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溫 莎
編輯 / 劉寶華設計 / 師玉超用黑色星期一來形容本週的開局似乎最合適不過了。
3月14日,本週一,美股開盤,中概股繼續殺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11.73%,繼3月11日之後再次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當日跌幅。
滴滴繼三天前暴跌44%後,再次下跌6.88%,僅兩個交易日股價就遭腰斬;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也相繼殺跌,嗶哩嗶哩跌超19%,百度跌近18%,美團跌近17%,京東跌近15%,騰訊跌近10%……股市上的血雨腥風,預示著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週。
能夠與股市驚心動魄想提並論的,只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新冠疫情了。
3月12日以來,吉林省單日新增新冠感染者人數已連續7天突破千例,疫情肆虐之下,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一汽集團釋出了《為配合省市疫情防控大局,一汽集團決定自3月13日起有計劃停產》的檔案,內容顯示,長春一汽五大整車工廠有計劃全部停產,生產線重新啟動時間將視疫情待定。
與長春相距2000公里外的日本東北部的福島縣附近海域海,3月16日深夜發生里氏7.4級地震,導致了日本一些主要製造商暫時停工。彭博社報道稱,受地震影響,豐田表示,下週一至週三將有11家工廠、18條生產線暫停生產。
然而,股市大跌、原材料漲價、新冠疫情、日本地震、晶片短缺,這些看似觸目驚心的天災人禍都未能阻止汽車產業的造富神話。
萬億首富與千萬富翁
3月17日,《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共有來自69個國家2558家公司的3381位企業家上榜。
汽車產業格外爭氣。51歲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以1.29萬億人民幣的個人財富,蟬聯世界首富,比去年增長4%。此外,榜單前500名中,涉及全球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人數超過20人,其中包括中國汽車行業16人(含兩對夫妻)。
寧德時代一門三傑,CEO曾毓群以3350億人民幣身家排在榜單第24位,問鼎車圈首富,排名較去年上升19位;副董事長,董事黃世霖以1500億元的身家排在第63位,與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並列中國汽車行業第2位;副董事長李平也以700億元的身家排在世界榜第213位,排名躥升186名。
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蔚小理的掌門人都進入了排行榜,何小鵬以570億元身家排在第213位,排名比去年下降1名,但財富額上漲130億元;李想465億財富攀升62位,排在403位;李斌355億元的財富較去年下跌342名,排在582位。
眼見車企大佬們身價倍增,過去喊著“與我無瓜”的普通汽車從業者只要上對了船也可能一夜暴富。
3月17日,廣汽埃安混改再次放出勁爆訊息,廣汽集團對外發布《關於廣汽埃安實施員工持股及相關事項的議案》公告,披露了廣汽埃安將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對廣汽埃安679名員工及廣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員實施股權激勵,相關激勵人員合共出資17.82億元。
此次受到股權激勵的794人均為埃安的經營管理人員和重要科技人員,且100%參股。當前廣汽埃安全部員工約4800人,本次員工股權激勵覆蓋範圍超過14%,此外,這794位核心人員均以真金白銀出資認購。還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就是埃安的股權激勵與員工的繫結期達到了5年,數字遠高於一般民企的3年。
計劃完成實施後,將適時推進廣汽埃安的股份制改造及開展A輪融資。很快,上百個千萬富翁將如約而至。
寶馬、大眾賺錢轉型
多家汽車企業在本週集中釋出2021年財報,3月15日大眾集團,16日寶馬,17日奧迪、採埃孚,18日保時捷。
無論是銷量上漲的,還是下降的企業營收均實現了大幅度增長,賺得盆滿缽滿。大眾集團將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為“更豐富的產品組合和定價優勢”。寶馬則表示,這主要得益於更合理的定價和完善的產品陣列。
看看下面這張表,尤其是各公司在“利潤增長”這項的表現,就能看出2021年有多賺錢。
賺了錢該怎麼花,寶馬和大眾集團表示準備花在刀刃上,兩者不約而同的選擇是全面擁抱電動化。
2021年寶馬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83萬輛,同比增長70.4%,佔總銷量的13%。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133.2%,銷量翻番。
財報釋出會上,寶馬集團宣佈電動化程序再提速:2022年內量產及試生產純電動車型將達15款、覆蓋約90%細分市場;基於全新構架的“新世代”車型將在2024年開始試生產、2025年亮相;到2025年底,寶馬集團計劃在全球交付200萬輛純電動車。
“到2030年,全球總銷量至少有一半將是純電動車。我們正盡一切可能提前實現這一目標。屆時,純電動車的年銷售量將超150萬輛。當然,這也取決於全球不同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以及電池相關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
大眾集團2021財年在全球共交付純電動車45.29萬輛,數量實現“近翻倍增長”,並沒有完成內部目標。
但大眾集團轉型的決心是篤定的,其對未來汽車產業演變的判斷是:利潤和收入來源將從燃油車逐漸轉向純電動車,並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轉向軟體和服務。到2030年,燃油車市場將收縮20%以上。純電動車將取代燃油車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計劃中,大眾集團在電動汽車領域將繼續提速,預計今年純電動車銷量會再次提升,佔比將達到大眾集團總銷量的7%~8%。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貝瑞德表示,在歐洲市場上,大眾汽車的純電動車型銷量佔比將超過70%,在北美和中國市場上的目標是超過50%。
油價和車價,誰漲得快?
