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網訊(何苗)在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帶來的提案和“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相關。在4月14日中國財富50人論壇舉辦的《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報告發佈會上,課題牽頭人、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再度指出,金融科技存在倫理失範會引起較大社會危害。
金融科技存在倫理失範會引起較大社會危害
2020年,我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機構自主開展以及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的金融科技業務規模合計達到7.5萬億元,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達到23家,佔全球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總數的41%左右,中國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為3150億美元。
肖鋼表示,在充分肯定金融科技發展成效的同時,應當看到,金融科技存在的倫理失範問題,往往會引起較大的社會危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金融科技使人與人、人與技術、人與資本的關係發生變化,既有利於促進金融倫理建設,幫助解決嫌貧愛富、不講信用等問題,又會引發新的倫理問題和表現形式。”肖鋼說。侵犯隱私、洩露資料、壟斷資料、資料鴻溝等問題帶來的風險事件和不良影響在近幾年時有發生,演算法歧視和演算法控制問題突出,對其的倫理規範也變得迫切起來。
肖鋼認為,金融科技倫理失範的原因主要是倫理意識較為薄弱、倫理研究相對滯後、倫理約束機制尚不健全、科技本身有缺陷等。“例如,從業人員自律覺悟有待提高,倫理治理氛圍還需營造。”肖鋼說,“倫理規範體系欠缺,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公序良俗有待形成,存在推動科技向善行善的導向機制不順等問題。”
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框架
在會上,《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報告中提出了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框架的一個目標、五項原則和七條路徑。
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框架的目標是促進金融科技向善行善,健全金融科技公序良俗,實現技術創新、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在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高效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五項原則包括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公開、倫理自覺先行、倫理風險可控、敏捷治理。七條路徑包括成立組織、制定規則、資料治理、技術應用、審查評估、創新試點、人才培養等。
對於《構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報告,參加會議的各界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報告所提出的治理框架和路徑對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倫理的治理會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中國企業聯合會理事長朱宏任表示,金融科技倫理的研判在前沿探索、技術開發、成果應用方面的話語權,也是我們推動金融產業、科技共同發展的前置性的條件,也是體現我國金融科技軟實力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