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深交所晚間訊息,因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集團”或“公司”)在法定披露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個月內未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7月8日起暫停上市。暴風集團在股票被暫停上市後的一個月內未能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觸及本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3.4.1條第(九)項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根據本所《關於釋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的通知》,《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3.4.1條、第13.4.6條的規定以及本所上市委員會的稽核意見,2020年8月28日,本所決定暴風集團股票終止上市。
自本所作出暴風集團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後十五個交易日屆滿的次一交易日起,公司股票交易進入退市整理期。若暴風集團提出複核申請且本所上訴複核委員會作出維持終止上市決定,自上訴複核委員會作出該決定後的次一交易日起,公司股票交易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本所對暴風集團股票予以摘牌。
本所要求暴風集團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退市整理期以及終止上市後續有關工作。
昔日“造富神話”將黯然退場。
2015年3月24日,暴風科技上市,股價開啟連續漲停模式,40個交易日內漲停37次,打破了A股漲停記錄,暴風的市值超過360億元,動態市盈率超過250倍。
然而,暴風的這場狂歡沒能持續太長時間。2015年5月23日,央視新聞點名暴風科技編題材講故事,證監會隨後開始重點打擊操縱市場行為。短短一週內,暴風的股價就從327元/股跌至250元/股(未復權)左右。在這之後,暴風的股價就開始了持續震盪下跌之旅。
上市5年後,馮鑫因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批准逮捕。失去馮鑫的暴風頓成散沙一盤,高管開始另謀高就,員工紛紛主動離職或被裁撤。直到今年上半年,暴風集團已經無法聘請到財務總監和審計機構,連2019年年報也沒有能力編寫及披露。
截至暫停上市前,暴風集團的市值僅餘4.88億元。
根據暴風集團最新的財務資料,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0.94億元,同比下滑90.95%,虧損6.5億元。2019年9月30日的淨資產為-6.3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282.99%。
暴風集團2019年三季報10大股東
拆解明星企業“隕落”之謎:從影片、電視、體育齊發展到主業停頓
回顧初登資本市場的暴風集團,也曾憑藉新興的業務模式備受追捧。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影片行業少有的連續實現盈利的公司,暴風集團於2015年3月登陸創業板,隨後創造了54個交易日內共39次漲停的驚人記錄,一時風光無兩,被股民封為“妖股之王”。
2015年6月10日,公司股價達到上市以來最高點,報收於307.56元/股,總市值高達369.07億元。
暴風集團的核心模式是圍繞“內容+終端”進行佈局,是彼時A股市場上少見的業務模式新穎且具備盈利能力的創新創業企業。但狂熱的資本卻讓創始人馮鑫的野心迅速膨脹,上市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暴風就開始外延式擴張,先後開拓VR(虛擬現實)、TV(電視)、秀場、體育、金融等業務。此外,公司還擬透過重大資產重組進軍影視和遊戲行業。
從暴風集團近年發展情況來看,無論是原有業務還是新開拓的業務,其發展都堪稱慘淡。
原有的網際網路影片和廣告業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優酷、愛奇異、騰訊等競爭對手擁有明顯的資金優勢大量購買內容版權並以此擴大使用者和收入規模,暴風集團日趨邊緣化。
寄託了公司轉型希望的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由於採用內容補貼硬體、低價銷售策略,隨著收入規模的增長,虧損不斷擴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持續惡化,公司的償債壓力日漸上升。
而受到市場頻頻熱炒的VR、秀場、體育等業務,早已如同水中的漣漪沒有了蹤跡,只能在公司的公告中偶爾看到它們的身影。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暴風集團那場未能實現的“明星夢”。2016年3月,公司披露重組報告書,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從事影視劇製作的稻草熊影業60%股權、從事遊戲業務的甘普科技和立動科技100%股權,整體交易作價31.05億元。
這場併購案在當時引發市場極大爭議,除了演員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股東自帶流量外,更令人咂舌的是三家公司高得離譜的估值。
資料顯示,甘普科技、稻草熊影業、立動科技評估增值率分別達到106倍、38倍以及60倍。以明星殼公司的代表稻草熊影業為例,其賬面資產僅有3,835.47萬元,估值卻高達15.27億元,在最近一期僅實現淨利潤2,852.08萬元的情況下,竟然承諾未來三年淨利潤累計不低於4.36億元。
最終,由於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較大不確定,該次重組於2016年6月7日被證監會否決。
