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超大經濟刺激計劃獲准的一片鴿聲中,週二美債收益率又一次衝高至1.77%上方,近期接連攀升令全球資本市場抖了三抖。另一邊,土耳其面臨著匯率暴跌、惡性通脹的嚴重困擾。
那麼,外國的不斷“印錢”會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嗎?我們的生活會不會受到波及?
先來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也就是CPI,其所反映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費價格變化指數。根據統計局資料,我國今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上漲0.6%。環比三連漲,而同比卻已是兩連降,今年以來始終處於負區間,食品價格是關鍵的拖累因素。
特別是作為國內最基礎農產品之一,也是影響物價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的豬肉價格,剛剛越過山頭駛入低位。 2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4.9%,影響CPI下降約0.39個百分點。“比起春節前的確便宜了好幾塊”有北京市民表示。
“吃不起豬肉”的“梗”逐漸遠去,很大程度得益於國內生豬產能的持續修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重點工作時,也已將“穩定和發展生豬生產”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另一方面,統計局公佈的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
其中,以原油、金屬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生產資料PPI帶來的上行壓力最為突出。市場擔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會影響國內工業品的價格水平,進而傳導給終端消費者的衣食住行。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通貨膨脹真正要成立的話,PPI至少要實現連續6個月較大幅度上漲。此外,雖然CPI處於低位,但是年初以來新漲價因素明顯上升,意味著需求正在改善。經濟復甦疊加翹尾因素上升,CPI同比將回升到正值,年內呈現“前低後穩”態勢。PPI漲幅將進一步擴大。今年整體而言,物價將執行在溫和水平。
3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對輸入型通脹問題作出回應,他表示,目前外資流入的規模和速度都在可控範圍內,但要警惕國外金融資產泡沫破裂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物價還與求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有關,尋求它們的動態平衡則有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
疫情以來,我們也一直沒有進行“大水漫灌”,甚至早就做好了應對近年經濟形勢的貨幣調控方案。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2020年為靈活適度);“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其實,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較為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貿往來當中。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經濟復甦態勢良好,經歷了特殊的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有實際產能且內需強勁,各項金融風險問題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是3%左右。發改委稱,這一調控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全年CPI將在比較溫和的區間執行”。(文/閆雨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