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跌掉3300億市值後,安防監控龍頭海康威視動態市盈率僅為18,仍在承受下行壓力。

它的焦灼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大本營BG業務增長陷入瓶頸,二是第二曲線從扶搖直上降檔為小步慢跑。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372.58億元,同比增長9.9%,低於去年同期39.68%的高增長,規模淨利潤57.59億元,下滑了11.14%,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首次中報利潤下滑。

偶發性的季度利潤同比下滑,在白馬股中也屢見不鮮。只是哪怕海康威視去年三季報、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報業績喜人,仍然止住股價從去年7月份近70元的高點,一路下滑到如今31元左右,如今市值不足3000億元。

至於原因,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因為美國的不斷加碼的制裁,只要錘子還未落下,海康威視利空就不算出盡,股價依然有下滑的預期。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耐人尋味的是,最近一年裡,國內數10家機構不斷給出增持/推薦/買入等評級,多次使用了“利空出盡”等字眼,以至於海康威視的股東戶數從2021年6月底的21.99萬,上升到如今的42.83萬,而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基本上是浮虧的,不少散戶以為已經築底了,實際上還是下跌中繼。

散戶蜂擁而入的同時,機構卻是撤離“進行式”。同花順iFind也顯示,2021年6月30日是機構持有海康威視的數量頂峰,持股機構高達1557個,持股比例為32.96%,其中基金的持股比例為17.91%,不過到2022年6月30日,相關持股機構只有391個,持股比例也下滑到了22.94%,其中基金的持股比例下降到僅為5.48%。

如今海康威視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8,已經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未來市場真的還能撐起海康威視迴歸高估值嗎?

放寬信用政策促銷售

儘管海康威視的觸角分別伸向多個創新板塊,並逆勢實現總營收9.9%增速,博得機構慣性唱多,但公共鎂光燈之外,保收竅門也被財務邏輯暴露無遺。

從資產負債表結合盈利能力的各個指標來看,海康威視今年上半年能夠實現收入保增長,似乎是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所實現的。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資料,截至2022年6月底,海康威視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達到304億元,達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值,其中應收賬款的規模達到了291.13億元。

在對比去年同期的營業收入以及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計算銷售獲現比率,今年上半年只有101.97%,而去年的同期則是108.09%,2020年同期更是達到了112.25%,這表明海康威視的營業收入獲取現金的能力正在逐年下降。

從營運資料也能顯示出這一狀況。

今年上半年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133.55天,而去年同期只有121.54天;現金迴圈週期167.54天,去年同期則是124.16天。這兩大指標的大幅延長,意味著海康威視的出貨難度升高,回款速度已大不如前。

結合海康威視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43.14%,少於去年同期的46.3%,這顯示很可能海康威視為了促進銷售,對下游客戶採取了降價出貨,並放寬信用期的情形。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這樣的推斷並非沒有根據,相比於過去兩位數的國內市場營業額增速,海康威視今年的同比增長只有4.5%,國內市場需求大幅萎縮,迫使海康威視不得不改變銷售政策和市場策略。

不僅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情況也類似。大華股份2022年6月底的應收款高達140億元,來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今年上半年的淨營業週期上升到117.13天,而去年上半年只有84.8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上升到201.23天,去年同期為174.17天。

放寬信用政策的跡象,不僅存在於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恐怕已遍及整個行業。

專業雜誌《中國安防》今年7月份對安防企業的一份問卷就顯示,2022 年二季度,我國安防行業景氣指數為 130,與上季度相比下降 19 點,比去年同期下降 39 點,內銷市場景氣指數為 118,比上季度下降了 4 點,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5 點,反映資金“拖欠增加”的企業為 28%,比上季度上升了 7 個百分點。

被《中國安防》調查的不少企業反映,面臨專案延期、專案和訂單縮減、運營成本增加、回款難、利潤低、融資困難等問題,對於未來的發展情況,安防企業家信心指數回落,比上季度下降11點。

地產下行才是灰犀牛

過去十年,BG(事業群)一路高歌猛進,是撬動海康威視千億市值的主力軍,如今隨著海康威視觸角多向延伸,BG比重有所回落,上半年佔據了海康威視收入的53%,仍是支撐海康威視增長的核心。

BG業務也分為三個板塊,一個是面向公共服務事業群的PBG,另一個是面向企事業事業群的EBG,第三個是面向中小企業的SMBG,今年上半年營收總和200.92億元,同比增長1.58%。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其中,PBG實現的收入只有69.8億元,同比下滑1.4%,面向企事業的收入68.3億元,同比僅增長2.6%,而面向中小企業市場的收入62.91元,同比增速只有4%。

