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持續衝擊,今年以來奢侈品電商的日子不太好過。近日,國內“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公佈了Q1財報,從核心資料來看,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共計10.05億元,同比下滑14.5%;同時,寺庫還打破了此前連續十四個季度盈利的表現,今年一季度由盈轉虧,淨虧損4250萬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1580萬元。
一季度,寺庫的營收成本共計約8.4億元,達總營收的84%;成交總額24.76億元,同比增長12.2%;訂單總量及活躍使用者總量分別同比增長11.6%和11.5%,但增速均明顯放緩——在去年的四個季度中,寺庫的訂單總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11.6%、109.4%、74.2%和48.4%,活躍使用者同比增速則分別為89.5%、67.7%、58.7%和50.9%。
對此,寺庫首席財務官陳少軍解釋稱:“今年年初以來的疫情給奢侈品消費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同時,我們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表現受到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這主要是由於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減緩和公眾活動的減少。”
截至7月21日美股收盤,寺庫報2.9美元/股,與發行價13美元/股相比,已跌去超七成。
放眼整個奢侈品行業,寺庫的處境並非個例。貝恩諮詢釋出的《2020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春季版》指出,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奢侈品行業或損失300-400億歐元,第一季度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下降25%,第二季度可能還會加速萎縮,預計全年市場規模將縮減20%-35%。不過,來自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態勢逐步穩定,“過去幾個月,中國的需求已強勁復甦。6月初,大多數奢侈品知名品牌的銷售額增長了40%-90%。”
需要注意的是,6月3日,趣店宣佈將以至多1億美金的價格認購寺庫新發A類普通股。交易完成後,趣店將持有寺庫約28.9%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趣店和寺庫欲透過合作抱團取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莫岱青對《財經》新媒體表示,垂直電商行業的生存環境正受到來自巨頭的擠壓。在奢侈品電商領域,據寺庫官方提供的資料,其擁有中國25.3%及亞洲地區15.4%的市場份額。“但寺庫同樣遭到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的衝擊;另一方面,趣店也急於轉型。與寺庫結盟,一家做金融,一家做奢侈品電商,在業務上或能形成一定互補,但能否形成1+1>2的效果,還有待考驗。”莫岱青認為。
在疫情衝擊之外,近日網友釋出的一則曝光影片也讓寺庫陷入爭議。7月14日,抖音紅人“阿醬星”稱,在寺庫購買了一款由米蘭倉發出的巴寶莉挎包,收到貨後認為包包做工粗糙,便將實物圖片發至寺庫線上鑑定平臺,得到的鑑定結果為“假貨”。第二次鑑定結果來自寺庫的上海實體店,顯示為“真貨”,但隨後他將該包寄到第三方鑑定平臺“胖虎奢侈品鑑定中心”,再次被鑑定為“假貨”。
對於影片中提出的質疑,《財經》新媒體聯絡到寺庫相關人員,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同時寺庫在抖音平臺上釋出宣告稱,對於假貨絕不姑息,並承諾假一賠十,對於傳播不實資訊等行為,也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李旻向《財經》新媒體指出,不少奢侈品電商平臺都因商品真偽問題遭到使用者質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品牌方只對門店或專櫃出售的產品負責,而不對其他渠道賣出的商品的真偽問題負責,而大部分第三方鑑定機構得出的鑑定結論難以得到品牌方的認可。在此次“阿醬星事件”中,消費者得到了多份結果相反的鑑定報告,但缺少來自品牌方的最終鑑定。
寺庫創始人兼CEO李日學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寺庫對所有銷售的商品進行百分百鑑定認證,對品牌方直供的商品也要進行嚴格抽檢,每年寺庫僅鑑定投入就超過5000萬元。
李旻分析稱,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若消費者主張收到的商品為假貨,需要提出證據材料,否則難以獲得相應賠償。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財經》新媒體指出,長期來看,對奢侈品電商平臺而言,除了要藉助線上直播帶貨等多元化方式,以減緩疫情的衝擊,更要重視解決正品保證和物流品質等問題,進一步獲得品牌方和使用者的信任,降低信任成本及獲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