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買到的房子可以“升值”,即便是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這樣的“願望”也是存在的。雖然剛需買了房以後,很少有人會去進行“再次交易”,也就是說,剛需群體買房大多數是用來住的,而非用來進行倒賣,去“創造財富”。但是,房子的“升值”,也就意味著“家庭財富”的增加,這對於購房者的內心感受來說,是一種高度的“認可”,是會讓人內心愉悅的。
過去很多年,只要是進行過房產購買行為的人,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內心愉悅”的感受。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平均房價不足2000元/平,而現在,全國的平均房價已經接近1萬元/平,就在剛剛過去的1-9月份,我國的平均房價最高已經達到了10540元/平,與2000年相比,漲幅約5倍左右,總體來看,在過去二十年間,買房被稱為是一種“穩賺不賠”的投資行為,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可是,近兩年的樓市,在樓市調控的不斷收緊下,再加上房屋總量的過剩,購房需求的減弱,房價也開始趨於穩定。在國家釋出的10月份,70個城市房價變動的資料中可以看出,漲幅均沒有超過1%的,這就意味著,我國房價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了,未來,在“房住不炒”政策的深化影響下,房價趨於穩定將會是大機率事件,這樣一來,購房者想要繼續憑藉著買房實現財富的增值,難度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如何能夠選擇優質房產就顯得尤為重要,內行建議:未來10年,不要“亂”買房,這3類房子或將越來越“值錢”。第一類:一二線熱點城市的近郊區過去很多年,我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一大變化就是,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但是,隨著城市化水平已經突破60%,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相差僅10%左右,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也開始逐漸放緩,而隨之而來的變化,則是農村人口以及三四線不發達城市的人口開始向一二線大城市,熱點城市,核心城市轉移。
這樣一來,有了人口的支撐,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抗風險能力也會隨之增強,相對來說,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升值空間就會更大一點。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是很高的,比如上海,深圳,北京,動輒就要3-5萬元/平,甚至更高,即便是杭州,青島,南京這樣的城市房價也要2萬/平左右,這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是無能為力的。隨著現在城市群,經濟帶,都市圈等概念的提出,購房者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市中心買不起,可以買熱點城市的近郊區,隨著城市化程序的繼續發展,城市擴容是大機率事件,比如北京,現在都已經建到七環了,一環內的房子買不起,你可以買五環內的,五環內的買不起,你可以買七環的,隨著城市的擴容,近郊的房子升值空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舉個例子。六年前,我一個朋友在濟南市章丘買了一套房,那個時候章丘還不是章丘區,還是一個縣級市,但是一直有傳聞要劃成章丘區,結果,沒多久就劃成了章丘區,當然了,這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起初朋友買房的時候房價只有5000左右,而現在已經超9000了,尤其是萊蕪市也與濟南合併以後,未來的升值潛力可能會更大。
第二類:經濟發達的三四線城市的核心區域未來,房價出現“兩極分化”是大機率事件,也就是說,未來,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的房價會穩步發展,以三四線城市為代表的房價會開始“下跌”。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都會出現“下跌”,只有那些產業結構單一,能源資源枯竭,經濟實力薄弱,人口大量外溢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才會出現“下跌”,例如鶴崗,阜新,甘肅玉門等城市。
而像東南沿海的很多三四線城市,依託著獨有的地理位置優勢,依託著大城市,核心城市的經濟優勢,紛紛尋求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樣的城市,房價出現“下跌”也是小機率發生的事件,尤其是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域。
所以說,類似東南沿海的某些三四線城市,也是可以選擇的,房價並不是很高,經濟發展也很有潛力,未來房價的升值空間相對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來說,也是有很大空間的。
第三類:公園,風景區等附近的房子無論是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都會有公園以及風景秀麗的風景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增加,未來環境優美,距離公園距離近,可以散步遊玩的房子,升值潛力會大大增加。
此外,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比較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父母,特別需要有人說說話,解解悶,能夠有一個類似於公園這一次那個的場所,風景秀麗,空氣新鮮,還能有一幫同齡人散散步,跳跳舞,唱唱歌,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這樣一來,位於公園,風景區附近的房子,相對於其它房子升值潛力也會多一些。
最後,筆者想說,未來買房更看重細節,而非過去“閉眼買房”就可以實現財富增值,未來,只有優質房源才會實現財富的增值,比如文中提到的三種,這一點需要購房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