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科創板公司長陽科技一紙《股份減持告知函》的公告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關注。公告顯示,長陽科技8位股東因自身資金需求,擬合計計劃減持不超過6064.67萬股,不超過總股本比例的21.46%。按當天收盤價測算,減持市值為16.32億元,而當天其總市值也不過76億元。
長陽科技此次出現股東組團減持,無論是涉及的股東數量,還是減持股份佔總股本的比例,以及涉及的減持金額看,其實都可以解讀為大舉減持。更值得關注的是,11月6日是長陽科技上市滿一週年的日子,也是其部分限售股解禁的日子。股份一解禁,相關股東即大舉減持,且還有四位股東是清倉式減持,到底是真的“自身資金需求”的原因,還是股價高估,甚或是不看好上市公司前景,確實值得思量。
事實上,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掀起的減持潮再次受到市場的關注。截至10月底,不僅涉及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數量多於去年同期,而且減持股份數量與減持金額也大大高於去年同期。
因定位於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在滬深A股的眾多板塊中,科創板的估值無疑是最高的。以11月6日為例。當天滬市主機板平均市盈率水平為15.04倍,深市主機板為20.91倍,中小板為35.72倍,創業板為62.6倍,而科創板則高達93.08倍。對於企業而言,考慮到融資、再融資以及今後減持等方面的因素,科創板肯定成為上市板塊中的首選,而這也是資本的逐利本性所決定的。
創業板曾經出現的大肆減持現象,需要防止在科創板重演。與目前的科創板一樣,創業板當初設立時,由於其板塊定位的原因,整個板塊的估值也明顯高於其他板塊。創業板公司在股份解禁後,相關股東的減持曾讓市場不堪承受。當時的創業板,被解讀為“圈錢板”、“套現板”。
創業板的設立,為VC、創投基金等提供了退出通道,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創業板蛻變成了套現者的樂園,既影響到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又影響到創業板自身的發展,又顯然是值得商榷的。此後監管部門進一步收緊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行為,也是有的放矢。
目前科創板註冊制試點進展順利,由於科創板實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客觀上無異於降低了科創板的上市門檻。虧損企業、同股不同權企業、紅籌企業等能夠在科創板上市,既是資本市場不斷髮展與改革的結果,也是試點註冊制背景下的必然。因此,試點註冊制,本質上也是科創板為不同行業、不同型別、不同規模、不同需求的企業上市打開了一扇門。
基於科創板公司普遍的高估值,對更多企業會產生虹吸效應,有必要在科創板實行更加嚴格的股份減持制度。否則,科創板就有可能變成VC、創投基金以及自然人等重要股東的溫床,而成為其他投資者的夢魘。
基於此,個人建議,對科創板重要股東的減持,不僅對競價交易減持要進行嚴格的限制,對大宗交易亦同樣如此。事實上,隨著註冊制下科創板掛牌公司越來越多,科創板今後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股份減持套現壓力。如果不實行更加嚴格的股份減持制度,既不利於科創板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曹中銘(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