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行業出現首例基金主動清盤以來,基金清盤逐漸常態化,而目前這一基金清盤又有新情況。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瞭解,基金清盤流程得以簡化,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這也意味著,基金清盤流程時間縮短,一方面持有人可以更快收到清算資金;另一方面也引導基金行業健康發展,基金公司佈局產品更為理性科學。
從今年基金清盤情況看,目前已經宣佈清盤的產品達到91只,相比之下,去年全年清盤基金合計170只。基金一季報顯示,目前仍有一定數量的迷你基金,未來基金清盤高潮或還會持續。
基金清盤啟用備案制
公募基金清盤流程有了新變化,近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基金清盤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我們最近也聽說了這一訊息,基金清盤可以備案,不用等待相關回函。”據一位基金公司產品人士表示,這或許跟基金清盤越來越多有關,清盤加快流程可以讓投資者更快拿到清盤款項。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確認了這一訊息,不過他表示,基金清盤改為備案制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並不是最近的事情。
在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來,事實上,近兩年基金清盤流程朝著備案制發展,不過目前基金清盤已是行業常態,未來基金清盤的數量並不會因為審批流程變化而劇增。他個人認為,基金清盤改為備案制對整個行業影響比較平穩。
上述人士稱,基金清盤多是因為產品規模過小或者產品運作存續存在問題。如果已經淪為迷你基金,清盤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大,而對於有一定規模的基金,基金公司也不會清盤。“基金清盤改成備案制之後,清盤流程還需要託管行同意,當然託管行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反對。”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認為,基金清盤改為備案制只是加速了處理流程,並不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基金清盤改為備案制對行業的影響可從兩方面解讀:一方面是監管層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基金公司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其實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監管導向,不希望基金公司存量基金中有過多的迷你基金,希望基金公司能夠進一步最佳化產品結構。
“事實上,一直以來,基金公司若是存量迷你基金過多,也會影響基金公司的產品佈局。在基金產品申報規則中就規定,若是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超過一定只數,就不能再上報新產品。除此之外,監管也規定,一位基金經理只能同時管理10只基金。將這些規定結合起來看,導向都非常明確,就是希望基金公司在謀求發展時要著眼於長期,每一個業務每一個基金經理安排甚至是每一個產品佈局都要想清楚,不能太過於機會主義。”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其實這些規定也是利好基金持有人,若是基金公司不花心思管理迷你基金,又不願意清盤,對持有這些迷你基金的持有人也不是一件好事。”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如此評論。
基金清盤明顯增多
實際上,近些年基金清盤數量一直在持續增多。
資料顯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來已經有91只基金清盤,其中權益類基金佔據主流,股票型和混合型分別達到16只、32只。而債券型產品清盤也達到40只,此外貨幣基金和QDII基金分別達到1只和2只。
對比來看,2020年全年基金清盤數量達到170只,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分別為40只、44只、69只。考慮到今年尚未過半,按照目前這一清盤速度,存在超越2020年清盤數量的可能。而2019年全年基金清盤數量達到132只。
從基金清盤歷史沿革來看,整個行業一度對基金清盤視作“洪水猛獸”,即使基金產品規模較低也會盡力“挽救”,不會選擇清盤。而在2014年首隻主動選擇清盤基金出爐,正式開啟行業基金清盤大門,隨後逐漸有基金宣佈清盤。
基金清盤正式達到高潮是2017年和2018年,尤其是2018年全年基金清盤數量達到428只,創出一個歷史新高。這主要受到委外新政等影響,導致委外基金大量清盤。這也是這兩年基金清盤高峰的原因,一是監管層加大了對“迷你基金”的監管力度,二是委外的持續撤退也導致基金清盤高潮。 而2020年下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清盤增多,有些是因為基金業績長期不佳,也有一些是因為和市場風格不契合、渠道不給力導致。
從目前清盤來看,大多數清盤是因為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實際上,基金正常清盤並非“壞事”。一家大型公募市場部總監指出,迷你基金的管理成本很高,不僅基金公司有運營成本,這一運營成本可能還會因基金規模太小影響淨值;同時也對投資操作或有影響,正常清盤其實好過於“硬抗”。同時,也讓基金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重點基金上,“優勝劣汰”自然迴圈也讓行業良性運轉。
此外,一位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無論是基金清盤改為備案制還是此前與迷你基金相關的一些規定都是為了引導基金行業健康發展,希望基金公司修煉內功,慎重佈局產品。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