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 圖
並非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在裁撤機構,甚至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是在裁撤分支機構的同時,不斷新設分支機構。這表明保險公司對於分支機構也是優勝劣汰的,而非一刀切。
險企分支機構持續裁撤!
1月26日,銀保監會官網接連發布5份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撤銷批覆,具體包括安盛天平財險故城支公司、光大永明人壽石家莊中心支公司橋西營銷服務部,以及富德生命人壽銅梁支公司、趙縣支公司、石家莊市第二營銷服務部。而就在不久前,邯鄲銀保監分局一口氣批覆同意中國人壽撤銷33家營銷服務部。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家險企已撤銷近70家網點。那麼,險企為何頻頻裁撤分支機構?在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的今天,線下網點是否終將被線上取代?
設立與撤銷均非易事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2021年共有2197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而2020年這一數字僅為971家。綜合險企退出的分支機構和新設機構來看,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
記者梳理撤銷的分支機構和新設分支機構發現,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表現存在較大差異。財險公司新設機構數量超過退出機構數量,淨增加分支機構共595家;而壽險公司分支機構退出1382家,新設機構只有339家,淨減少1043家。
被撤銷的保險分支機構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和部分鄉鎮,其中,頭部險企撤銷的以營銷服務部為主,中小險企則撤銷支公司較多。河北、江西、黑龍江銀保監局2021年公佈撤銷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數量均超過百家。具體到各家險企,中國人壽裁撤的力度較大,平安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人保財險、大家財險等險企也動作頻頻。
事實上,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與撤銷均非易事。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設立、改建、變更營業場所、撤銷等流程明確規範和要求。
例如,對於保險公司申請籌建省級分公司,需滿足: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請前連續兩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於75%;提交申請前連續兩個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B類以上;上一年度公司治理評估結果為C級以上等要求。對於申請籌建省級分公司以外分支機構的,也劃定明確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紅線。
分支機構撤銷同樣也需要滿足監管條件。《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應審慎決策、程式規範、控制風險,不得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分支機構撤銷的,應當進行公告,並通知有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交付保險費、領取保險金等事宜作出妥善安排。另外,已在重點幫扶縣設立的銀行保險分支機構不得撤銷。
適應行業發展需要
那麼,自去年以來,為何多家險企頻頻出現清理分支機構的動作?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險企裁撤分支機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國保險業經過40多年發展,保費規模已經處於全球第二的位置,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其次,80、90後消費者對於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的認同較高,使得網際網路保險的滲透率逐步提升;再者,保險科技的發展、大資料的應用,都推動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的場景及銷售日益成熟,特別是一些保險責任、條款較為簡單的保險產品,如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百萬醫療保險等無需線下人工銷售即可達成。
“不過,並非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在裁撤機構,甚至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是在裁撤分支機構的同時,不斷新設分支機構。這表明保險公司對於分支機構也是優勝劣汰的,而非一刀切。”楊澤雲補充道。
的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保險業數字化程序正在加速。2020年5月,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其他領域線上化水平顯著提高。這意味著保險服務線上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推動財產保險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集約化銷售組織管理;科學劃分和有效整合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提升經營質效;鼓勵中小公司強化銷售渠道垂直管理,縮小管理半徑,合併裁撤低產能分支機構,降低運營成本。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應當相對積極地去看待險企分支機構的裁撤。“這兩年整個保險行業的形勢並不理想,透過鋪機構、拉人頭來獲取業務的傳統發展模式,遇到很大的挑戰,這種策略的調整幾乎是必然的。因為機構的拓展一定會需要很多成本,那麼在整個行業經營面臨壓力的情況下,為了削減成本,有些公司就會考慮對一些產能難以覆蓋成本的分支機構進行撤銷,這對公司整體的集約化運營來說也是有所幫助的”。
除此以外,朱儁生指出,目前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線上化經營發展越來越充分,傳統依賴於機構帶來的價值創造隨之減少,甚至被取代,也是線下機構撤併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銀行,過去我們很多業務都是去銀行辦,現在一年也難得去兩次銀行,更多是透過手機客戶端去辦理,銀行的離櫃業務率越來越高,線下服務的部分功能被替代了,保險業同樣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從險企轉型的角度來看,分支機構的裁撤具有積極意義,但與此同時也會給保險從業人員帶來一定的衝擊。朱儁生表示,機構撤銷之後,人員不一定會離開保險行業,可能會繼續留在本公司或者轉去同業公司,但畢竟會帶來職業發展上的變動,這是客觀存在的。
不會被線上取代
2021年10月,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透露,目前我國縣域保險機構數量平均有11.9個,保險網點則多達26個。
而就在今年1月6日召開的“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銀保監會強調,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不高。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改變低水平重複建設,著力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保障全面、競爭有序的保險供給體系。積極推動差異化發展和錯位競爭,順應數字化轉型的趨勢,提升發展質量。
在此背景之下,朱儁生認為,險企分支機構的撤併在2022年仍會繼續。“原因很簡單,2022年整個保險行業的增長壓力仍然是很大的,尤其是壽險人力的下降尚未見底,特別是三四線以下城市的部分營銷服務部,增員面臨很大的挑戰,可能還會進一步削減”。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線下網點終將會被線上所取代呢?
楊澤雲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一是每個人的風險狀況和財務狀況千差萬別,相應的保險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保險產品也非標準化的產品,可以因人而異。這就需要保險營銷人員針對客戶進行個性化的溝通和定製,以期儘可能滿足其保險需求,並實現最小成本獲得最大保險保障。當前保險科技儘管發展迅速,但一方面還不能達到當面溝通交流以全面瞭解客戶需求的程度,另一方面,保險科技還無法達到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的情感溝通,而這也是保險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保險不是普通的商品,簽訂保險合同達成交易僅僅是保險服務的第一步,後續的保單管理、續保、理賠等後續服務,需要線下網點的支援。
三是當前的監管規定,保險公司在住所地之外的省市開展業務,應當首先設立省級分公司。即使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也需要具備不低於同類在售的線下服務能力。
朱儁生也指出,線下網點不會完全被取代,目前監管的整個導向仍然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特別是保險涉及到一些理賠服務,有的時候需要依託線下網點做支撐,對線上服務做出更好的補充。
“傳統的保險公司,由於過去鋪設的線下機構比較多,現在拆並的情況也就多一些。但是一些新型的保險公司,在做線下佈局的時候就會非常審慎,因為線下的投入整體較大,盈利週期也較長,那麼新型的保險公司就可以充分運用線上來做更好的資源整合。”朱儁生強調,展望未來,不同的主體需要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和不同的發展階段,做出不同發展戰略的選擇。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也認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線上、線下互動協同仍是保險服務業的基本格局,但線下服務的內容應該有所改變。一方面,應當增強保險本身的體驗感,目前險企在這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增強線上線下協同,不能搞成線上線下兩張皮,這就需要保險業本身有一個頂層設計、總體設計和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