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 記者陳默)訊,一度被認為將成為“湖北科創第一股”的武漢高新技術企業科前生物,終於在提交註冊申請的10個月後獲得了審批答覆。
8月2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宣佈同意包括科前生物在內的四家企業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四家企業及其承銷商將與上交所協商確定發行日期。
對於科前生物來說時隔如此之久過會實屬不易。就在公告發布的一週前,中國證監會還分別對其及承銷商招商證券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警示函中直指科前生物在公司財務與經營上存在問題。而其所陷入的風波也遠不僅此。
員工圖“小利”,公司陷入虛列研發質疑
這家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湖北企業究竟出現了怎樣的問題?警示函中顯示,科前生物最主要的兩大問題分別是虛列研發費用及關聯交易。
據瞭解在2016-2017年期間,科前生物存在未披露的透過列支研發費用或其他費用將資金從發行人賬戶最終轉到財務總監個人卡用於發放部分高管薪酬、獎金或支付無票據費用的情形,且未披露一名員工為一家經銷商的實際經營者。
對於前者,不同人士對虛列研發費用的性質看法不同。身處生物製藥行業,科前生物的主要經營範圍包括獸用生物製品研發與動物防疫技術服務等。對部分投資者來說,這項數字的表現影響公司前景,而造假無疑會對其說服力大打折扣。
科前生物在回應中解釋稱,此類問題的發生系員工法律意識不強所產生的規避個人所得稅行為。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指出,從性質上來說這項行為尚未達到很嚴重,但卻隱瞞了科創企業真實的研發成本。
根據科前生物釋出的回覆函顯示,2016-2017年共有7筆資金以公司研發費用名義轉入高管個人賬戶。其中,2016年共計128.8萬元,2017年共計38.4萬元。結合其招股書中的歷年研發投入來看,2016年發放薪資在研發投入中佔比共計5.98%,在2017年這一數字近乎降至0.72%。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李旻律師表示,企業一般財務造假的原因在於虛構利潤、營業收入、資產規模等,使其達到基本發行條件,後續爭取更好的發行價格。上述的做法並不能直接實現該目的,因此更多可能還是變相避稅。企業上市之後存在類似虛假陳述情形的,可能會因此受證監會行政處罰,進而引發股民對於虛假陳述的民事索賠。
關聯交易矛頭直指銷售模式,生豬產業下行影響深遠
對於科前生物來說,關聯交易或為此次最大的“麻煩”。其在回覆函中承認,爭議中涉及員工確為某經銷商的實際經營者,但對方故意隱瞞致使公司直到2019年12月才得知真相。在2020年1月,該員工離職。
而這僅僅只是外界對其質疑中的一點。
更重要的質疑還包括:公司區域銷售經理兼股東與某經銷商法人之間存在大額資金往來,以及部分割槽域銷售經理收取大額款項後轉給經銷商的操作手段。
據科前生物的介紹,其銷售模式包括針對全國大型養殖集團為單位的直銷模式,以及針對中小規模化豬場為單位的經銷模式。正常情況下,區域銷售經理的主要工作職能是統籌區域銷售計劃,與經銷商簽訂合同並協助對方執行,而經銷商則負責產品銷售。質疑的背後直指其直銷與經銷體系中,是否存在交叉混亂等問題。
在科前生物數十頁的澄清背後難掩更深層的矛盾,即自非洲豬瘟爆發之後,面對下行的生豬產業,業務營收來源較為單一的企業如何應對。從招股書來看,目前科前生物的優勢領域仍然是圍繞在豬偽狂犬病疫苗、豬流行性腹瀉變異毒株疫苗等方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生豬產量為10.4億頭,降至自2013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8.26%。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量下降到5.44億頭,同比下降21.57%。
科前生物釋出的招股書中則顯示,近三年其營收出現明顯增長放緩趨勢。2016年至2018年三年營收分別為3.89億元、6.31億元與7.3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由62.2%下降至16.5%。
在營收成本上,近三年科前生物在管理費用支出佔比與日俱增,同時研發費用的支出佔比則在波動中出現下滑跡象。前者2016年至2018年佔比由30.99%一直上升至34.19%,後者則由2016年的25.93%上升至54.6%後又大幅下降至40.17%。
華安證券分析師王鶯在研報中指出,在非瘟疫苗上,當下推出難度大,生豬產能恢復仍有較長的路要走。目前大型養殖集團存在拿地或養殖專案落地難等問題,而散戶又面臨資金壓力大及揹負債務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