雖然海外市場實現了23.7%的收入增長,創新業務同比增長 25.62%,但尚不足以彌合BG市場需求的低迷,維持過去的高增長。

表面上看,PBG、EBG、SMBG三大業務群涇渭分明、互不隸屬,因此有人認為EBG和SMBG市場的增長,將對沖PBG市場的下滑,始終能穩住BG業務的基本盤。

但細究來看,三大業務與群增長勢能,均植根於宏觀經濟孕育的財政收入和消費潛力,不可忽視的是宏觀經濟的支柱動能又來自泛地產行業,泛地產行業拉動的產業增加值佔我國GDP24.5%。

然而,今年1-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擴大至23.1%,上半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下降49%,有些地區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80%,百強房企業績同比降近五成,千億房企數量減半。房企融資端和地方收入進項雙雙告急。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結果也不難預料。地方基建和專案投資難免不被影響,與房地產配套的交通、學校、公園、醫院、綠地、行政中心等PBG業務範圍的安防監控產品採購,無可避免會被推遲或放緩,“最低價中標”也會席捲而來,最終海康威視的高毛利難以維繫。

而在EBG之中,商業地產又是核心板塊,過去一直安防行業的核心增長點,地產銷售和建設的遲緩,對安防產品採購也將萎縮,只是需求端萎靡傳導到供應端存在滯後性,下半年倘若泛地產行業持續惡化,體現到海康威視業績的資料變化將更明顯。

在疫情反覆,PBG和EBG的共振反應下,消費端的不景氣,圍繞大企業服務的中小企業、中小製造業、以及商戶店鋪,也會遭遇收入承壓縮減開支,SMBG更不可能獨善其身。

宏觀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影響,明確呈現於海康威視的收入增速。去年第二季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海康威視的收入同比增速是34.17%、22.41%和20.06%,今年一二季度分別是18.11%和4.13%,正相關性愈發顯現。

倘若宏觀基本面不能大幅改善,很難說當下海康威視已是利空出盡,甚至毫不諱言地說,海康威視剛踏上“西天取經”的“獨木橋”。

創新業務承壓明顯

創新業務降檔承壓

除了BG業務、海外業務外,上半年創新業務實現收入70.08億元,同比增長25.62%,已逐漸上升到海康威視18.81%的收入比重,被認為是海康威視的“第二曲線”。

從各大機構出的研究報告來看,主要把海康威視價值的增長點聚焦在創新業務,創新業務包含智慧家居、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智慧儲存等新業務。

其中,機器人、汽車電子、熱成像具備工業屬性的to b業務仍保持強勁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 45%、49%、64%。而智慧家居和儲存業務等to c業務增速略有放緩。

梳理創新業務的各個板塊可以發現,海康威視面向B端的創新業務快速增長,主要行業性紅利的普世性饋贈,並非置身於紅海里的真功夫拼刺。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以機器人業務為例,去年行業規模增長22%,海康威視實現成倍增長,並不令人意外,畢竟憑藉積累多年的B端渠道優勢,哪怕產品競爭力不強,早期創造收入高增速,難度也不大。汽車電子和熱成像業務也是同理。

並且,另一個側面也顯示出,這一波增長紅利不可能持續太久,去年上半年創新業務同比增長122.18%,去年全年同比增長98.93%,而今年上半年增速25.62%,分別梳理各個小業務板塊,均顯示增速持續快速回落。

此外,智慧家居和儲存業務是to C業務,潛在市場需求規模不亞於B端,在資本市場,2C業務的價值遠高於2B,B端企業延伸C端業務可最佳化估值,隨著分拆螢石網路的IPO過會,為海康威視的價值邏輯增加了新註解。

然而,智慧家居和儲存業務難以建立市場壁壘,目前國內相關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並且高度分散,海康威視並不掌握排他性優勢。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述(最多

況且小米、華為、海爾、美的、OPPO等消費巨頭都在藉助渠道優勢和品牌號召力殺入智慧家居,價格競爭無可避免,關鍵是海康威視相較之下,缺少大生態鏈反哺。

海康威視的智慧家居和儲存業務,上半年增速分別只有5%、7%,增長勢能乏力已經凸顯,接下來,機器人、熱成像和汽車電子競爭紅海化也將不期而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81 字。

轉載請註明: 跌去3300億,利空出盡?海康威視的危機,財報裡見真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