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證券:中國的基建投資還能走多遠?提升空間很大

  中國作為“基建狂魔”,過去十餘年間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但從國際比較和國內需求來看,交通和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基礎設施水平排名靠後;對標國際上成熟的都市圈,在軌道交通等領域也存在較大差距。

  2)過去我們強調區域均衡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撒胡椒麵”,導致經濟相對發達和人口流入規模較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基礎設施存在結構不匹配。未來發力更多是圍繞發達與人口流入地區。

  3)近年來由於自然災害頻發,水利工程投資需求也在上升;尤其是中部地區受災最為嚴重,但水利投資相對不足。

  既然基礎設施提升空間很大,為何2018年以來基建出現斷崖式下跌?

  1)從部分省市“十三五”基礎設施規劃來看,“十三五”廣義基建潛在年均增速在7%-8%,而前兩年的16-17年兩位數的高增透支了後面三年的增長空間;疊加2018年以後金融去槓桿,以影子銀行為核心的基建傳統融資模式難以為繼;

  2)以專項債為核心的新的融資機制尚未完全理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但2022開年專項債發行主體中經濟發達和增長潛力較大地區佔比明顯提高,表明資金使用效率正在改善。

  我們從老基建最重要的兩個領域——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投資規劃來估算未來基建投資增速空間和持續性:

  1)基建高峰期確實已過,但增量依然可觀。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廣義基建總投資額在105萬億-110萬億之間,比“十三五”增長20%-25%,增量在20萬億左右,約為“十三五”較“十二五”增量的一半。

  2)由於2021年基建投資幾乎0增長,22-25年年均增長中樞有望維持在5%左右。

  3)即使2022年基建投資有一定透支,實現高個位數(資金來源法測算在7.5%左右)增長,23-25年均增速至多回落到4.5%附近,高於18-21年增速水平,基建發力的持續性並沒有想象中弱。

  4)分項來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額有望實現年均7%-8%的增長,略高於“十三五”時期;而由於氣候變化對水利需求大增,水利工程年均增速預計在10%以上,大幅高於“十三五”時期。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8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泰君安證券:中國的基建投資還能走多遠?提升空間很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