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發行價最高的新股納芯微成功登陸A股,併成為今年難得沒有破發的晶片新股之一。超高的定價也推高了其上市市值,上市首日便達到262億,在這場上市“造富”運動中,背後的投資機構華為、小米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便浮盈10倍。
2022年最貴新股納芯微的上市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4月22日,納芯微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盤中一度漲超19%,當日收漲12.86%,總市值為262.34億。
在這場上市“造富”運動中,華為、小米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收穫頗豐,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投資者收益翻10倍。
棄購王反成“香餑餑”,小米、華為一年半浮盈10倍
資本市場的反轉總是猝不及防,被眾多網上投資者棄購的納芯微首秀亮眼,而背後的資本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4月22日,最貴新股納芯微在科創板上市,其發行價為230元/股,為半導體發行價第一。此前A股市場整體頹靡,晶片股更是稱為破發的“重災區”。有資料統計,年內上市的9只“晶片股”中已有7只跌破發行價。
或是因為此,納芯微慘遭棄購。
在上市前,近四成網上中籤散戶選擇棄購納芯微,棄購金額高達7.78億元,佔該次網上發行總數872.35萬股的38.76%,棄購比例創A股新高。
根據科創板的包銷制度,棄購的7.78億元由主承銷商光大證券包銷。此外,光大證券子公司光大富尊獲得戰略配售50萬股,跟投金額為1.16億元。
不過,納芯微進入二級市場的首日以12.86%的收漲打臉網上棄購者,讓承銷商光大證券揚眉吐氣的同時,更是讓納芯微背後的投資者大賺特賺。
從納芯微招股書來看,其背後的資本陣容豪華。聚集了國家大基金聚源聚芯、津盛泰達、嘉睿聚創以及平雷資本等眾多明星資本。
值得一提的,其中還出現了小米和華為的身影。
據招股書顯示,納芯微2020年9月增資過程中,紅土善利以200元/股的價格認購了納芯微20萬股,持股比例為2.37%。天眼查顯示:華為是紅土善利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2%,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為其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7%。
同年11月底,納芯微召開股東大會,以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資本公積向在冊股東按持股比例轉增股本6737.60萬股。
完成資本公積轉增註冊資本後,上述私募的持股數量變更為180萬股,持股比例不變。
此外,2021年1月,國潤瑞祺將其所持公司6.97萬股以27.27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
也就是說,華為旗下的私募、小米旗下的私募獲得上述股份的成本價分別為4000萬元,190萬元。
倘若按照22日納芯微的收盤價259.58元/來算,上述兩家公司持有的市值分別為4.67億元、1809萬元。
由此來看,華為以及小米的賬面回報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增值10倍。
數字隔離類晶片“小巨頭”
納芯微成立於2013年,相比較國內其他晶片公司,其可稱得上是一家年輕的公司。
作為一家新秀,納芯微有何魅力讓眾多資本大佬為其“傾倒”?
資料顯示:納芯微從事積體電路晶片的設計、開發和銷售,主要產品為訊號感知晶片、隔離與介面晶片、驅動與取樣晶片、定製服務等。
其客戶也包攬了市場上一眾明星企業,比如中興通訊、匯川技術、霍尼韋爾、智芯微、陽光電源、海康威視、韋爾股份。
從財務資料來看,尤其在近兩年呈現出穩定的趨勢。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1年,納芯微營業收入分別為4022.33萬元、9210.32萬元、2.42億元、8.6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30.85萬元、-910.85萬元、5090.77萬元、2.24億元。
其業績逐步好轉的原因不難理解,過去的這兩年多時間以來,國內晶片產業一片火熱。據悉,2020年全年,中國新增晶片相關企業20000家;而進入2021年,芯企數量持續增長,去年第一季度中國晶片相關企業大增302%,新增數量8679家。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也曾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將佔全球晶片產能的45%。
行業火爆,相關企業業績大幅增長。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3月24日,已有99家半導體公司公佈了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有4家公司實現10倍以上業績增長,八成以上公司實現業績同比增長。
券商也看好該企業未來的發展,其中浙商證券在研報中預測,納芯微2022-2024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8億元、6.98億元、9.49億元;對應EPS為4.75元、6.91元、9.39元。若給予公司2022年65X估值,對應市值312億元。
不過業績高速增長之下,也有隱憂。招股書顯示:其主營產品介面晶片的收入佔比從2018年的2.05%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48.51%,佔據了半壁江山,或是納芯微未來的業績增長重點之一。
然而,其單位售價卻在持續走低。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隔離與介面晶片單價分別為3.4134元/顆、2.5001元/顆和1.8791元/顆,變動幅度分別為11.45%、-26.76%和-24.84%。
與此同時,作為一家“芯”企業,納芯微在招股書中稱,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指標達到或優於國際競品水平,比如NSA9260晶片的ADC位數、DAC位數、過反壓保護和校準能力等效能指標上優於國際競品;不過其稱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的晶片設計和製造環節的部分軟體和裝置來自於國外供應商,因此國產晶片的設計生產尚未脫離國外的技術。
相比較國內大廠,其競爭力稍顯“稚嫩”。
據悉,納芯微所屬的模擬晶片按照功能可以劃分為訊號鏈晶片和電源管理晶片兩大類別,其與知名的訊號鏈晶片國際巨頭亞德諾(ADI)相比,亞德諾擁有4萬多款產品,而納芯微只有800多款。
市佔率方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我國模擬晶片市場銷售規模佔全球市場規模比例超過50%,但仍主要來自ADI、TI、Infineon等國外大廠。
雖然納芯微2020年數字隔離類晶片全球市佔率達到了5.12%,在細分領域具備一定的市場地位,但報告期內主要產品僅為模擬晶片中的幾個類別。納芯微在招股書中坦言:其體量尚不足以與國際龍頭企業進行對比。整體來看,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在整個模擬晶片領域仍然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