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創新高,大型銀行存量資產整改難度較大

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不斷提速。4月22日,第三方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一季度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共6620只,同比增長66.46%,且3月份再創最高水平。

從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來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在2020年大幅提升,但由於大型國有銀行存量老資產規模過大,淨值型理財規模佔比並不算高,產品轉型有難度。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已有國有大行向監管部門正式提交了《理財業務整改方案》,計劃在2021年底前實現“應轉盡轉”,在2022年至2025年間對難以處置資產逐步壓降。

“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監管要求銀行年末要完成全部理財產品轉型任務,預計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展將進一步加快。從不同銀行來看,部分上市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有望率先完成轉型任務,國有銀行因為存量資產大,整改難度較大。”有分析人士稱。

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加快

4月22日,根據融360大資料研究院監測資料,2021年一季度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共6620只,環比增長0.85%,同比增長66.46%。其中,1月、2月、3月發行量分別為2208只、1824只、2588只。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3月份再創最高水平。

2021年一季度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中,風險等級為PR1級的產品152只,佔比2.3%;PR2級產品5670只,佔比85.65%;PR3級產品779只,佔比11.77%;PR4級產品佔比0.2%;PR5級產品佔比0.09%。

其中,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中,風險等級有所上移。資料顯示,一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中,PR1級產品13只,佔比1.19%;PR2級產品635只,佔比57.99%;PR3級產品441只,佔比40.27%;PR4級產品佔比0.46%;PR5級產品佔比0.09%。

“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整體風險偏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較高,期限更長,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要高於傳統銀行,但是實際收益波動也要更大。”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稱。

劉銀平表示,2021年一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3%,環比上漲11BP。其中,1月、2月、3月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4.26%、4.34%、4.31%。一季度傳統銀行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12%,比理財子公司低18BP。

“2020年開始,保本理財產品將加速退出,多數銀行相關產品到期後將不再滾動續發,尤其是今年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將進入衝刺階段。部分中小銀行在理財產品上除了交叉代銷以外,還合作推出淨值型理財產品,提升轉型速度,擴大市場份額。”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稱。

國有大行存量資產整改難度較大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9.07%;淨值型產品佔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67.28%,上升22.06個百分點。

不過,根據部分已經公佈2020年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的銀行資料,股份制銀行轉型較快,而國有大行的這一佔比並沒有達到上述數值,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大概在50%~60%。

招商銀行年報顯示,去年一方面持續改造和壓退老產品,另一方面加快新產品發行與銷售。截至去年末,新產品(符合資管新規導向的理財產品)餘額1.6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78%,佔理財產品餘額(不含結構性存款)的67.76%,較上年末提高36.54個百分點。興業銀行年報則顯示,去年年末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11327.69億元,佔理財產品餘額76.76%,同比增長51.37%。

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2020年末該行及其子公司理財產品規模22248.48億元,其中本行15278.64億元,建信理財子公司6969.84億元。去年,建行自主發行各類理財產品71322.44億元,其中發行淨值型產品38只,淨值型產品期末餘額2939.29億元,佔比19.24%;預期收益型產品期末餘額12339.35億元,佔比80.76%。

郵儲銀行去年末理財業務管理資產總規模突破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22%;產品淨值化率達55.31%,較上年末提升24.18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去年年末全部表外理財產品平均餘額10938.35億元,較上年增加1979.15億元,增幅22.09%。其中,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餘額5727.63億元,較上年增加2982.16億元,增幅108.62%,佔表外理財比重52.36%,同比提升21.72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今年2月份釋出的《中郵理財2020年度大事記》中發現,中郵理財已經向監管部門正式提交了《郵儲銀行理財業務整改方案》。“方案針對存量待整改資產進行了全面排摸,根據過渡期內是否能夠化解進行劃分,針對每筆資產明確過渡期內整改措施或個案處置期間處置措施。計劃在2021年底前實現‘應轉盡轉’,在2022年至2025年間對難以處置資產逐步壓降。方案指出了整改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接產品銷售難度大、流動性風險高等問題,並提出相應風險應對預案。”中郵理財稱。

“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勢在必行,過渡期也延長了一年,對於大行來說需要加快存量壓降,加大非標風險處置力度,例如:加快新老理財承接、置換;停止老產品發行;部分老產品提前兌付或終止。同時多渠道補充資本,下大力氣處置表外非標資產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次財經記者表示。

“另外,理財子公司也較大程度的分擔了銀行理財轉型壓力,未來國內理財市場轉型方向應該是提升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構建多層次理財產品體系,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周茂華稱。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樊宏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34 字。

轉載請註明: 3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創新高,大型銀行存量資產整改難度較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