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債打破慣例變“真永續”? 投資者受刺激“用腳投票”](http://p1.nanmuxuan.com/images/69/6cf7a8d6c09185f2.jpg)
永續債難道真的就“永續”下去不贖回了?投資者有點“蒙圈”。近日,債市頻頻發生“真永續”狀況,紫光集團、青海國投先後決定不行使其永續債贖回權,引發軒然大波,相關債券出現大幅波動。
永續債續期是否屬於變相違約?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從合同條款來看,永續債續期並未構成違約,但同時也打破了市場慣例,釋放出企業面臨流動性壓力的訊號,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一定衝擊。
永續債變“真永續”
上週四,紫光集團宣佈放棄贖回一隻永續債。紫光集團表示,“15紫光PPN006”為永續債,紫光集團將繼續支付利息,但基於多方考慮,已通知相關投資人此次將選擇不行使回購權。
此舉使得投資者“用腳投票”。10月29日起,紫光集團存續債券連續三個交易日大幅波動。昨日,“19紫光01”早盤大跌57.35%,報38元/張,觸發臨時停牌;“18紫光04”收報32元/張,跌幅11.43%。
在紫光集團引發軒然大波的同時,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青海國投”)也突然變卦,不贖回其永續債。
10月29日,青海國投表示,決定不行使永續債“15青國投MTN002”的贖回權,並將按照說明書規定,在下一個利息重置期限內,重置票息。青海國投曾在一個月前表示,將在11月5日以除本型贖回的方式全額贖回這筆債券,並公告了贖回安排。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企業放棄贖回永續債,意味著企業正面臨流動性壓力及再融資困難問題。
一位債市資深人士解釋說,市場通常預設永續債發行人到行權期時會行使贖回權。“到行權期,會有一個票面跳升機制,目前約在300個基點左右。比如,一隻永續債發行時票面利率為4.5%,發行人不行權,利率就會升至7.5%。”該人士表示,企業經營正常的情況下,不太可能以如此高成本進行融資。
永續債續期是否屬於變相違約?
事實上,永續債續期並非新鮮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36只永續債續期,規模合計525億元。
發行人選擇續期,多出於主動或被動兩種原因。一種是極少數信用條件極高的發行人利用永續債前期發行構造的條款優勢,持續獲得低成本永續債融資的情形。另一種則是由於信用風險暴露,導致發行人在續期前無法維持再融資順暢,不得已被動續期。
在第二種情形下,企業選擇永續債續期,是否屬於違約?市場人士看法不一。
一位債券買方機構信評主管認為,這類“永續債變真永續”的事件實質上是發行人利用永續債利率跳升條款的“變相違約”,很多固定收益機構投資者將其視作違約。
一位銀行債券投資經理認為,一方面,從合同條款來看,永續債續期並不算違約,發行人有權選擇不贖回永續債。但另一方面,市場通常預設永續債的“潛規則”,即發行人到行權期會贖回。因此,紫光集團和青海國投無異於打破了市場慣例。
由於永續債條款的特殊性,永續債的違約認定相對較為困難。中證鵬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國內共有9只永續債違約。目前永續債違約認定條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發行人破產或進行破產重組;一種是出現永續債條款限制條件出現。
投資者應關注發債主體信用資質
一旦市場慣例被打破,會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嗎?
開源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為斆表示,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投資者選擇投永續債,前提是預設發行人會行使贖回權,負債和資產期限才能匹配。當永續債續期的預期增加,會造成上述投資者的負債端不穩定,資金便無法與永續債相匹配,永續債面臨縮水可能。
一位銀行債券投資經理表示,近期幾起“永續債變真永續”事件對市場情緒造成了衝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人對於永續債的配置。
面對“真永續頻出”的現象,投資人是否只能“認栽”?上述債券投資經理認為,從條款來看,投資人的確很難維護自身利益,但投資人也會主動尋求擔保增信等場外解決方式。
一位買方機構信評主管表示,在目前的債券募集說明書條款下,投資者只能“認栽”。他認為,目前信用利差保護仍有不足,建議永續債投資者更加關注發債主體信用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