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0年五大上市險企日賺約6.89億 權益投資“記大功”

由 忻素芹 釋出於 財經

隨著中國太保年報出爐,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0年成績單正式揭曉。3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20年五大上市險企合計歸母淨利潤2523億元,日均賺約6.89億元,同比降低7.37%。儘管上市險企淨利潤整體下滑,然而投資端表現依舊不俗,部分機構投資收益甚至創下近30%的增長率。諸多上市險企指出,對於權益類投資市場機遇的把握,是資產端“立功”於淨利潤的重要原因。

而在負債端,在疫情衝擊、車險綜改等諸多影響下,上市險企藉助科技賦能及業務調整等諸多措施負重前行。業內人士認為,在人身險板塊,新“黑馬”健康險的崛起,便有受到疫情刺激居民健康保障需求的影響;而在產險領域,非車險或將接棒車險,成為新的增長極。

淨利普降下權益投資放“異彩”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20年五家A股上市險企合計淨利潤為2523.14億元,日均賺約6.89億元,同比降低7.37%。其中,部分險企淨利潤下滑程度甚至跌破一成,如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歸母淨利潤分別下滑10.41%和11.38%。

淨利潤普降原因為何?多家上市險企將其歸因於淨利潤的變動源於稅收政策的變化。

而具體來看,在產險板塊,三家產險上市公司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如人保財險淨利潤208.34億元,同比大降16.4%;太保產險淨利潤52.09億元,同比降11.9%。

而在人身險板塊,五大上市壽險公司淨利潤增勢出現分化,如人保壽險淨利潤同比大增42.7%;太保壽險淨利潤186.42億元,同比降低9.2%,其餘險企壽險淨利潤亦均同比降低。

儘管五巨頭淨利潤普降,但投資端收益卻放“異彩”。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上市險企合計淨投資收益為4816.56億元,同比增長10.03%;總投資收益則同比大增14.20%至5856.34億元。

以投資收益率最高的中國平安為例,2020年,集團淨投資收益自2019年的1440.5億元攀升至去年的1634.62億元,同比增速達13.48%,居於2020年五大上市險企淨投資收益榜首位。總投資收益增長率方面,新華保險更是猛漲近三成,達28.4%。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各險企資產配置發現,2020年各險企尤其青睞權益類資產。中國人壽便在年報中指出,其同比猛漲27.7%、達2075.41億元的投資收益,主要變動原因來自權益類資產投資收益增加。

而投資收益增速最快的新華保險亦表示,其2020年把握結構性機遇,擇時提升權益類投資佔比。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這主要得益於2020年我國股市有著較好的表現,且近年來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明顯提升,能夠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投資結構與標的,較好地把握股市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在中國人壽2020年業績釋出會上,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亦表達觀點稱,中國權益市場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並表示中國人壽採取圍繞中樞和敞口做投資安排等策略。

壽險業務分化加劇??健康險成“黑馬”

在人身險板塊,各上市險企的壽險業務收入呈現出“三降兩增”的分化趨勢。

其中,新華保險領跑壽險業務收入增速榜,同比增長15.5%至1595.11億元;中國人壽壽險業務收入增速位列其後,同比增長7.6%至4805.93億元。另一方面,太保壽險和人保壽險保險業務收入則分別下降0.3%和1.99%。

為何五大上市險企壽險業務收入出現分化?李文中認為,首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多家保險公司個人營銷渠道業務大幅下降。其次,這也是各家保險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的結果。

以中國太保為例,2020年,其個人客戶業務同比下降1.2%至2019.92億元。其中,代理人渠道的新保業務收入為290.35億元,同比減少26.7%;續期業務收入1622.56億元,同比增長4.3%。代理人渠道在總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90.3%,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

“如中國太保等上市險企主動轉型,調整個人營銷渠道業務的比重,同時其他業務渠道的業務增長暫時尚不能彌補個人營銷渠道的業務下降。”對此,李文中如是評價。

另一方面,新華保險2019年就提出了“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發展”的發展模式,結果在2020年效果顯現,銀保業務出現迅猛增長,帶動壽險業務出現明顯增長。

在人身險板塊,除了“頂樑柱”壽險之外,2020年殺出的“黑馬”健康險業務尤為引人矚目。如人保健康保費增速遙遙領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22.57億元,同比增長43.9%,其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大增284.9%,個險渠道保費同比增長59.6%。

李文中認為,健康險業務迅猛增長應該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風險管理,健康保險已經多年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仍然是這種高增長趨勢的延續。其次,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人們普遍受到了一次生動的健康風險管理教育,刺激了健康保險需求。再次,很多地方政府引導保險公司推出定製的惠民健康保險,其投保條件寬鬆、低保費、高保額的特點吸引了眾多投保人,一些上市險企也參與其中了。”對此,他如是解釋。

馬太效應顯著?“老三家”車險增速均高於均值

在財產險板塊,三家財產險公司在保費收入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財產險“老大哥”人保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為4331.87億元,相較2019年的4331.75億元基本持平。同期,平安產險及太保產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則分別達到2858.54億元和1477.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1%和11.1%。

具體到險種來看,受宏觀經濟壓力和疫情影響,去年新車銷售量下滑,疊加車險綜合改革等因素,車險市場競爭激烈。面對這樣的局面,頭部產險公司祭出“線上化”的科技賦能“法寶”以應對車險背上的幾座“大山”。

如平安產險便表示,疫情期間進一步加強客戶線上化服務,2020年已有超234萬客戶體驗?“平安好車主”?App“一鍵理賠”?服務,且公司未來擬推出新能源車險、UBI(Usage-based?Insurance,基於使用量的保險)等新型車險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人保財險亦在疫情期間推出“零接觸”理賠服務,並透過追償、科技理賠、“駕安配”報供一體等減損手段,對沖配件工時、人傷標準上升等不利因素,推進降本增效。

部分產險公司亦進行了業務結構的最佳化。以人保財險為例,其發力家庭自用車業務,以改善車險業務質量,並於年報中表示其持續最佳化車險風險定價模型,提高精準定價能力,不斷提升經營效能。太保產險則表示,其車險業務中續保業務成為增長的核心動能。

基於此,“老三家”的車險業務增速高於行業平均值。在整體保費同比增速下滑至0.69%的大背景下,2020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業務收入依次為2656.51億元、1961.51億元和956.7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0.9%和2.6%;此外,2020年,“老三家”“奪走”行業近七成的保費收入。

“預計三家產險公司未來的保費和利潤結構還會進一步增長和最佳化。”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亦如是預測。

不過,相較於車險而言,各上市險企在產險板塊發力非車險趨勢越發明顯,後者佔比有著顯著提升。除了信保業務大幅縮水外,包括短期健康險、意外險、貨運險、農險等在內的非車險收入大增有望成為產險保費新的增長極。

以中國太保為例,2020年其非車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9%,佔比提升5.2個百分點,達35.9%。其中,農險實現原保費收入94.42?億元,同比增長39.3%,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李文中分析稱:“首先,短期健康險高速增長與惠民健康保險在各地的發展應該有非常大的關係,農險也一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其次,車險業務綜合改革導致費率大幅下降,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在此背景下,一些險企需要主動進行業務結構調整,發展非車險業務,特別是那些利潤空間相對較好或者穩定性高的非車險業務自然是發展的重點,意外險、貨運險和農險都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商報記者?陳婷婷?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