3月17日,國內多數地區95號汽油價格邁入“9元時代”。眼看開不起燃油車了,消費者開始專為考慮電動車,當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比油費漲得更快的是電動車價格。
僅過去7天,就有N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宣佈漲價。
3 月 18 日,小鵬汽車釋出了關於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宣佈全系車型將從3月21日起上調10100~20000元不等。這已經是小鵬汽車2022年以來第二次對其產品進行全繫上調價格。1月11日,小鵬汽車全系價格上漲不低於5000元。
3月17日,要“為人民造車”的哪吒汽車也扛不住壓力了,表示將對在售車型價格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3000-5000元不等。
就在前一天,3月16日零時起,比亞迪汽車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3000-6000元不等。
價格上一向能屈能伸的特斯拉則完成一鍵三連。3月17 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Y 後輪驅動版基礎售價上調 15060 元至 31.69 萬元;3月15日,Model 3後輪驅動版、高效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效能版漲價,漲幅為1.4萬-2萬元不等;3月10日,特斯拉Model 3高效能版、Model Y長續航版、Model Y高效能版三款車型的售價均上調1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已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佈漲價,涉及車型近40款,比亞迪、長安、福特、廣汽埃安、零跑、哪吒、尤拉、威馬、上汽通用五菱等新老勢力無一例外,漲幅從3000至上萬元不等。其中,零跑汽車漲幅最高,零跑C11與此前相比上調了2-3萬元售價不等,漲幅超過10%。
這已經是新能源汽車進入2022年以來的第二輪調價。1月的新能源調價受政策補貼退坡的直接影響,而綜合3月各大車企給漲價原因,大多由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供貨緊張導致。
資料顯示,過去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中鎳的價格飆升了130%,鈷、鋰和鋁上漲16%-88%,碳酸鋰的每噸售價已經從過去的5萬元漲至現在50萬元,再疊加晶片短缺等因素,電動車成本急速上漲。
3月16 日、 17 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原材料工業組織召開鋰行業執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邀請相關組織和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有關負責人參會。
會議聽取了重點企業生產、擴產和銷售情況,分析了當前資源開發和擴大生產供給方面面臨的瓶頸問題,針對近期出現的鋰資源及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問題,圍繞鋰鹽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生產消費情況、動力電池產業受影響情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等進行了充分交流。
一言以蔽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做好鋰資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
新車:國產向上,合資向下
汽車領域炙手可熱,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產品說話,本週就有幾款新車上市。
堅持三年用一一款車型一個配置打天下的理想汽車,終於迎來了第二款車型理想L9。新車的內飾、外觀、價格帶和配置等資訊相繼釋出,如拼圖版拼湊起了理想L9的概況。
外觀上,新車與理想ONE的設計風格一脈相承,只不過尺寸更大,新增紫色。內飾上,理想L9取消傳統儀表盤,在方向盤上加入一塊可觸控的液晶螢幕,搭配HUD顯示車速、檔位和導航等行車資訊。中控屏則是兩塊15.7英寸OLED螢幕組成的聯屏。
配置上,理想L9擁有6顆麥克風和3DToF感測器,預計每個座位都支援獨立音區的語音識別,且後排螢幕可以支援手勢控制。此外,理想L9採用2+2+2佈局,全車6個座椅均配備電動調節和座椅加熱,前兩排的4個獨立座椅擁有座椅通風和SPA級10點按摩。
理想表示,定位為“家庭智慧旗艦SUV” 的理想L9,價格區間將在45萬-50萬元。
與新勢力品牌一起衝高的還有傳統巨頭。3月18日,坦克500上市,共推出商務版、運動版、定製版、黑武士4個版本6款車型,售價區間為33.5萬-39.5萬元。
動力上,坦克500搭載長城自主研發的3.0T V6 + 9AT動力總成,為大排量動力,最大功率354馬力;峰值扭矩500牛·米。
坦克表示,坦克500搭載的“智慧全地形系統”是一項比較特殊的配置,此係統能夠透過對周遭物體的訊號反射、輪速、油門開度等等訊號,自動判斷現在正處於什麼地形中,在Auto模式下能夠自動切換行駛模式,降低駕駛難度。
好看、實用又好玩,眼看中國品牌已經瞄準40萬價格區間了,合資品牌卻反其道而行之了。
3月18日,全新一代長安福特蒙迪歐開啟預售,共推出四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5.98-21.98萬元,該車將於4月上市。
全系2.0T、8AT的動力總成,全新一代蒙迪歐的起售價格不到16萬元。長安福特期待用價效比為武器重新找回昔日榮光。
