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歐洲對華政策報告(2020年)》在復旦大學釋出。| 均主辦方供圖
《歐洲對華政策報告(2020年)》28日在滬正式釋出。該報告囊括了過去一年歐盟、歐洲議會和德、法、意、英等歐洲國家對華政策的主要內容。報告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和上海歐洲學會共同釋出。
報告認為,2020年是中國和歐盟(歐共體)建交45週年,在過去一年裡,雙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極影響,在經貿等領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中國首次躍居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雙方還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歐關係在危機和挑戰面前展現了韌性活力,向世界釋放了積極訊號。
報告也認為,雖然雙方著力於合作共贏,但近期歐洲對華政策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歐盟及部分成員國將對華經貿合作和對華人權干預區分對待;突出戰略自主取向,試圖在高科技等領域與中國“脫鉤”,提升對華技術性貿易和投資壁壘;此外,歐洲內部各國對華政策立場分歧加大,隨著美國拜登政府迴歸跨大西洋同盟,歐洲對華政策嚴重受歐美關係影響等。報告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歐洲對華政策的碎片化、複雜化和多面性特徵會更加突出。
3月22日,歐盟基於謊言和虛假資訊,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藉口對中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對此中方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並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資訊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針對中歐關係的現狀和前景,來自滬上歐洲研究相關機構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中歐投資協定的前景”“歐美關係的現狀與前景”“歐洲戰略自主對中歐關係的影響”等話題進行研討。
日前,歐洲議會取消了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會議,試圖以此施壓中方。然而,歐盟委員會本月12日曾釋出新聞公報說,中歐投資協定將給赴華投資興業的歐洲企業、投資者和服務供應商提供更多法律確定性、更好的市場準入條件及更公平的參與規則。復旦大學戴炳然教授認為,此協議對歐洲企業與民眾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但勢必受美國和歐洲一些反華勢力的反對與干擾,生效未必容易。
上海歐洲學會會長徐明棋認為,在近期歐美利用所謂人權問題對華施加制裁的背景下,傳統的經貿合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會被擱置一段時間。但是歐美在價值觀有相近的立場,在經貿和全球治理上卻存在諸多矛盾。當前美國在人權和安全問題上組合拳是精心選擇的結果,意在破壞中歐經貿合作。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中美歐三邊關係正在進入到一種新常態當中,中歐關係未來可能呈現經濟上競爭合作並存、國際治理上謀求合作、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激烈鬥爭的複合形式。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進一步指出,未來歐美雖然不可能組成全面的反華同盟,但在特定領域會加強協調與合作,或會將人權、勞工、環境和氣候標準等共同價值觀嵌入到與中國的經貿談判當中,這是值得警惕的一個方向。
作者:劉暢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