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一哥”順豐一字跌停:鉅虧9億的業績單並非毫無預兆

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新聞,作者:稜鏡·QQ音樂新聞小滿工作室 李小白,36氪經授權釋出。

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釋出了一份讓股民“猝不及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順豐控股預計今年1至3月份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盈利則為9.0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順豐預虧10億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32億元。

順豐的業績“爆雷”在各股吧中掀起軒然大波。有“雪球”股民表示:“這個虧損實在想不通。順豐單子多如牛毛,去年還盈利9億。今年沒有任何疫情影響,突然暴虧9億?實在沒有看明白。”

順豐對此給出了官方解釋,作者進行歸納後,將主要原因整理如下:

1、 順豐第1季度處於新業務開拓關鍵階段,增加前置性資源投入,成本承壓。

2、 去年疫情延緩了順豐的資本性開支投入,出現產能瓶頸。今年順豐加大投入,進行中轉場自動化產能升級以承接增量。預計第2季度將緩解產能瓶頸壓力,今年下半年開始釋放規模效益。

3、 春節期間順豐響應“就地過年”政策,給在崗人員補貼,經營成本攀升。

4、 快遞同行在春節均未打烊,順豐的散單業務被分化,增長低於預期。

5、 今年4月順豐推出特快及新標快產品,將為時效件增長帶來新動能。

不過,資本市場與股民對這份解釋並不買賬。4月9日開盤後,順豐股價直線跌停。

作為集齊規模、市值、科技能力、服務、美譽度的快遞“國民企業”,順豐的此次業績爆雷是否果真毫無預兆?突然出現虧損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虧損範圍符合市場預期”

實際上,從業內人士角度看,順豐的業績爆雷並不令人意外。貫鑠企業CEO、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趙小敏對作者表示:“這樣的虧損範圍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從3月18日順豐公佈的年報看,形勢已不容樂觀。年報顯示:過去一年,順豐的市場份額收縮了2%左右,第四季度淨利增速為16%,比照前兩季度均超50%出現了明顯放緩。順豐股價比照年初,也已下跌了30%左右。

順豐淨利增速下降在財務層面的核心原因在於單票收入下降、電商件增量的流失、市場份額的下降。

2020年下半年,隨著疫情後產能迅速恢復,以及拼多多、直播電商等帶來的電商件持續增長與活躍,全國快遞包裹量出現了大幅提升。

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830億件,同比增長30.8%。據順豐年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件量為81.37億票,上年同期為48.31億票,同比大增68.46%。

看起來,這是順豐的明顯利好——但對手的單量增加了更多。根據2021年2月的快遞經營資料顯示,韻達股份(002120.SZ)、申通、圓通單量比照去年均增長了超過100%。從市場份額來看,與通達系對比,順豐也是在2020年唯一市場份額出現下降的快遞公司。

此外,順豐素來以單票收入傲視群雄,才取得了市值的領跑地位。但去年,順豐的單票收入未能獨善其身。財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的票均收入為17.77元,上年同期為21.94元,同比下滑18.99%;毛利率也相應地從17.42%降至16.35%。

《稜鏡》在4月5日文章《義烏快遞再次擊穿1元!這次攪局者是拼多多和極兔》中曾談到:2021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資料顯示: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的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降幅達到12.4%、19.3%、23.9%、22%。在海外上市的中通雖未單獨披露單票收入,但CFO顏惠萍表示:2020年中通也將單票價格下降了約20%。

“快遞一哥”順豐一字跌停:鉅虧9億的業績單並非毫無預兆

在順豐給出業績預虧的官方解釋之外,另據安信證券分析:去年第1季度,快遞企業享受了44天的免徵通行費。各家節約通行費用約1.8億元至2.0億元。今年,這筆成本費用將如常體現。在燃油成本方面,今年1季度平均油價同比下降3.4%,第2季度油價較去年同期上漲約17.7%,快遞企業也將面臨更高的燃油成本壓力。

中通緊逼,極兔攪局

從戰略佈局看,最近數年順豐一直在穩健經營,但如果對更大的快遞競爭市場及電商市場加以分析會看到,最近兩年,順豐在快遞價格戰、電商增量博弈戰、新對手攪局等多重因素擠壓下,市場優勢地位出現了鬆動。

一直以來,順豐控股主要以高價商務件、中高階電商件的快遞業務為特色,運營策略有別於通達系的低價模式。2013年和2018年,順豐曾嘗試推出低價產品,由於降價幅度不足,公司在直營模式下難以產生明顯的規模效應,便暫緩了下沉戰略的推進。

據統計,快遞行業的電商件已經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通達系在阿里的助力下,藉助加盟優勢、大量承接的電商件,快速放大了規模效應。同時,自帶流量的京東物流也在快速搶佔市場。

2018年開始,順豐的窘境已有所顯現。在營收增長27.92%的情況下,順豐僅實現歸母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跌4.57%。2019年上半年,順豐快件量增速為8.54%,大幅低於行業平均增速,且其核心業務時效件營收僅增長了4.02%。

