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二手經濟玩的是情懷和潮流

年輕人的二手經濟玩的是情懷和潮流

二手鏡頭

年輕人的二手經濟玩的是情懷和潮流

鸚鵡商店頗具復古風的衣服

在社交網站上,大理的95後攝影師“火柴人”分享了一組自己用二手膠片機拍攝的主題人像攝影;昆明環禹婚紗攝影器材城裡,曉良數碼的店主曉良把二手相機買進賣出,店裡圍滿了前來購買二手器材的顧客;社交達人陸陸熱愛旅遊,到每一個城市,首要任務就是去打卡“古著店”,她認為,這些頗具時代特色的時裝,能代表自己的時尚審美和生活態度。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二手消費悄然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件常見的事。從早期路邊的舊貨攤子,到相對集聚的跳蚤市場,再到移動端的線上交易市場,“二手”不再是“貧困”和“被淘汰”的代名詞,而是“環保”和“理性”的畫外音。新瓶裝舊酒,在很多年輕人看來,二手經濟玩的是情懷和潮流。

數碼產品

消費習慣變了

從資金不足而選擇到因為喜歡特意購買

“大學畢業喜歡上攝影,因研究相機,我已經快到‘入不敷出’的程度了,得尋求資金支援。”這是老闆曉良搗鼓二手相機的原因,因為喜歡,他做起二手攝影器材的生意。

曉良是成都人,剛來昆明“入行”時,二手相機在昆明接受程度還不高,因為摸不透市場,他虧了好幾十萬元。這麼多年來,曉良感觸最大的就是,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了。“以前,是資金不足的消費者才選擇二手;現在,喜歡折騰器材的人、靠攝影為生的人,追求不同風格體驗的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這類商品,還有很多人今天買一個二手相機,拍完照不喜歡或覺得體驗過了,明天就換另一個,像‘租’一樣,所以我們這樣的二手店也得以存活了。”

“現在年輕人玩二手微單、二手膠片機的可多了!”曉良告訴記者,每一款膠片的顏色、顆粒感、不同光線條件下感官形成的畫面都不一樣。對於年輕人來說,小時候膠片的色彩很單一,真正把膠片攝影變成愛好後,就會想追求更多的復古感和新奇感。

追求的是情懷

從裝捲到沖洗能讓人體驗攝影的儀式感

大理的95後攝影師“火柴人”,把自己用二手膠片機拍攝的主題人像攝影,釋出在微博上後不久,評論裡就有人問他:“是用膠片拍的嗎?”每次他釋出這類攝影作品時,都會帶著“膠片日記”的話題,該話題內有許多攝影師釋出膠片作品,分享膠片機、膠捲品牌和型號,閱讀量已達5000多萬。

對於“火柴人”而言,從小時候翻看老相簿的那一瞬間開始,攝影的意義就是“把過去留到未來”。7年前他拿起相機,攝影成了自己的愛好;3年前,大學畢業的他正式從事攝影行業。

還是學生的時候,“火柴人”買入了第一臺二手膠片相機,價值1300元的Pentax superprogram。“這臺相機是全金屬機身,機械感比較強,除測光之外是完全手動的,即使沒有電池也可以使用。”他介紹道。“火柴人”說,和數碼相機相比,膠片相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色彩更出色,而且從裝卷、過片、按快門到沖洗,更能讓人體驗攝影的儀式感。

催熱二手經濟

膠捲價格漲至兩年前的2倍以上

隨著市場的火熱,膠片的價格也水漲船高。“這幾年,柯達從20元左右漲到40元一卷,這僅僅只是膠捲投入,後期還要衝印、掃描,一系列的服務都需要投入成本,現在沒有經濟實力還真的玩不了二手膠片機呢。”曉良說。

在真正從事攝影后,“火柴人”陸續又買入了兩臺二手膠片機。一臺是賓得膠片機Pentax mz-3,全自動化操作,銀色復古機身;一臺Pentax 645n,和前兩個不同的是,這是645系統,底片比前兩者大一倍,價值7000元,現在他的一部分時尚風格的攝影作品由其完成。

