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債看市
來源| 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連續兩個交易日,紫光集團存續債全線大跌,面對償債高峰將至,市場心存疑慮。
暴跌
11月2日,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集團”)旗下“19紫光01”大跌57.35%,觸發盤中臨時停牌‘;此外“18紫光04”等債券持續暴跌並創出新低。
“19紫光01”歷史趨勢
連日來,紫光集團旗下多隻債券頻繁異動,據悉兩週內其面臨超30億債券集中兌付壓力,債券異動或是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集團選擇永續債“15紫光PPN006”到期不贖回,而放棄贖回永續債的做法,通常被市場視為流動性緊張及再融資困難的訊號。
具體來看,10月30日到期的永續債“15紫光PPN006 ”,紫光集團不贖回僅需支付利息;10月31日到期的10億“17紫光PPN004”已完成資金劃轉;11月2日到期的6億“17紫光05”本息,已全額轉至中證登;13億規模“17紫光PPN005”將於11月15日到期。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紫光集團存續境內債15只,存續規模203.46億元,兌付期主要集中於2021年;另外其還存續4筆境外美元債,合計24.5億美元。
存續境內債券到期分佈
在國內評級方面,目前紫光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評級均為AAA,評級展望為穩定。
2100億負債壓頂
據公開資料顯示,紫光集團是中國大型綜合性積體電路領軍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設計企業和領先的全產業鏈雲網裝置和服務企業。
近年來,紫光集團相繼收購紫光學大(000526.SZ)、紫光國微(002049.SZ)等公司股權,其多元化經營佈局逐步完善,業務板塊涵蓋IT及相關裝置製造及服務、電子元器件及裝置製造、能源環境、教育培訓服務以及管理諮詢和科技園產業等領域。
紫光集團官網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紫光集團的控股股東為清華控股,持股比例51%,穿透後實際控制人是清華大學;趙偉國透過健坤投資持股34.3%,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股權結構圖
相較於方正集團,紫光集團主營業務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積體電路和晶片領域。
近年來,紫光集團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利潤總額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和各類補助的依賴程度較高,其經營業務利潤水平波動很大,盈利穩定性較弱。
2018年,由於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波動等因素影響,紫光集團虧損6.3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其業績再次虧損43.81億元。
實現歸母淨利潤情況
截止今年9月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淨資產900.66億元,資產負債率70.05%。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紫光集團的財務槓桿水平就一直維持在70%以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債務風險較大。
從母公司層面分析,截至2019年末紫光集團母公司總債務為651.1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90%,母公司槓桿水平更高、債務壓力更大。
資產負債率情況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紫光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佔總負債的57%。
2019年以來,由於流動負債增長較快,紫光集團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前者,流動比率小於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呈現惡化趨勢。
截止今年9月末,紫光集團流動負債有1208.16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其短期負債合計746.81億元。
而相較於短債規模,紫光集團流動性明顯吃緊,其賬上貨幣資金有505.55億元,不足以覆蓋短期負債,現金短債比為0.68,短期償債風險較大。
在備用資金方面,紫光集團財務彈性尚可。截至今年6月末其銀行授信總額為2957.58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1555.16億元。
銀行授信情況
在負債方面,紫光集團還有近900億非流動負債,主要為長期借款。整體看其有息負債在1500億以上,主要以短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73%。
《小債看市》注意到,2018年以來由於長期債務迅速增加,紫光集團有息負債居高不下,2018和2019年該指標一直維持在1600億以上高位。
有息負債高企,致使紫光集團的財務費用也在不斷攀升。2019年其財務費用竟高達92.36億元,對利潤形成嚴重侵蝕。
