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冰箱砸醒員工質量意識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在執掌37年後,宣佈“交班”。
11月5日,海爾集團對外宣佈,在海爾集團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換屆之機,創始人張瑞敏主動提請不再參與新一屆董事提名,由此首創了一種使海爾在轉型成為生態型企業後仍可持續進化的傳承新機制。
“接棒”的是擔任海爾集團總裁近五年的周雲傑。海爾集團宣佈,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管理委員會和董事局。新一屆董事局邀請張瑞敏擔任新一屆董事局名譽主席,並選舉周雲傑為新一屆董事局主席,聘任周雲傑為執行長、梁海山為總裁。
截至今日收盤,海爾集團旗下海爾智家A股跌0.98%,報收26.30元,市值2471.55億元,海爾智家H股跌0.36%,報收27.5港元,市值2584.32億港元。
執掌海爾37年的“白電教父”
張瑞敏為譽為是“中國的白電教父”,執掌海爾37年來,海爾集團從一個瀕臨倒閉、資不抵債的集體所有制小廠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500強企業。
海爾集團今日官網釋出的訊息稱,海爾集團全體職工代表對未來充滿信心,並對張瑞敏執掌海爾37年來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高度評價,稱其打造了一個全球化企業、創立了一個世界級品牌、首創了一個引領的商業模式、締造了一種創客文化。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當年還只是一個營業額只有348萬元、虧空高達147萬元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創業初期,當時整個行業都存在著產品質量低下的問題,為改變這種問題,喚醒員工的質量意識,在1985年,張瑞敏帶頭親手砸毀了76臺有質量的問題的冰箱,這是張瑞敏執掌海爾37年中的一大知名事件,也是從這個時候,張瑞敏明確提出“創優質、奪金牌”的目標,制定了“名牌戰略”。
如今,海爾集團已經走過了名牌戰略階段、多元化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網路化戰略階段,並在2019年進入企業發展的第六個階段——生態品牌戰略階段。
到2020年,海爾集團已發展成為全球營業額超3000億元、利稅總額超400億元的全球化企業,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的海爾智家成為世界500強。
在企業管理和商業模式上,張瑞敏在2005年首次提出人單合一模式,追求多方共贏,從戰略上講海爾從封閉的企業變成開放的生態平臺。張瑞敏堅持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宗旨,倡導並推動持續創業創新的海爾文化,讓每個平凡的員工都有機會成為自主人的創客,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為實現共創價值、共同富裕做出有益探索。
內部成長起來的接班人
隨著張瑞敏時代的謝幕,周雲傑“接棒”成為下一位帶領海爾集團未來發展的領導者。
海爾集團官方表示,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管理委員會和董事局。新一屆董事局邀請張瑞敏擔任新一屆董事局名譽主席,選舉周雲傑為新一屆董事局主席,聘任周雲傑為執行長、梁海山為總裁。
周雲傑和梁海山都是從海爾集團內部成長起來的,資料顯示,他們二人均是在1988年7月加入當時的青島電冰箱總廠。
周雲傑歷任銷售處處長、二廠廠長、質量部長、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2000年,出任海爾集團副總裁;2007年任海爾集團高階副總裁、首席市場官;2010年任海爾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市場官;2013年任海爾集團輪執總裁、董事局副主席;2016年任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海爾集團總裁。
梁海山歷任企管辦主任、質量部長、海爾空調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爾集團物流本部長。2002年,出任海爾集團副總裁;2007年任海爾集團高階副總裁、海爾白電集團總裁;2010年任海爾集團執行副總裁、海爾白電集團總裁;2013年任海爾集團輪執總裁、董事局副主席;2016年任海爾集團執行總裁。
事實上,在2013年海爾集團開始實施輪值總裁機制時,兩位接班候選人就浮出水面,海爾集團也進入後張瑞敏時代;2016年,隨著周雲傑出任海爾集團總裁,輪值總裁制度決出結果。彼時,張瑞敏的職位沒有變動,依然擔任海爾集團董事長和執行長。五年之後,張瑞敏正式“交棒”周雲傑。
近五年來,海爾集團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海爾智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不斷上升。東方財富資料顯示,2016年度至2020年度,海爾智家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32.67%、37.18%、12.65%、9.05%、4.46%,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7.15%、37.01%、8.34%、9.66%、8.17%。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張瑞敏退下來兩大原因,第一是過去幾年,公司的業績證明了周雲傑有能力來操盤海爾集團;第二是張瑞敏認為其所創立和主導的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也到了可以獨立的時候。”
白電三巨頭僅剩格力接班人有懸念
隨著張瑞敏的“交棒”,白電三巨頭中,美的集團和海爾集團均順利完成了企業最高管理者的交接,僅剩下格力電器的接班人仍留懸念。
公開資料顯示,張瑞敏與美的集團的創始人何享健均是“40後”,何享健出生於1942年,張瑞敏出生於1949年,周雲傑與美的集團現任董事長方洪波均是“60後”,兩人僅相差一歲,分別出生於1966年和1967年。
雖然美的和海爾的企業性質有所不同,但兩家企業創始人在選擇和培養接班人的模式上有所類似。和周雲傑從海爾內部成長起來一樣,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集團,也是歷任多個不同職位,一步步走上最高管理者的位置。
劉步塵向記者分析,過去幾年張瑞敏扮演的是掌舵者,實際經營層面都是放手給周雲傑和梁海山,可以看出,海爾和美的的創始人退出都是有過渡的,都是一個有意培養接班人的過程,且周雲傑和方洪波都是從操盤集團下最重要的產業板塊,逐步上任到整個集團的最高管理者。
作為比張瑞敏小5歲的“50後”,從1990年進入格力到如今的董事長,董明珠在格力電器效力時間也已經超過30年,近年來董明珠雖然也多次在公眾場合聊起接班人的問題,但具體人選仍是一個懸念。
尤其是在曾被外界認為是董明珠“左膀右臂”的前董秘望靖東和前執行總裁黃輝離職後,格力電器目前高管中,四位副總裁分別是莊培、譚建明、鄧曉博和舒立志,其中莊培和譚建明加入格力多年,分別是1964年和1963年出生,後兩位均是“70後”,但是在近兩三年內才加入格力電器。
劉步塵認為,雖然董明珠對外表示其一直在考察接班人,但外界並沒有看出來格力在培養下一位領導者的動作,而隨著張瑞敏謝幕,周雲傑全盤接手海爾集團,公眾輿論會再次提出一個問題,類似的接班人制度是否也應該出現在格力電器?
記者:蔡淑敏
編輯:馬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