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度打壓中資企業,中概股遭“血洗”

美國再度打壓中資企業,中概股遭“血洗”

多重因素疊加,昨晚中概股集體暴跌,甚至跌出了股災的味道。

12月3日晚,受滴滴從美股退市,並啟動在香港上市訊息的影響,滴滴股價開盤大幅下挫。隨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都出現集體大跌。

美國再度打壓中資企業,中概股遭“血洗”

市場普遍認為,引發此次中概股暴跌的主要原因源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和打壓。據環球時報國際,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透過一項法規修正案,要求在美上市中資企業披露更多資訊。

也有機構人士稱,中概股大跌與大資金12月3日拋售美股也有一定關聯。據其介紹,很多機構尤其是私募透過收益互換購買美股。

滴滴退市股價暴跌,熱門中概股遭“血洗”

12月3日上午,滴滴出行官方微博釋出公告: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滴滴於今年6月30日低調登陸紐交所,作為網約車出行平臺,滴滴自遞交招股書以來便大獲資本青睞,作為被資本追逐的物件,滴滴背後有著軟銀、高瓴、紅杉、鼎暉等眾多知名PE的加持。原計劃40億美元的籌資目標在上市交易前已獲得10倍超額認購,提前結束認購。

然而,上市僅隔2日,國家網信辦釋出通報,對其展開網路安全審查,並在審查期間停止新使用者註冊。7月4日,網信辦宣佈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並要求滴滴參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整改。隨後,網信辦釋出通報,要求滴滴旗下25款APP下架。7月16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開展網路安全審查。

受滴滴退市訊息的影響,滴滴股價出現大幅波動,股價開盤大幅下挫,截至週五美股收盤,跌22.18%。自今年6月30日上市以來,按照14美元/股的發行價來算,滴滴出行股價整體跌幅達44.29%,市值蒸發約300億美元。而按照滴滴最高價18.01美元/股來算,滴滴股價下跌56.69%,總市值蒸發492億美元,約3139億人民幣,股價和總市值雙雙腰斬。

市場情緒急轉的背後,滴滴的退市方式也頗受關注。據媒體報道,滴滴從美股退市轉戰港股,或選擇轉股方式完成,而非以通常會有溢價的私有化方式從美股退市。

其他熱門中概股週五也遭遇重挫,新能源汽車股下挫;蔚來下跌11.19%,小鵬下跌9.30%,理想下跌15.95%。網易有道跌超17%,霧芯科技跌超16%,愛奇藝跌超15%,金山雲跌超14%,趣頭條跌近14%。騰訊音樂跌近12%,鬥魚跌超11%,新東方跌超9%,唯品會跌近9%。

另一方面,有機構人士稱,中概股大跌與中證協12月3日出臺的收益互換新規也有一定關聯。據其介紹,很多機構尤其是私募,透過收益互換買美股。

12月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收益互換業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自《管理辦法》釋出之日起,未取得交易商資質的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收益互換業務;已實際開展業務的,應自行制定整改計劃,在一年內有序了結存量業務。

中證協表示,《管理辦法》,從交易商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交易標的及合約管理、保證金管理、風險控制、禁止行為、資料報送及監測監控、自律管理等八個方面對收益互換業務提出了規範要求,旨在推動證券公司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合規風控水平,促進證券公司收益互換業務健康發展。

誰是中概股雪崩背後的“幕後”推手

市場普遍認為,引發此次中概股“雪崩”的一大原因仍是美國方面推出的《外國公司問責法》相關的資訊提交與披露的實施細則。美國證監會12月2日公告,該法將正式開始推進實施。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出臺一條新規則,要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細節,即使資訊是來自相關外國司法轄區。

路透社指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這一規則推進了一項程序,最終可能導致 200 多家中國公司被美國交易所剔除,並可能降低一些中國公司對美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這一新規則也被認為響應了美國國會於 2020 年 12 月透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該法旨在確保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特別是中國公司,遵守美國的法規。

與之前的《外國公司問責法》的監管細則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對比,新規則(最終修正案)明確規定,美國上市公司會計審查委員會(PCAOB)無法有效開展審計檢查工作三年的時間起算點從2021年財年開始,且增加要求公司需披露自己是否採用VIE架構。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在美上市中概股還有約兩年的時間認真評估自己的風險管理和上市地選擇,並抓緊時間付諸行動。

依據該法案,如果一家赴美上市公司因使用外國會計事務所而導致美國會計行業自律組織——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不能對其具體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該企業需要證明自身不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操縱。如果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三年不能檢查審計底稿,美國證監會將禁止該上市公司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

美國SEC一名官員表示,總而言之, “最終敲定的規則將允許投資者輕鬆識別其審計公司位於 PCAOB 無法完全檢查的外國司法管轄區的上市公司。此外,外國(證券)發行公司將被要求披露這些實體的外國政府持股水平。”

據悉,中國企業將有 15 天的時間對美國SEC指定他們需要加強披露的規定提出異議,後者則有長達三年的時間來命令不遵守規則的中資企業退市。

此前,《外國公司問責法》數次獲得重大進展,都曾引發中概股市場情緒劇烈波動。例如,2020年5月,該法案在立法層面獲得美國參議院投票透過,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由此暴跌逾4%。

美證券監管政治化損人害己!香港市場宜做兩手準備

1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市場監管機構週四透過一項規定,允許其將無法向審計機構提供資訊的外國公司從華爾街交易所摘牌。這可能會阻止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你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對此表示,美方的有關做法是對中國企業政治打壓的又一個具體行動,也是美方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的又一個具體表現。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中方始終認為,在資本市場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關各方開誠佈公地就加強跨境監管合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議題,加強對話與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將證券監管政治化,損人害己,將使美國投資者失去投資許多世界上增長最快公司的機會,也將使美國專業服務機構失去許多業務機會。

“如果中企集體退市,那麼這對美國證券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就是說,其產生的影響是雙向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何偉文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即使我們失去了美國這個市場,但中國內地現在開放資本市場的步子越來越大,美國投資者非常踴躍。另外香港的國際資本投入也有所增加,歐洲各大股市也沒有對中國企業關門。也就是說,若中企大規模從美國退市,那麼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今日則發表《中概股應高度重視美國監管壓力,香港市場宜做兩手準備》一文,表示在美國監管壓力和不確定性下,中概股的股價表現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可能會加大波動。

“正值年末,不少投資者選擇獲利離場或持幣觀望以避開高波動期,著眼於在2022年初佈局配置。從美股投資者行為模式來說,每年1月份也是重新入場、調整部署的最重要月份,這給中概股的股價表現進一步帶來壓制。”

龐溟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在11月19日公佈了最佳化及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新修訂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總的來說,赴港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將更為靈活、更加便利。對港股市場而言,中概股迴歸長期來說能為港股市場帶來更高的關注度、流動性、代表性、交投量和估值水平。

他表示,估計未來會有更多新經濟公司選擇赴港第二上市、雙重主要上市或初次上市,恆生指數以及其他主要指數中這些行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公司中,交易高度集中在頭部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中,阿里巴巴、京東、網易和百度佔了日均交易量的86%,而且換手率顯著低於港股整體水平。

(鈦媒體APP編輯柳大方綜合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基金報、券商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98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再度打壓中資企業,中概股遭“血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