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給新能源瘋狂的市值潑點冷水了……
這個雙11,手裡持有新能源汽車股票的人,手剁的必定分外豪邁。
美股中,特斯拉早讓人高攀不起。幾支新能源中概股,也在上週美國大選膠著之際,集體迎來爆發。
聯動效應下,A股的比亞迪一路暴漲,成為國內第一家市值超過5000億人民幣的車企,和美股中市值超過570億美金的蔚來一前一後,把持了全球車企市值第三和第五的位置,將通用、寶馬等一干老字號拋在身後。
疫情下的新能源,消費市場起色不大,資本市場倒成了救星。
01
不著調的救星
新能源車企們,確實趕上了好時候。
年初,美股在疫情下單月四次熔斷,最多時跌去三分之一,逼的美聯儲直接降息至零,後又祭出無限量QE這個“王炸”。瘋狂灌水後,緩過勁的美股開啟超強反彈週期。
科技股首當其衝,亞馬遜、蘋果等巨頭化身紀錄粉碎機,股價屢創新高。與科技股屬於“近親”、又具想象空間的新能源,也成了優質標地。
特斯拉一躍成為全球最值錢車企,市值是第二名豐田的兩倍還多。一度被花式唱衰的蔚來,也從最低時的1.19美元/股,飆升至上週的42.35美元/股,翻了超過30番。
只是,資本市場的力捧,要說其中沒有吹水的成分,恐怕沒人相信。
上週最瘋狂時,特斯拉、比亞迪、蔚來佔了全球車企市值第一、第三和第五的位置,踩著的是豐田、大眾、戴姆勒、通用、寶馬等巨頭。即便已對新能源車企業績與市值的倒掛習以為常,目睹此情景,仍不免覺得魔幻現實。
尤其是,年初還堅定看衰特斯拉、將蔚來目標價定在2美元的不少機構,迅速變臉之後現又衝鋒在前,為二者搖旗吶喊,足見資本市場炒作新能源的迫切願望。
迫切到什麼程度?主打氫動力重卡、有“卡車界特斯拉”名號的Nikola在尚未造出一輛車的情況下,在今年6月透過“反向合併”的方式曲線上市,居然受到熱捧,股價一度暴漲超過103%,市值超過260億美元,搖身成為北美“第三大”車企。
另外兩家同樣沒有交付的“PPT車企”Fisker和Lordstown,如法炮製,也在上月成功上市,輕鬆從股市套走10多億美元。只是,兩家終究也沒逃過被熱捧之後股價狂瀉的命運。
別看眼下投資者和分析師們撲在新能源概念股上,還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赤誠。但風一停,估計又是翻臉比翻書快的戲碼。
02
不牢靠的寄託
樂觀人士最近還從美國大選中找到了新的寄託。
預計勝選的拜登,將對特朗普的環境政策全面調整。早在競選階段,他就宣佈了宏偉的2萬億氣候變化應對計劃,要在2050 年之前讓美國實現零排放,更聲稱自己上任第一天就要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打前任的臉。
新能源汽車將是拜登的糾偏重點。預想中的一套組合拳,包括提高排放標準、恢復電動車稅收抵免、2030年前建設50萬個充電網點等,令行業和資本市場大為振奮。傳導效應下,不僅美股市場新能源全線飄紅,大洋彼岸中國、韓國、日本的新能源車企及產業鏈關聯企業,也都望風而漲。
但期待全球新能源在拜登當選後,迎來媒體所謂的“大爆發”,怕是有些天真了。
就取向而言,相較把氣候變化稱為“騙局”、試圖降低排放標準並拒絕改革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的特朗普,拜登對環保和新能源汽車勢必更加友好。只是,美國政體下,單憑總統意志能推動的變革,畢竟不多。
尤其是,如果參議院最終為共和黨控制,涉及預算和立法的事項,則更難推動。屆時,除了加入《巴黎協定》這樣的象徵性舉動,要想有所作為,註定艱難。
拜登難保不會同樣“口是心非”。此次選舉助民主黨翻身的三大搖擺州,密歇根、威斯康辛和賓夕法尼亞,一個是傳統汽車製造中心,另外兩個是石油重鎮。任何推廣新能源的舉動,不可能不考慮它們的感受。況且,疫情之下本已艱難,經濟復甦和穩定就業是頭等大事,發展新能源最多算錦上添花,和誰是總統甚至沒什麼關係。
至於拜登在競選中承諾的2萬億計劃,看看就好。四年前特朗普把美墨邊境牆掛在嘴上,如今2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歸他任內所築的也就30公里而已。
03
不可續的繁華
真要說哪裡出現了新能源汽車的盛景,還得看歐洲。
剛剛過去的10月,歐洲新能源汽車賣出近15萬輛,同比去年幾乎翻了兩翻。照此勢頭,全年很大可能突破120萬輛。考慮到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剛過90萬,今年歐洲完全有希望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場。
各國政府慷慨解囊,一方面是為疫情中的車企紓困,同時也在幫它們渡劫。
今年起,歐盟史上最苛刻排放法規上線,要求新車平均排放低於95g/km。上半年摸底中,只有PSA、沃爾沃、FCA和寶馬達標。按機構預測,歐盟境內車企將為排放超標承擔大約145億歐元罰款,大眾一家佔了45億,幾乎相當於一年利潤。
此前,包括德法在內,多國政府試圖向歐盟施壓,要求適度降低排放目標。只是,歐盟已因英國脫歐自感權威受損,加上主張環保的綠黨在其內部及主要成員國中得勢,所以斷不願意在環保問題上讓步。
各國政府權衡之下,只能自掏腰包,鼓勵民眾購買新能源汽車,幫助車企達標。此前,大眾上趕著在歐洲交付半成品的ID.3,多少有借勢衝刺的考慮。
04
哪要什麼轟轟烈烈
反觀中國新能源,在遍嚐了各種方法之後,倒多了幾分冷靜。疫情下保生存的剛需,更加速了理性迴歸。
從重提新能源和節能技術“兩條腿”走路、取消禁燃時間表,到最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將2025年新能源銷量比例目標從25%調回20%,一系列跡象表明,在轟轟烈烈了幾年之後,無論官方還是行業,都已意識到,發展新能源,無法速取,只能徐圖。
新能源雖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但絕非什麼超然的存在,可以不受掣肘,一往無前。相反,現階段的新能源,極容易為各種因素裹挾甚至擺佈,資本狂熱、政治博弈、國家意志……
一切都表明,它離能夠獨立生長,還有一段過程。
尤其是,眼看著疫情反覆,原本已經步入正軌的經濟復甦平添疑雲,汽車市場要想恢復到疫前水平,恐怕還得等到2022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