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集中發聲 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人民銀行資料顯示,今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分別為6.98和2.91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66.9%。

  下一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仍是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近日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集中發聲釋放訊號,《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有序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不斷強化碳市場功能,推動碳定價機制建立、完善並高效執行,此外,作為綠色金融重要抓手的碳減排支援工具也漸行漸近。

  綠色金融保持高速增長

  “‘十四五’期間,中國銀行將對綠色產業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的資金支援,實現綠色信貸佔比逐年上升。”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10月29日在天府金融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銀行還將加快行業授信結構的調整,加強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餘額管控,加大對減排技術升級改造、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靈活性改造等綠色專案的授信支援。

  當前,金融機構均加快綠色信貸佈局。最新披露的銀行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農業銀行綠色信貸餘額為1.62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6.8%,高於全行貸款增速15.4個百分點;郵儲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為3467.43億元,較年初增長23.42%。

  人民銀行10月29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比上季末高1.4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2.74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分別為6.98和2.91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66.9%。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餘額分別為6.99和3.7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和22.8%。

  與此同時,綠色債券市場規模保持了快速增長,創新品種不斷湧現。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自今年2月首個碳中和債券發行,截至10月31日,年內共發行碳中和債券188只,發行規模合計1786.4億元。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華能集團、中核集團、三峽集團、國家電網等多家能源國企均已發行碳中和債。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透露,我國綠色貸款不良率低於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水平,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

  監管部門加大綠色金融支援力度

  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仍是後續金融政策發力“重頭戲”。近半個月內,央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集中發聲,加大綠色金融支援力度。

  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深化基層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踐,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有序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前瞻性應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金融穩定問題;不斷強化碳市場功能,運用金融的力量推動碳定價機制建立完善並高效執行。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指出,發展綠色金融必須以可持續為前提。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培育一個長期穩定的市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在綠色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樞紐作用,將綠色定價作為調節金融資源流動配置的標尺。他表示,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符合綠色金融方向的內部資金核算體系。要引導金融機構在內部定價上體現綠色激勵。

  政策力挺下,巨大市場空間正在開啟。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碳中和未來30年預計帶來180多萬億元的綠色金融投資,在能源、交通、建築、工業、林業等行業帶來巨大的投資和商業機會。據德意志銀行預測,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或將在2060年增至100萬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

  碳減排支援工具已漸行漸近。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21金融街論壇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援清潔能源發展,強化能源總體的供應能力。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透露,碳減排支援工具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支援是“做加法”,支援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為保證精準性,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重點領域;為保證直達性,碳減排支援工具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

  應持續強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需進一步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多渠道滿足綠色金融的發展需求。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表示,當前我國綠色產業的投融資規模增長較快,且目前絕對規模比較可觀,從品種上看亦逐步豐富,包括綠色債券(含碳中和債)、綠色信貸、綠色信託等,同時部分地方試點機制也已初步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一定現實性困境,比如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以政策性資金為主,市場化資金佔比較低),以及有效資金供給不足等。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也認為,由於節能環保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擔保和抵押物相對不足,且部分專案具有建設期長、投資額大等特點,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相關業務仍較為謹慎。

  對此任濤建議,可以在前期將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納入貨幣政策操作的合格擔保範圍基礎上,透過提高綠色信貸不良容忍度、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試點、提供優惠利率等政策工具以及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激勵金融機構為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援,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投向綠色產業。

  劉堅東認為,商業銀行既可以透過信貸等間接金融工具,將資金投向綠色低碳行業,也可以透過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等直接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行業,還可以運用資源配置等手段,依據專案的碳強度和顏色進行差異化定價,提升高碳行業資金成本,引導社會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流向綠色低碳行業,透過多種金融工具將風險和收益在不同時期、不同風險偏好者之間重新分配。

  (經濟參考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18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部門集中發聲 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