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年內11次國常會政策主線:多維度為市場主體“充電”

  主持人楊萌: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共召開11次。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減稅降費、網路提速降費等具體工作被多次提及。其中,深化“放管服”改革至少被提及5次;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是今年結構性減稅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而網路提速降費,更是意在支援企業降低成本。

  記者 昌校宇 包興安 孟 珂

  見習記者 楊  潔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共召開11次。《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政策面對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行了多維度部署。在具體舉措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部署減稅降費、網路提速降費等被多次提及,著眼於各類市場主體的生存和長遠發展,以更大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放管服”改革是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碼,製造業企業研發創新更有動能和底氣;推動網路提速降費對激發數字經濟相關企業活力具有積極意義。

  減稅政策加碼 助製造業企業創新動能升高

  今年以來,國常會多次部署進一步減稅降費工作,尤其是今年1月1日起,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這是今年結構性減稅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根據權威預測,本次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將新增減稅800億元,並於今年10月份即可達成。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碼,製造業企業研發創新將更有動能和底氣。

  安永大中華區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陳翰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將製造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這個稅前雙倍扣除研發費用的比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相同稅制中也算比較高的。同時在新政策下,企業無須等到年度彙算而是在季度預繳申報時即可以自行選擇享受雙倍扣除,極大優化了企業的現金流。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企業所得稅的一種稅基式優惠方式,是對企業透過科技研發實現創新發展的鼓勵式稅收政策,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和扶持。

  國家稅務總局資料顯示,2020年,受益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研發支出預計同比增長13.1%,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33萬戶企業購進高技術裝置和高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5.8%。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已經實行數年,推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效果非常好。今年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意味著企業投入100萬元的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不僅優惠幅度加大,還顯示了政策著力於鼓勵市場主體積極科技創新。”宋向清說。

  四川羅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羅城牛肉”)現已發展成為集肉牛養殖、屠宰、深加工、渠道銷售、連鎖經營和技術開發為一體的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據介紹,羅城牛肉2019年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這一項優惠就減免稅額達10餘萬元。2020年該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約170萬元,同比增長90%以上,預計將減免稅額逾19萬元。2021年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後,在同等研發投入的情況下,預計該公司能享受減免稅額逾25萬元。

  “我們是從事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的製造業企業,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這一政策讓我們更有動力和底氣搞研發創新。2019年我們透過‘零新增劑’技術延長貨架期,讓羅城牛肉銷往了更多的城市,今年我們也會繼續用技術創‘新味’,用技術換‘新衣’,讓全國人民品嚐到四川好味道。”羅城牛肉公司法人代表蘇榮聰說。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僅大大降低研發主導型企業所得稅稅收支出,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提振企業研發決心和信心。而且從政策上解除研發企業投入的後顧之憂,不論研發成敗與否,製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都可申請,且手續簡便,這無疑給企業研發吃了一顆定心丸。”宋向清說。

  陳翰麟表示,中國持續大力鼓勵研發和創新,對於整個經濟實力的提升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相信持續強力的政策鼓勵,將為中國進一步實現製造強國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助益。

  根據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釋出的公告,企業預繳申報當年第三季度(按季預繳)或9月份(按月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可以自行選擇就當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採取“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辦理方式。

  宋向清表示,改革後企業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手續簡單,提高辦事效率,可以節省人力物力投入。企業在年度納稅申報及享受優惠事項前無須再履行備案手續、也無須再報送備案資料,原備案資料全部作為留存備查資料保留在企業即可。這種極富人性化的政策設計體現了國家支援科技創新,推進科技興企的新理念。

  部署“網路提速降費” 意在支援企業降成本

  為了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今年“網路提速降費”多次被提出。4月7日召開的國常會,部署持續推進網路提速降費,更多惠企利民等事項。會議指出,要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進一步推動網路提速降費,提升網路和服務質量。

  此外,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明確,中小企業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據瞭解,《政府工作報告》已經連續5年部署“網路提速降費”。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小企業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這一指標已超額完成,據今年3月2日中國政府網釋出的公告,截至2020年12月底,企業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較2019年底分別下降31.7%和18.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正進入通訊終端裝置逐步擴容的時代,降低中小企業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不僅僅是減少中小企業通訊成本,實現減負,也是為了培養新的5G應用場景,當前5G基站已經具備一定的覆蓋規模,但總體上5G發展缺少新應用的支撐,接入網際網路的終端還不夠多。所以降低資費,甚至於改變資費模式,是發展新業態的好方式。”