2019年8月,為了避免嚴重失血的網際網路電視業務將公司拖入深淵,暴風集團對其進行了剝離,主營業務又回到了最初的網際網路影片業務,但時過境遷,當下的網際網路影片行業經過巨頭們的激烈廝殺,江湖格局早已排定,而在這裡面卻沒有了暴風集團的位置,該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就如同公司的股價一般加速下滑。
根據公司最新的財務資料,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0.94億元,同比下滑90.95%,虧損6.5億元。2019年9月30日的淨資產為-6.3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282.99%。
“一地雞毛”的MPS收購
在暴風集團業務逐漸下滑的過程中,引發軒然大波的 MPS收購事件成為引爆公司的另一根導火索。
2016年4月,暴風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與光大浸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15家機構共同投資上海浸鑫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募資總規模52.03億元,用於跨境收購從事體育轉播權的義大利公司MP&Silva; Holding S.A.(以下簡稱MPS)65%股權。
在初步收購完成後,MPS的核心管理層相繼離職並自立門戶從事類似業務,MPS先後失去了原各項體育賽事的轉播權,經營陷入困難。直到2018年10月,英國高等法院宣判MPS正式破產清算。
在此過程中,暴風集團、馮鑫與光大浸輝共同簽署《關於收購MP&Silva; Holding S.A.股權的回購協議》,約定了暴風集團應就未能收購MPS股權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對於該回購協議,暴風集團未及時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式和資訊披露義務。
2019年5月,光大浸輝和上海浸鑫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暴風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馮鑫為共同被告向北京高院提請民事訴訟,要求暴風集團和馮鑫承擔《回購協議》約定賠償責任,向光大浸輝、上海浸鑫支付銀行貸款利息、已向優先順序有限合夥人和中間級有限合夥人支付的利息等其他費用合計7.51億元,並保留後續損失的求償權。截至目前,該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2019年9月,受MPS收購案影響,馮鑫被正式批捕,成為壓垮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隨後公司管理層紛紛離去,主營業務完全停頓,至今無法聘請到首席財務官和審計機構,導致公司無法披露年度報告,最終走向退市。
“暴風”過後的反思
回望五年前,氣貫長虹的暴風集團自詡創新產業的“先鋒”,網際網路電視、VR、區塊鏈等熱點追逐得不易樂乎。這些高亢的口號與炫目的PPT彷彿都還在昨天,然而現實是一切都已經恍如隔世,宛如一場“暴風”席捲而過,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截至2019年9月30日,暴風集團仍有6.35萬股東,不出意外其中不少股東都將被鎖定在這場歷史的塵埃當中。
殘酷的遭遇背後,也為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不少反思,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理性,始終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義。
對企業而言,主營業務才是立足之本,不可持續的業務模式終有破滅的一天。外延擴張亦是一把雙刃劍,雖可以高效率滿足企業快速發展需求,助推企業做大做強,但如果一味追求炒概念、蹭熱點的外延併購,也會使風險暴露於聚光燈之下,成為反噬企業的洪水猛獸。
對企業家而言,聚焦主業、做精做強,踏踏實實辦企業,合法合規做經營,才是在資本市場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尤其是在各種誘惑和光環之下,更應保持定力、懷有敬畏之心,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謂“潮水退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當制度紅利不再,整合實力欠佳,原來的“業務助推器”反而會成為難以承受之重。敬畏市場,苦修內功,合規發展,理性擴張,不濫用“資本工具”,才能避免迷失。
而另一邊,投資者也須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多方考察,比起精美的PPT和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 “概念”,更應該關注公司業務模式和財務狀況的可持續性。對市場熱炒、充滿噱頭但缺乏主業支援的企業,投資者應保持高度警惕,切不可盲目跟風。
事實上,早前監管機構也針對市場上投資者炒作熱點的風氣多次作出引導和風險。接近監管層人士指出,投資者要樹立理性投資理念,保持長期持有的定力和韌勁,遠離“炒小、炒差、炒概念”等短期行為。
“價值投資理念是現在最主流的投資理念,而炒題材、炒概念已經很難在A股市場生存,很多題材股、概念股都是曇花一現,投資者一定要學習基本面研究,向機構學習選股方法,改變打聽訊息、追漲殺跌的投資習慣。”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而對於類似暴風集團這樣的新經濟企業,該人士則指出,儘管新經濟意味著新機會,但不意味著所有新經濟企業都能成功,新經濟也意味著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新經濟企業的風險,不要跟風炒作,要認真分析、慎之又慎。
來源:綜合自深交所、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姜詩薔,楊坪 編輯:朱益民)及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