此外,中通近年來對標順豐的高速發展,也在縮小著順豐的領跑優勢。2020年9月,中通透過在港二次上市,募集資金近百億港元。董事長賴梅松表示:未來中通的目標是在2022年達到25%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通已經是行業裡擁有自主產權廠房、自有車輛和自動分揀裝置最多的公司。2020年“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有可能是前兩年的總和”,賴梅松說。

2020年三季度,中通單票運輸成本同比下降5分至0.53元,單票分撥成本同比下降3分至0.29元。整體看,中通已在業內形成了領先的成本管控能力。

同時,由於我國物流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競爭相對同質化等原因,讓中國的物流產業整體停留於價格戰等低效競爭當中。行業格局分散,也給新玩家留出了成長的空隙。

2020年,從東南亞崛起,背靠步步高系資金以及拼多多單量的極兔進一步向上攪動了市場。起網一年內,極兔便已達成了2000萬穩定日單量,將競爭已是一片紅海的快遞市場進一步打穿。

4月8日,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極兔完成了一筆18億美元的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5.8億美元,紅杉資本和高瓴同時跟投,投後估值78億美元。這一估值已超過圓通、申通、韻達的市值,僅次於在港股上市的中通。

順豐也承認,自己小覷了極兔等新玩家的力量。據“雪球”使用者記錄:3月18日,順豐高管在財報溝通會上談到極兔時表示,“規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場,這是我們戰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訓”。第二天,順豐股價最低下跌了9%。

下沉投入進入深水區

重重危機之下,順豐不能再無視電商件的增速力量,繼續坐守時效件的既有優勢。但佈局電商件,順豐需要對網路與成本進行高度精細化地控制。而目前順豐的股價承壓,很大原因也是順豐的佈局在從冗餘的資源“填倉”,過渡到獨立佈網的深水區。

2019年5月起,順豐開始向月結髮件量1000票以上的客戶推出“特惠專配”低價快遞業務,價格可低至7-8元。2019年下半年,順豐進一步降低了電商件價格,將1000票以上客戶的價格降至5-6元/票,3000票以上客戶的價格更是降至4-5元/票,與通達系的價格已相當接近。

而據義烏快遞網點老闆向作者透露,現在義烏的直播商家和貨品單價較高的商家也會考慮順豐“特惠專配”,“3到3.5元包3公斤”。

此前順豐的“特惠專配”主要是以“填倉件”的模式存在。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初順豐的幹線、支線裝載率分別約為55%、40%,大幅低於通達系和德邦股份80%-90%的裝載率水平。推出特惠專配產品後,順豐的陸運裝載率提升至70%左右。因此,填倉件無需增加運力投入,仍可實現正向邊際利潤增長。

據順豐2020年財報顯示,目前“特惠專配”的“新業務”佔比已提升至28.2%,件量結構已超過時效件。但2020年疫情後,隨著電商件急劇爆發,順豐的運力開始出現產能不足的問題,“填倉”已不能滿足電商件需求,順豐亟待新的資源投入建設。

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順豐也在嘗試開放直營,拉起另一張低價的加盟式“豐網”。2020年下半年,“豐網”進入測試階段。順豐在財報會上透露:豐網2020年雙十一期間突破了日均100萬單,目前業務量在日均100-200萬單左右。“豐網要達到日均800萬單才能達到平穩規模,預期再花6到12個月持續推進”,“目前豐網在戰略角度是過渡階段,不是第一序列,會優先控制好成本。”

據財報會記錄顯示,目前順豐正在調整網路建設:將一、二線中轉場的快運和豐網快遞調整在同一園區內,降本增效;三、四線貨量少的城市則發揮體量優勢,將順豐快運、順心捷達、豐網等共用集散點,融合大小功能區,合併車輛,同時借力“大網”,提升時效;“其他幾張網無法覆蓋的地方,由大網兜底。”

趙小敏認為,順豐的多年沉澱和科技實力仍值得期待,市場應給與它更多耐心:今年順豐還會投入很多車輛在倉儲、冷鏈和醫藥領域。“飛機將要突破70架,年底旗下航空樞紐機場也要執行。在科技研發領域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將會使得順豐的資本開支需求非常旺盛。”

“順豐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業績沒必要特別關注。順豐需要把握住機會,加大擴張資本開支,加固護城河。順豐的利潤在10月以後,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拐點空間。”趙小敏說。

而某雪球使用者對於順豐股價的感慨,或可代表當下快遞行業的競爭水平和股民的心情:“這樣一個預告讓人清醒,認識到快遞行業暫時不是一個值50倍市盈率的行業。這樣的市盈率應該是在順豐實現大一統,行業門檻高到已經無人敢問津的時候。那時候它的產能空前強大,80%的工作由機器人完成,這樣的企業才稱得上賺錢機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88 字。

轉載請註明: “快遞一哥”順豐一字跌停:鉅虧9億的業績單並非毫無預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