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3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2月份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上漲0.6%,漲幅回落。今年前兩月,CPI連續下行,始終處於負區間。
食品價格漲幅回落,是CPI走低的主要原因。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由上月上漲1.6%轉為下降0.2%;環比上漲1.6%,漲幅回落2.5個百分點。特別是豬肉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5.6%轉為下降3.1%;同比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擴大11.0個百分點。
節後豬肉價格連降,最低跌破30元每斤
國家統計局高階統計師董莉娟表示,豬肉價格下跌主要受到生豬出欄持續恢復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
春節過後,居民對豬肉價格下降感受明顯。在北京,部分豬肉促銷後每斤價格已經降到30元以下。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全國活豬及豬肉平均價格自1月份第4周開始下跌,到2月份第4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29.66元/公斤,比前一週下降6.7%,同比下降20.9%。全國豬肉平均價格48.50元/公斤,比前一週下降5.1%,同比下降18.7%。
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當前生豬供給持續恢復,但由於節後一般為豬肉消費淡季,市場需求並不旺盛,導致節後豬肉價格明顯下跌。
他分析,當前正處在生豬的供給恢復期,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屠宰企業的生豬屠宰量同比增加29.3%,自去年9月份開始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這是導致豬價下跌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由於1月中下旬豬肉價格下降,部分養殖戶選擇壓欄,這部分壓欄產能在節後開始釋放,並且壓欄豬體型較大,導致節後豬肉供給明顯增加,引發價格下跌。持續投向市場的儲備凍豬肉也充裕了市場供給,今年截至目前,政府已累計向市場投放21萬噸儲備凍豬肉。
整體保持下行,可能出現季節性反彈
記者注意到,近期部分省份的豬肉價格已經出現止跌跡象。此次下跌是否就此停止?
官方對今年的生豬供給走勢已有預判。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2月22日在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市場供應供求總體勢頭是好的。隨著新增的生豬產能陸續兌現為豬肉產量,豬肉市場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後期供需關係將會越來越寬鬆。
他表示,今年一季度,即3月份前後,生豬產能將比上年同期增長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後,生豬存欄可以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將逐步恢復到正常年景水平。
朱增勇認為,從2019年10月份到目前,豬價總體保持高位,已經維持一年多。當前已經進入生豬的供給恢復期,生豬供給增加的趨勢是毫無疑問的,豬肉價格回落只是時間和程度的問題。預計今年整體會保持下降趨勢,後期如有反彈也屬下跌過程中的反彈。
據他測算,今年豬肉價格高點出現在1月份,批發價每公斤36元,目前每公斤已經跌至29元,預計今年大部分時間在30元以下,整體前高後低。
“3月底或4月初,在清明、五一消費的拉動下,可能出現一次季節性反彈。”朱增勇預判。不過,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變數。
根據防疫要求,去年11月份至今,進口凍豬肉一直存放在貿易商的倉庫裡,凍豬肉流通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他預計,如果凍豬肉實現流通、流入市場,那麼豬肉價格還會下跌,持續至五六月份。相反,屆時,豬肉價格會在消費的拉動下出現一次季節性反彈。
產能持續恢復,豬週期見底仍需時間
從2018年5月份開始的這輪豬週期已經持續近3年,隨著生豬供給恢復,這輪豬週期是否將要結束?
生豬養殖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特點,“供給不足—價格上漲—存欄過剩—供給過剩—價格下跌—養戶退出—供給不足”,一輪完整“豬週期”一般為50個月左右。2004年之前更短,基本為3年。
截至2021年1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連續16個月增長。業內人士認為,按此增速發展,在兩三年內,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將達7至8億頭,遠超中國市場消費量,豬週期將加速加劇見底。
朱增勇則認為,本輪豬週期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形成了一次“超級豬週期”,預計結束要到2024年,同時開始新一輪豬週期。
他表示,豬週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受到生產週期以及產能增加或下降的幅度深度等影響。儘管目前生豬產能在持續恢復,但是由於2018年、2019年產能下降幅度比較快、比較深,且非洲豬瘟沒有疫苗,多數養殖戶在疫後半年才嘗試復產,生豬生產週期又較長,導致本輪豬週期茶能恢復所需的時間長一些,生豬生產完全恢復到市場機制調節作用下還會需要一段時間。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陳思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