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復甦中的新能源汽車 還能迴歸昔日爆發嗎

由 睢風娥 釋出於 財經

特斯拉、比亞迪、上汽、蔚藍、小鵬甚至到樂視的FF,新能源車,似乎成了資本市場青睞的典範,新能源車再次來到風口之中;但,能否迴歸昔日爆發的情形呢?

說起這個行業,可謂經歷了一輪沉浮,2018年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在汽車領域低迷之時,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開始爆發。從上游鋰電池到配套充電樁,一直到下游整車生產,當時的領軍企業是比亞迪,特斯拉還只能充當榜眼。

但是好景不長,進入2019年之後,由於產業資本氾濫,加之管理模式不規範,騙補政策頻出,guo家大力整治並調整相關政策,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夜之間陷入低谷!補貼降低,市場需求減少;多家企業出現資金鍊問題,包括我們所知的蔚來汽車,當時為了尋求資金四處碰壁,差點破產!

時至今日,隨著宏觀經濟的重新復甦,市場前景的廣闊,以及後疫情時代需求的恢復,加之目前眾多巨頭,產業資本的青睞,一夜之間,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風口又回來了嗎?我們需要關注行業未來發展的哪些動向呢?

政策指引推動 新能源車行業前景重新升溫

隨著,節能減排,汽車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以及造車新勢力不斷推動新能源行業技術的推動,新能源車在2020年實現產銷兩旺的局面,銷量竟然比產量還要高,火爆的需求帶動新能源車行業前景的不斷向好。

另外,隨著造車科技含量的提高,市場回報力度加大,很多巨頭也切入造車領域,百度、騰訊、恆大、甚至小米,都有開始不斷滲透。這說明新能源車在未來替代傳統燃油車領域的空間和時間越來越近。

另外,節能減排的政策不斷推近,兩會提出的碳中和、碳達峰的不斷深入,都將會深入到各個行業,造車領域未來的低碳節能的模式。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都會擴張新能源車的市場空間。

目前來看,136萬輛的產銷量還遠遠未達到目前市場開放程度,要知道中國汽車產量在2020年是2522萬輛,保有量也有近2000萬輛,這樣的滲透率還有很高的市場空間。

產業鏈集中轉移 下游整車製造出現機遇

從新能源車的行業技術發展看,從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含增程式)逐步邁向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邁進。

由於零部件數量只有傳統汽車的20%,因此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才是價值所在,整車環節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因此,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不斷整合產業鏈,基本上透過收購、兼併的方式來實現下游的製造工藝的完善。這就好比一家餐館,把好的廚師廚藝都掌握了,那製造出來的菜品肯定是優勝的。

在這個領域,比亞迪和上海汽車處於絕對龍頭低位;

比亞迪: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刀片電池——電機系統——電控系統——整車製造等一系列流程。這樣的產業鏈整合,都會在各個領域的利潤率上,跑贏那些單一型汽車製造企業。這也是比亞迪銷量持續排在行業前列的原因。

上海汽車:作為國內唯一全面實施“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企業,上汽集團自主掌控“電池、電驅、電控”三電核心技術,已先後推出20餘款新能源產品。技術領先也將成為上海汽車未來在行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主要保障。

未來關注行業動向

1、上游鋰、鈷和三元電池的價格變動趨勢;

目前碳酸鋰和鈷的價格已經分別漲幅在50%和30%,要關注是否能延續火爆的漲勢帶來的影響;

2、行業巨頭造車動態情況

切入的行業造車巨頭越多,機會越大,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性越強,因為造車是一項消耗大,週期長的專案,週期性會持續推動行業火爆

3、政策變動情況

汽車下鄉政策能否預熱

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對汽車影響的落地持續性

4、各行業巨頭汽車產量情況

即將進入市場旺季,市場產銷情況決定行業可持續發展前景

(本操作建議和策略僅作為標的關注參考,不作為入市指引,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