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房地產標籤的泛海控股 資金短缺問題靠什麼解困?

擺脫房地產標籤的泛海控股 資金短缺問題靠什麼解困?

6億元融資展期公告顯示了泛海控股資金流短缺的現狀。

2020年7月17日,據深交所官網訊息,泛海控股釋出的對外擔保公告顯示,泛海控股此前向山東信託申請的6億元貸款即將到期,泛海控股擬就該筆融資進行展期,融資期限延長3個月。

據公開資料顯示,泛海控股曾於2018年向山東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貸款6億元。

與此同時,2020年6月30日,泛海控股釋出的關於母公司提供財務資助的公告也同樣顯示泛海控股有點“差錢”。

據公告,泛海控股擬接受其控股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擬提供總額不超過60億元的財務資助,實際借款數額以實際發生額為準,借款期限不超過1年,到期前,經協商一致可以展期,本次借款的利率為5.22%,用於日常經營週轉。

擺脫房地產標籤的泛海控股 資金短缺問題靠什麼解困?

泛海控股成立於1989年5月,前身為南海石油深圳開發服務總公司物業發展公司,1994年,泛海控股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交易,當時其股票簡稱為“深南物A”,此後多次更名,股票簡稱還曾為“光彩建設”“泛海建設”。

為何泛海控股會缺錢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轉型尷尬:房地產業務萎縮,金融業務難挑梁

多次更名的背後,泛海控股的業務線也是同樣不斷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控股2014年的一次轉型,當年,泛海控股宣佈從單一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向涵蓋金融、房地產等業務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轉型的目標。

不過,直到2020年1月,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泛海控股才最終將所屬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為“金融-其他金融業”。

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機動調整策略,在商業運作中十分常見,也是企業順應時代潮流的一個見證,只是,泛海控股的轉型與之相反。一方面,房地產行業毛利高,收益大,無法輕易割捨,而金融又非一日之功,能否頂上房地產業務下滑的缺口不得而知;另外一方面,從泛海控股自身來講,地產業務要“後撤”,但又“捨不得”,金融要“前進”,但是“力道”卻不夠。最終,幾年下來,泛海控股負債持續增加,現金流不佳依賴母公司的財務資助。

從2014年起,由於泛海控股的“主動放手”,泛海控股在房地產行業的營收持續下降,據其近年財報,自從2018年到2019年,泛海控股的房地產部分營收分別為48.54億元、28.06億元,同比下滑42.20%。

總體來看,如今的泛海控股依舊屬於轉型當中,還處於轉型“陣痛期”。泛海控股過去3年的營收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泛海控股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68.76億元、124.04億元、125.02億元,2018-2019年增幅分別為-36.05%、0.79%;2017-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8.91億元、9.31億元和10.95億元,2018-2019年增速分別為-67.80%、17.6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波動更為劇烈,2017-2019年分別為22.81億元、-5.58億元、4.92億元,2018年更是虧損5.58億元。

2020年第一季度,泛海控股的業績情況仍不樂觀,根據泛海控股的一季報,其主要會計資料和財務指標幾乎全部下滑且錄得虧損。

2020年一季度,泛海控股營業收入為23.34億元,同比減少18.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億元,同比減少105.7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16.93億元,同比減少555.50%。

為何泛海控股的業績下滑明顯呢?這跟泛海控股金融業務的增長有關。

按照泛海控股的轉型預期,在退出房地產業務之後,主要營收將來自於金融業務。

誠然,在過去幾年當中,泛海控股金融業務的業績增長明顯。從營收角度來講,2019年,在泛海控股內部,保險行業的營收已經超過房地產行業成為第一營收來源。然而,從毛利率角度來考量的話,保險行業的營收與房地產行業相去甚遠。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泛海控股在保險行業實現了44.10億元收入,然而這部分的營業成本卻高達43.40億元,毛利率僅為1.59%,相比之下,同期“被放棄”的房地產行業毛利率則高達51.31%。

這還不包括泛海控股其他金融業務的“不爭氣”,比如,以信託業來說,2019年,泛海控股在信託行業的營業收入為23.44億元,同比下滑0.97%;毛利率為54.40%,同比減少6.81個百分點。此外,在泛海控股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4家參股公司中,有2家在2019年錄得虧損,其中,中泛集團2019年淨虧損了20.10億元。

毛利率高的行業逐步退出,金融業務雖然有所增長然而其利潤卻少的可憐,這最終導致瞭如今泛海控股的尷尬局面。

債務重面對融資成本升 靠出售資產改善現金流

業績下滑且虧損,這讓泛海控股不得不考慮融資。僅在2019年,泛海控股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26.57億元,而且為了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高達399.63億元。

泛海控股2019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泛海控股負債總額為1447.65億元,其中包括1021.21億元的流動負債和426.44億元的非流動負債。

泛海控股的融資成本也開始水漲船高,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泛海控股融資餘額為833.92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為8.64%,計算下來,若均以一年期計且利率不變的情況下,泛海控股需支付72.05億元的利息,這是其2019年淨利潤的6.58倍,而泛海控股833.92億元的融資構成為銀行貸款、債券和非銀行類貸款,其中以銀行貸款餘額最多,為306.36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為7.45%;債券餘額為241.83億元,平均融資成本8.38%;非銀行類貸款餘額為138.93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為11.28%。

從融資的期限結構來看,833.92億元的融資以短期融資為主,有430.53億元融資額將於一年之內到期,佔總融資額的51.63%。

也就是說,2020年底,泛海控股還要面對430.53億元的債務償還問題。

相比不斷增長的債務,泛海控股的現金流下降嚴重。據泛海控股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泛海控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5.72億元,同比減少39.47%,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49.5億元,相較上一年淨增加額為2.85億元。

由此可見,現金流問題早就讓泛海控股頭疼。為了解決該問題,泛海控股還曾透過變賣資產來解決。

2019年2月,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武漢公司向融創房地產轉讓其持有的上海公司剝離部分資產後的100%股權,出售價格為148.87億元,截至2019年四月末,泛海控股已收到融創房地產支付的款項共106.51億元。

出售資產的效果非常明顯,不僅為其貢獻了佔淨利潤總額106.51%的淨利潤,還改善了現金流和負債情況,只是,這依舊解決不了泛海控股的根本問題。而且,新的問題又來了。

泛海控股在美國市場的業績表現有點難看。泛海控股2019年年報顯示,其在美國房地產開發專案賬面價值摺合36.69億美元,佔淨資產比重的77.31%,不過由於該專案處於建設期,尚未帶來收益,因此,泛海控股在年報中提示“部分專案存在減值”。

在泛海控股的境外資產中還有Wework,Wework曾一度被市場認為是超級獨角獸高歌猛進,軟銀向其投資規模近110億美元,然而,如今的WeWork生存艱難,而在WeWork的早期投資人當中,泛海控股也是其中之一。泛海控股的2018年報顯示,2018年,泛海控股曾出資1億美元投資WeWork公司,其持股比例為0.55%,彼時,WeWork的投資估值為1232億元人民幣。

渴求資金的泛海控股能否擺脫現金流緊繃狀態嗎?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61 字。

轉載請註明: 擺脫房地產標籤的泛海控股 資金短缺問題靠什麼解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