  那麼“網路提速降費”,對於數字經濟相關企業有何意義呢?《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元素徵信責任有限公司是一家大資料徵信服務公司,對資訊終端需求量較大,需要接入上百個資訊終端。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每個月寬頻費用約為7萬元,對應一年就是80萬元左右的費用,此次‘寬頻和專線平均降費10%’的舉措,相當於每年為本公司減去8萬元的寬頻專線費用,節省出來的資金可以用於研發等,這對進一步激發公司活力具有積極意義。”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企業寬頻和專線資費比居民同類費用略高,這對資金匱乏的中小企業可能構成負擔。而中小企業是創新和用工的主力,特別是很多科技初創公司研發和經營嚴重依賴網路資料。雖然我國企業寬頻費用已經有所下降,但為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和新動能成長,有必要繼續降費,讓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比較有利的地位。

  盤和林表示,通訊費用降低能夠顯著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寬頻使用量越大,越容易受益。

  深化“放管服”改革 讓市場主體更有信心

  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注意到,今年以來召開的11次國常會中,“深化‘放管服’改革”這一舉措被至少5次提及,成為國常會“最關注”之一。

  例如,1月4日召開的國常會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1月20日召開的國常會要求,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社保繳費業務流程,擴大“非接觸式”服務範圍,7月底前實現企業繳社保費基本能網上辦理,年底前實現個人繳費基本能“掌上辦理”。3月15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出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等具體措施。3月31日召開的國常會圍繞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穩就業保民生,確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體舉措。一是改善就業環境;二是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三是支援擴大內需;四是最佳化民生服務供給;五是進一步推進公正監管。4月14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範,尤其要完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這一基礎性制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次被提及,體現了自上而下的長期和全面改革的決心。”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放管服”改革是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首先,對於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用服務替代監管將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改善該領域的市場執行,加強競爭性。其次,“放管服”改革是建立市場化、推行法治化執行的成熟規則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恆久的合理規則,市場執行的可持續性才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4日召開的國常會中還提到,推廣“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催生更多新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執行。那麼,中小微企業對此類便利經營的改革舉措感受如何?《證券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盒馬鮮生是浦東新區“一業一證”超市業態的第一個試點,較早享受到了“一業一證”的改革創新紅利。該公司政府事務負責人陳雯君告訴記者:“浦東新區剛開始推行試點時,我們正好有兩家門店計劃開業,所以當時很想參與到第一批試點中去。改革前開一家便利店需要辦5張證件,辦證週期長。試點後,公司在‘一網通辦’平臺上的‘一業一證’專窗進行網上申請,到企業服務中心提交材料,一週左右就拿到了‘行業綜合許可證’。當時,這張證還吸引了其他公司辦證人員的‘圍觀’”。

  江蘇省南通市的王湧(化名)是“證照聯辦”這項惠企舉措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此前他計劃自主創業開辦一家餐飲公司,若按照以往的證照辦理流程,他需要先辦理營業執照再辦理經營許可證等,不僅要分頭跑,一些資料還得重複遞交,中間花費很長時間。“後來我到南通市行政審批局市場準入處視窗諮詢時才得知,現在只需跑一個視窗,填一張表格,一次性就可以實現證照一手拿。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創業者的信心,未來期待更多惠企政策出臺。”王湧說。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範世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佳化營商環境是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進的重要改革舉措。自2020年《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以來,各地緊鑼密鼓地制定地方性法規性質的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而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均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從行政管理和服務角度極大減少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舉措。

  談及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以激發中小微企業活力?陶金建議,可從兩方面進行改革,以推動企業效率和技術水平的長期提升。一是加強放權的決心和加快放權的速度,以負面清單的思路來確認監管範圍,用具體的數字和時間節點來明確政策改革深化的進度。二是加強對競爭中性原則的政策細化和落地,落實競爭中性原則,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寬行業准入,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在競爭中性原則下持續調動勞動力、資本、技術創新等在企業中的積極性。

  在範世乾看來,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也是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這需要構建多渠道融資方式,如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繼續積極引進外資、深入支援金融創新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07 字。

轉載請註明: 解碼年內11次國常會政策主線:多維度為市場主體“充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