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創新提速 將推百餘個新應用場景
京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發布
國企創新提速 將推百餘個新應用場景
本報記者 孫杰
北京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記者昨天從市國資委獲悉,《北京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近日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這份近萬字的方案中,推出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導向的新機制、新舉措。
■花樣激勵 引入職業經理人
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方案提出,將透過混改深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分層分類開展混改,把上市作為主要形式。
方案中設下的“小目標”是,到2022年,力爭每家競爭類企業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競爭類企業資本證券化率提升到60%以上。同時,還要支援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於50%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
“企業要積極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提高戰略投資者的數量和質量。”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貴林表示,還將支援混改企業全面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國企選人、用人也將更加市場化。根據方案,國企未來將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按職業經理人管理的經理班子成員達到一定數量。企業管理人員將大力推行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以激發人才活力。
激勵機制不足,是國企長期的“痛點”。方案對症下藥,要求國企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用足用好股權和分紅激勵、股票期權、超額利潤分享等。同時,積極探索企業員工以科技成果出資入股,鼓勵從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國企,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實施跟投。
■追加研發 力爭重大專案落地
近300個專案入選高精尖產業專案儲備庫,累計擁有近500個各類創新平臺,近1500個專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十三五”期間市屬國企創新加速,在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北京國企又將扮演何種角色?
方案表示,將積極引導國企大力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形成更加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具體說,一方面國企要加強與央企合作,爭取重大產業和創新專案在京落地;另一方面,加強與中關村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推動國企優先採用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主動參與“三城一區”建設。
“與過去相比,將更加註重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張貴林介紹,方案還提出一系列可量化的“硬指標”,並將研發投入強度納入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到2022年市屬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不低於10%,三年累計新增研發投入不少於1200億元,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
創新成果如何變為“真金白銀”?方案表示,國企要聚焦“高精尖”產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在城市出行、科技冬奧、智慧工廠等領域,國企將推出不少於100個新應用場景,讓更多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
■加快盤活 國企登上新舞臺
“兩區”建設是北京“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重頭戲。在服務“兩區”建設中,北京國企將建設跨境電商保稅倉、體驗店,推動王府井免稅店在京落地,支援國企發展首店經濟,全力服務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服務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方面,近日由市屬國企北京金控集團發起成立的“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已經亮相。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北京國企發展搭建起更廣闊的舞臺。”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按照方案要求,統籌指導國企在津冀集中佈局,主動參與雄安新區建設,並加快將符合功能定位的國企向城市副中心轉移。
城市更新是國企發展的另一片戰場。根據方案,國企閒置的土地、房屋資源將加快盤活利用,一批老舊廠房和低效樓宇也將改造升級。同時,方案還鼓勵國企利用五環內和城市副中心的土地空間,優先引入補齊產業創新和城市功能短板的設施專案,五環以外土地空間優先用於高階製造專案。國企還將深度參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老小區重現生機。
作為服務社會民生、保障城市執行的“頂樑柱”,國企將加大交通、水務、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最佳化地面交通線網,開通軌道新線,方便市民出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