奈雪的差異化競爭之路要如何走?

CBNData釋出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提到,2020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1年會突破1100億元人民幣。其中新式茶飲消費者規模已經突破3.4億人,預計新式茶飲仍將走出一條差異化競爭+高增長優質賽道。

很多人將即將上市的奈雪比作咖啡第一股星巴克,但其實奈雪與星巴克之間的差距,保守估計仍有好多個喜茶。

在小紅書上搜索星巴克、Costa、喜茶、奈雪、瑞幸和蜜雪冰城,得到的筆記數量分別是57萬+、2萬+、24萬+、10萬+、9萬+和3萬+,而這僅僅是幾家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並未計算星巴克的全球影響力。

奈雪的茶致力於打造“茶飲界的星巴克”,走星巴克的路線大量擴張門店,而且要在地段好的商區建店,這樣才能走飲品+社交的路子,打造第三空間。卻又與星巴克主打商業+個人空間的路子略有不同,主要目標客戶群是20-35歲女性。這就需要奈雪無論在產品還是裝修上都有創新。一方面,除了常青款水果茶和五顏六色的歐包,奈雪平均每週都會推出新品,而新品會增加客戶的回購率與社交媒體打卡率。另一方吧,為了加強店內拍照效果,彭心曾專門請過愛馬仕的燈光設計公司,希望打造出最好的自拍效果。兩者互相促進,新產品吸引客戶回購+拍照打卡,更多的社交媒體曝光吸引更多的客戶,讓奈雪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引流之路。而客戶主動的社交媒體曝光,又為奈雪節省了不少宣傳推廣費用。

但僅僅靠門店設計、產品推陳出新和社交媒體曝光,並不足以讓奈雪成長為星巴克。

星巴克倚靠極高的產品標準化程度和終端零售成熟度,毛利率達到60%以上,僅在中國便擁有4700餘家店,在全球75個國家擁有超過20000家門店。相較之下奈雪無論是產品標準化程度和終端零售成熟度,還是門店擴張,甚至標準化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

另外,對比茶飲和咖啡市場,中泰證券研究員範欣悅認為,更加優質的飲品是連鎖咖啡市場和現製茶飲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但高階現製茶飲黏性和消費頻次更低。2020年美國人均每天消費咖啡1.87杯,高階現製茶飲每天消費一次以上人群僅12%。咖啡消費具備功能屬性,而茶飲消費場景更加休閒,其消費黏性和頻次更低。

“全球現製茶飲第一股”的寶座,奈雪坐定了,不過奈雪的盈利能力、管理能力能不能跟上其融資擴張的步伐,差異化道路能不能走出新意都還有待接受市場嚴格的檢驗。作為現製茶飲行業二級市場的先行者,奈雪IPO一事也將為整個新茶飲行業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喜茶和蜜雪冰城上市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未來這條備受資本看好的賽道將有怎樣的激烈競爭?各家巨頭又如何賽出水平賽出特色?我們都在拭目以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03 字。

轉載請註明: 奈雪的茶終成現製茶飲第一股,明日起招股,最高募資58.58億港元,匯添富、廣發、華夏基金等基石投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