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富士康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擴建蘋果手機代工廠。其實,早在幾年前,跨國公司將生產線向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東南亞國家轉移就已經不再是新聞了,只是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中美關係出現的諸多不確定性,這種轉移的程序有加快的趨勢。現在看來,iphone12面臨上市,手機組裝進入到了關鍵時期,蘋果和富士康也都在加快向印度等中國之外的國家轉移。
不過,富士康作為世界代工業的龍頭企業,長期以來在中國深度耕耘,僅直接僱傭的工人就高達百萬,在背後更是有一個紮根於中國的龐大的手機生產供應鏈。蘋果和富士康把生產向印度加速轉移,這對於服務於兩家企業的數量龐大的中國供應鏈企業來說,無疑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在智慧手機行業,廠商的出貨量動輒就上億部,代工企業需要與多家供應商對接合作才能滿足生產需求,同時供應鏈上的零配件企業更需要去緊貼代工企業,滿足富士康們的任何需求。富士康將蘋果手機的生產搬到印度,對於那些給富士康配套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你必須在跟著搬家還是放棄這塊生意中做出抉擇。從有關媒體報道來看,現在已經有不少零配件企業在客戶倒逼之下,已經或者準備到海外設廠。
不過,在印度也好,東南亞也好,投資建廠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在勞動力的效率,營商環境,產業配套上、甚至跨文化的企業管理上都存在很多風險和困難。有些已經遷移過去設廠的中國企業,現在就遇到了諸多的水土不服,比如很多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素質低,雖然工資成本低,但培訓成本和管理成本卻比國內高得多,甚至有企業不得不把國內的工人派過去完成生產任務。
如果說勞動力的培訓還可以透過加大投入來自行解決的話,那麼當地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就是更要命的問題了,中國目前所擁有的產業鏈優勢絕不是印度、東南亞國家可以在短時間內複製的,這需要一個國家綜合完備的工業體系,需要充沛的技術人才儲備,而這些恰恰是印度、越南這些國家嚴重欠缺的。
蘋果、富士康的每家供應商也都只能扮演產業鏈中某一個環節的作用,他們同樣需要配套企業來服務自己,搬到了印度、越南,很可能發現自己需要的原料、配件在當地統統都無法解決,不得不依賴於從國內進口運過來。這其中的稅費、物流和管理成本無形中會大大增加,很多時候增加的成本早就把節省下來的工資成本都吃掉了。
不僅如此,如果說這些風險還是企業自己把控的,那麼那些來自於所在國家的政策風險就完全不可預知了,比如中印邊境局勢的變化,給那些投資印度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嚴重的不確定性,印度一紙禁令就封禁了59款來自中國的手機應用,那些在印度砸下巨資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一夜之間不得不面對產品被封殺,一夜歸零的遭遇。
不僅是網際網路企業,印度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曾多次突然宣佈提高電子產品、小家電等商品的進口關稅,這對於那些投入巨資,把生產線放在印度的國內企業來說,無疑也是不可預知的非市場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