近年來,紫光集團進行大規模併購和國際儲存基地等專案投建,其投資性現金流大幅流出,尤其是2018年該指標淨流出額高達453.78億元。
投資性現金流
同時,頻繁併購產生大量商譽,截至今年9月末紫光集團商譽已經高達520.99億元,佔淨資產的58%,未來面臨一定商譽減值風險。
對外投資活躍、流動性緊張壓力下,經營獲現難以滿足紫光集團資金需求,其償債資金主要依賴於外部融資。
從融資渠道看,紫光集團渠道較為多元,除了發債和借款外,其還有租賃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定向增發,股權質押以及信託融資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受融資環境收緊影響,紫光集團籌資活動現金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狀態,籌資性現金流淨額為-34.5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雖然該指標轉正,但淨流入額大為下降。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2018年以來,隨著校企體制改革的推進,紫光集團開始重組。
2018年末,紫光集團控股股東清華控股就先後與蘇州高新、海南聯合、深投控等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和合作協議,但最終都因落地難度太大而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紫光集團也開始逐步出售子公司股權,緩解流動性壓力。
2019年末,紫光集團相繼轉讓子公司紫光同創24%股權、華山智安21%股權,收到股權轉讓款合計39億元;後又欲出售子公司展訊投資20%股權,同時擬透過增資募集不超過50億人民幣,目前股權轉讓和增資專案已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
今年4月,紫光集團計劃轉讓旗下紫光股份17%的股份,同時紫光股份籌劃定增120億元;5月紫光展銳以500億估值與22家投資者達成轉讓協議,紫光集團將轉讓紫光展銳13.39%股權,同時後者獲得幾家機構50億元的增資。
同時,紫光集團引入戰投工作,也進入初步合作意向階段。
今年6月,清華控股和健坤投資,擬同意紫光集團增資擴股引入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指定的兩江產業集團或其關聯方,最終清華控股、健坤投資和兩江產業集團或其關聯方三方各持有紫光三分之一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末紫光集團還大手筆拿到海淀區一稀缺辦公用地,但已逾期繳納土地開發建設補償費超過90日以上。
2019年12月,紫光集團與“紫光系”其他幾家公司組成聯合體,66億元競得北京海淀區一辦公地塊,擬建設紫光全球智慧科創總部,僅支付投標保證金13.1億元。
總得來看,紫光集團經營性業務盈利欠佳,利潤對非經營性損益依賴度高;同時其有息負債高企、流動性緊張、商譽規模較大;並且重組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事項存在不確定性。
“併購狂人”
紫光集團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成立於1988年7月,1993年改組為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
1999年,紫光打包了名下掃描器銷售、軟體、環境工程等等業務登陸資本市場,這就是紫光股份(000938.SZ)。
後來,清華大學校辦企業規模越來越大,2003年成立了清華控股,把清華大學所有企業都整合了進去。
從此,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清華控股誕生了。
目前,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平臺有6家,包括4家A股和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是紫光股份(000938.SZ)、文一科技(600520.SH)、紫光學大(000526.SZ)、紫光國微(002049.SZ)、中芯國際(00981.HK)以及芯成科技(00365.HK)。
2017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華芯投資管理分別與紫光集團簽署了《“十三五”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紫光集團獲得總額高達1500億元的投融資支援,從此紫光進入併購爆發期。
2017年,紫光集團投資16起,包括威爾泰(002058.SZ)、西部證券(002673.SZ)、祥龍電業、英力特等;2018年繼續投資18起,包括中京電子、紫光展銳、中國動力等。
2019年,紫光集團投資腳步開始放緩,僅投資兩家公司,包括透過定增方式以28億元取得誠泰財險3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以及22億歐元收購法國晶片元件商Linxens。
截至目前,紫光集團投資事件達到60起,其中定向增發就有35起,並且多數為上市公司,一系列大手筆的併購也為今天的債務問題埋下隱患。
2019年,方正集團和紫光集團境外債同時出現異常波動。後紫光集團緊急釋出宣告稱,境內外無違約事件發生,公司境內外現金充足、資金流動性穩健。同時,紫光集團校企身份不變,清華控股控股股東地位不變。
目前,方正集團已出現債務違約,處在破產重整中;而紫光集團的控股股東清華控股,3400億負債壓頂,債務風險和流動性壓力同樣棘手。
面對償債高峰,考驗紫光集團資金鍊和資金騰挪能力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