“玩二手膠片機,相機不燒錢,但是玩膠捲特別燒錢。”“火柴人”說,“現在膠捲價格已經漲到兩年前的2倍以上了,以前一卷17元的富士C200,現在大概要40元。如果普通的135膠捲,可以拍36張,按一下快門成本在2元左右,但是如果用我的Pentax 645n,只可以拍15張,膠捲和沖洗更貴,成本就在15元至20元左右。

除了用來攝影,二手相機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手膠片機都很漂亮,大家也會收藏個情懷。據“火柴人”介紹,攝影器材過一段時間就會出一款熱門機型,比如周杰倫《說好不哭》MV中出現的哈蘇,在當時被炒高了4000元;易烊千璽同款CONTAX T3,原本2000元的二手相機被炒到10000元。

古著

時代色彩濃郁

復古經典風為搭配提供更多可能

陸陸踏進鸚鵡商店的時候,店主老白的兩隻柴犬“王強”和“王芳”率先發現了她。陸陸心想,不愧是古著店,連狗狗的名字都取得有上個世紀的影子。

古著,在英文中被叫做“Vintage”,意思為古代著裝,是指在二手市場淘來的真正有年代感而現在已經不生產的衣服。這些服飾使用的面料、細節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有很強的復古又經典的味道。這些復古潮品是10年前、20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生產的。

從2015年開始,陸陸到達旅遊目的地時,必做事項清單裡一定有:“打卡”當地的古著店。“古著店的衣服不全是被使用過的,還有一些是基本沒用過的庫存貨。”陸陸說。因為時代色彩濃郁,她覺得這類衣服要穿出時尚感必須要懂得搭配,而這樣的復古經典風為搭配提供了更多可能。

探古著店成新風潮

顧客多的時候試衣服都要排隊

鸚鵡古著店裡,頗具年代感的皮箱、中藥櫃、時鐘、海報等老物件帶來的衝擊感頗為強烈。店主老白打扮時髦,客人進店,他都鼓勵她們上身試試。上大學時,老白就經常購買古著。去年從雲南藝術學院畢業後,被疫情影響了留學計劃的他就和朋友在昆明開起了古著店。“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很多東西是流水線生產的,熱度保持不了幾天。而且我覺得以前的服裝,設計上比現在的更耐看、更有意思,反覆看都不覺得過時。”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搜索“古著”,到各種古著店、古著市場打卡、探店、拍照已經成了年輕人追求的新風潮。在老白看來,古著在昆明還算小眾文化。他介紹,每天第一批進店的顧客基本都是外省過來旅遊的,但也有很多本地人走進店裡,覺得新奇且願意花時間瞭解什麼是古著、商品從哪裡來。老白說:“顧客多的時候,鸚鵡商店裡擠滿了人,試衣服都要排隊。”

穿的是故事

從不乾淨來路不明變成平價時尚

多年來一直堅持逛古著店的陸陸認為,做古著生意的人們,多數是有情懷的。和鸚鵡商店一樣,開在老舊民居里的古著店有很多,還有的開在衚衕或是弄堂裡,有的開在安靜的小巷子裡。逛古著店的時候,店主們往往不會過多幹涉愛好者挑選,只是在顧客挑選出自己覺得最有故事的那一件時,會鼓勵上身試試。

“現在的消費群體大多數是年輕人,也有40歲左右的顧客進店,他們覺得古著很親切。我媽媽過來看了也覺得好看,還拿了幾件去穿。”老白笑著說。

近年來,陸陸看著古著的標籤從難民服、不乾淨、來路不明變成平價、良心、時尚,古著從很少有人接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社交平臺分享,古著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個城市的街頭。本報記者 朱婉琪 攝影報道


來源:春城晚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58 字。

轉載請註明: 年輕人的二手經濟玩的是情懷和潮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