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國企改革板塊開盤大漲,隨後走低。截至發稿,中化國際、克勞斯等漲停,風神股份、瀋陽化工、滄州大化、安道麥A、瀋陽化工、魯西化工等紛紛跟漲。港股方面,中化化肥大漲7%。
(來源:wind)
大漲的背後,傳聞已久的“兩化”合併終於得到了國家證實。
昨晚,國務院國資委官網釋出訊息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化工”)實施聯合重組。
據悉,重組方案將新設由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新公司,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整體劃入新公司。重組後的新公司業務範圍則涵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領域。
(來源:中化集團)
此次合併,涉及“兩化”旗下涉及境內外上市公司有:煤化工龍頭魯西化工、農藥製劑生產商安道麥、大農業佈局揚農化工、新材料平臺昊華科技、中化國際、中化化肥、中國金茂、遠東宏信、安迪蘇、埃肯、倍耐力等17家。具體如下:
(來源:中金公司)
01
中化集團成立於1950年,是國內領先的石油和化工產業綜合運營商、農業投入品和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企業,並在城市開發運營和非銀行金融領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其設立能源、化工、農業、地產和金融五大事業部,對境內外300多家經營機構進行專業化運營。
中國化工是在原化工部所屬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化工企業,其主營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石油加工及煉化產品、橡膠輪胎、化工裝備和科研設計六大業務板塊。
據2020年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化集團以803.76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109位,同年利潤達4.73億美元;中國化工位列第164位,營收657.67億美元,利潤虧損12.51億美元。
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化集團資產總額達到5643億元,中國化工的資產總額為8440億元,如此一來,這兩家世界500強央企重組之後形成的新公司資產規模和營收將達到上萬億元,成為員工數量達到20萬元的巨無霸公司!
其實,早在去年初,“兩化”農化板塊已先行整合。
2020年1月5日,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旗下四家農化上市子公司公告稱,將四家公司資產劃轉至中農科技,完成“兩化”農業板塊業務的整合,而中農科技也將更名為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18日,全球最大農化公司先正達集團宣佈正式成立。
現如今,“兩化”的戰略重組從農業化工板塊開始,到多產業進行融合,在技術層面上亦實現互補。對此,中化集團表示,新公司將做好業務協同和管理提升,集聚創新資源、打通產業鏈條、提升行業競爭力,尤其在建築、交通、新一代資訊產業等應用領域,突破關鍵材料瓶頸,提供化工材料綜合解決方案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從收入規模來看,二者已經與全球化工巨頭不相上下,2020年巴斯夫營收707億美金,陶氏化學430億美金,但從利潤角度來看,仍存在較大差距,巴斯夫2020年利潤達94億美金,陶氏化學為12.94億美元。
02
說起化工行業,我國是公認的化工大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化工已累積了相當的實力,多數化工品類產能及規模已居於全球第一。此外,受制於金融危機,歐美企業普遍削減了資本開支,加上裝置老化,其化工優勢相較國內已大幅削弱。目前,中國化工行業營收、資本開支位居全球第一,且在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根據歐洲化工協會統計,2008年-2018年中國化工企業資本開支由317億歐元增長至871億歐元,年均複合增速10.6%,領先於全球。
從銷售規模拉看,2018年全球化工品銷售額3.35萬億歐元,其中中國化工品銷售額1.2萬億歐元,佔全球化工品銷售額的35.8%,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巴斯夫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的份額將擴大至近50%。
從各細分領域來看,很多企業已位居全球領先地位。如MDI行業的萬華化學,產能躍居全球第一;玻纖行業的中國巨石;醋酸乙烯行業的皖維高新;氟化工行業的東嶽和巨化,分別是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製冷劑最大企業;鈦白粉行業的龍蟒佰利,位居全球第四位。
但儘管如此,在全球頭部的化工企業卻不多,2019年全球前50強中,僅中石化、臺塑、中國石油、恆力石化、先正達及萬華化學6家中國企業。這是因為,國內化工企業往往只在單一細分領域發展,而國外化工巨頭則透過大量兼併收購,橫向發展多個化工細分領域,因此國內綜合性化工企業較少。
不過,近幾年國內化工企業海內外收購的步伐亦在加快。如去年4月,萬華化學取得卓能鋰電池100%股權,拓展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新和成擬收購公司跨入新材料改性領域;恆逸石化擬5.08億元收購廣西恆逸新材料等等。
如今,“兩化”合併,有望改變全球化工行業格局,形成與中國化工業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相對應的化工頭部企業,推動國內化工行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