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個字的小訊息無心插柳成就第一隻股票“小飛樂”

上海市長寧區的武夷路174號,是一棟頗具歐洲風情的小樓。它是一棟獨立式的花園住宅,米白色的牆體配上咖色偏紅的窗框裝飾,建築四周環繞著高大的樹木。如今這裡,常常有直播平臺的網紅,站在黑色雕花鏤空的鐵門前擺拍。

很多人不知道,38年前的1984年,這曾是上海灘金融風雲際會的場所。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報》刊登了一條僅495字的新聞,引起上海全市轟動。新聞稱,位於武夷路174號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將接受個人和集體認購股票。

飛樂董事長秦其斌看到這條新聞,自己都嚇出了一身冷汗。當時的中國,還在討論“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一個公司突然向老百姓籌錢,這是什麼意思?

飛樂是一家專門為電視機配套生產喇叭的企業,也是上海最大的聲音元器件生產工廠。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音樂茶座火爆,這使得秦其斌產生了另外開辦一個類似街道工廠的小公司的想法,把飛樂的喇叭、放大器、調音臺合併做成音響系統,或許能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來。

但在計劃經濟年代,這種計劃外的經營活動,幾乎拿不到任何啟動資金。秦其斌決定職工集資、自己籌錢,他向職工代表鄭重承諾,參股的回報肯定比銀行利息高。他擔心職工集資拿不出多少錢,便又設想在左鄰右舍兄弟工廠之間再募集一些錢。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民晚報》記者錯誤理解了秦其斌的意思,把秦其斌所說的“向社會(兄弟企業)集資”理解成了“向全社會公眾集資”。

新聞都發出來了,如何收場?飛樂公司黨委後來開會一致決定,不能為難報社,自己扛下來算了。他們把原本要發到兄弟單位的一萬股“股票”開放給社會,每股50元。不到一個半小時,50萬元股票就被搶購一空。

當時搶到這支“股票”的上海市民不會想到,他們手中拿著的,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隻真正的股票——小飛樂。

幾千裡之外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有一間特別的展室,裡頭陳列著一張“小飛樂”股票。這是鄧小平親手送給當時紐交所董事長約翰·菲爾林(John Phelan)的禮物。那張“小飛樂”裝在一個精緻的畫框裡,掛在牆上。

到1989年秦其斌赴美培訓時,他站在這張股票前默默地注視了1分鐘時間。這張股票,是在“小飛樂”股票誕生兩年後,在上海靜安證券業務部進行過戶的,那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美國人收到“小飛樂”後,有報道稱“中國與股市握手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73 字。

轉載請註明: 495個字的小訊息無心插柳成就第一隻股票“小飛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