作為B級車的“佼佼者”,蒙迪歐從2014年以來連續4年年銷量突破10萬,但到了2021年,銷量已跌至34345輛。合資品牌放下身段後能否獲得市場認可,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北京現代股比不變
自2022年1月1日起,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及合作伙伴限制,被永久性取消了,但北京現代選擇了延續以往的股比分配。
3月18日,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投及現代汽車已簽署協議,擬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北京現代共同增資9.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0億元)。
本次增資分為兩個階段,2022年6月30日前,股東雙方將繳付增資額度的50%,並於2022年12月31日前繳付剩餘增資額度。本次增資完成後,北汽、現代汽車在北京現代中的持股比例保持不變,仍為各50%。
至此,韓系車在華的兩大品牌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選擇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式,前者合作,後者單飛。2021年年底,東風集團以為2.97億元的價格將25%股權轉讓,東風悅達起亞將由三方合資變為悅達、起亞二方持股。
僅僅五年時間,韓系車的隕落讓人們見識到了市場的殘酷。
2016年韓系車在中國市場達到114萬輛的銷量巔峰,2021全年已經跌至38.5萬輛。2019年到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從39.2%上漲到44.4%,而韓系品牌則從4.7%下降到2.4%。2022年2月,韓系車在中國市場份額僅為1.8%。
2021年,北京現代全年銷量僅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資料統計,2月,北京現代跌超兩位數,銷量為15771輛,同比下滑45.6%。此次股東雙方聯手為北京現代續命,接下來能否出現轉機,還需要一些奇蹟。
零跑擬赴港上市,供應鏈瞄準瑞士
特斯拉CEO成為首富,蔚小理創始人再攀人生新巔峰,新能源汽車在資本市場的繁榮,也催促著各大企業積極尋求新的上市途徑。
3月16日晚,國軒高科釋出公告,為加快公司國際戰略佈局,打造公司國際化品牌和形象,滿足海外業務發展資金需求,公司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3月18日晚,上交所上市公司杉杉股份釋出公告稱,擬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國軒高科是全球動力鋰電池製造領軍企業之一,杉杉股份主營業務包括鋰離子電池材料、電池系統整合、能源管理服務和充電樁建設及新能源汽車運營等,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兩家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瑞士作為下一個上市的目的地。
作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目的地,瑞士的政治穩定,將有助於企業獲得更高估值,國軒高科和杉杉股份的另闢蹊徑只是一個開始。
越來越多的企業期待透過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有需求就有市場,一種新的融資新渠道出現了。3月18日,首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
根據招股書,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發起人為招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AAC Mgmt Holding Ltd,可能尋求在任何行業或領域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交易機遇。計劃重點關注亞洲,特別是中國“新經濟”領域的科技推動型公司,如從綠色能源、生命科學及先進科技與製造等行業中尋找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目標。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引入SPAC上市機制是港交所的一項重要市場發展工作。新機制為發行人開闢了上市的新途徑,也令香港市場的上市產品種類更豐富多元,同時有助扶植一些富有潛力的企業新星茁壯成長、邁向成功。
條條大路通羅馬,零跑選擇港股。3月17日,零跑汽車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繼蔚來、理想和小鵬後,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梯隊都在尋求上市機會,零跑成為第四家衝刺港交所的品牌。
招股書顯示,零跑科技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1.17億元、6.31億元和31.3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11.39%,基本都來自汽車及部件銷售。銷量上,2021年,零跑科技合計交付43748輛電動汽車,較2020年增長443.5%。然而,在2019年~2021年間,零跑汽車淨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億元、28.5億元。
營收、銷量雙雙上漲,但淨利潤虧損,零跑期待透過上市獲得輸血。零跑表示,擬投入募資淨額的40.0%用於研發,25.0%用於提升生產能力,10.0%將用於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絡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