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雲米科技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彼時的雲米被稱為“家庭物聯網第一股”,整個2018財年,雲米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5.61億元,同比增長193.31%。隨後的兩年,從整體營收來看,雲米的發展仍在加速,營收數額分別達到了46.48億元、58.26億元。
不過從剛剛釋出的2021年財報中,可以明顯看到雲米科技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停滯甚至萎縮狀態。財報顯示,雲米科技2021年營收達到53.038 億元,同比下降8.96%,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8860.50萬元,同比下降48.88%,經營收入方面則從2020年的1.84億元下降至6470萬元。
“亂拳”沒能打倒老師傅2014年成立的雲米科技,它邁入的第一個賽道是“淨水器”,透過成為小米的生態鏈企業,雲米迎來了高速擴張,2016年,雲米就已經開始從小家電研發製造向全屋家電領域轉型,先後推出了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產品。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雲米轉型的決策並不是錯誤的,因為淨水器行業在經歷了2013~2018年的高速增長之後,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頹勢。即便在最高點,淨水器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也就在300億元左右,與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擁有千億級規模的市場相比,淨水領域的“天花板”是很容易看到的。
不過雲米過早地將重心從淨水行業中向其他領域分散,也造成了根基不穩的問題,以2021年為例,其淨水領域的收入已經從2020年的8.833億元下降至7.429億元,雖然是從淨水器行業開始出道的,但云米也沒能在該行業做到頭部水平,讓其成為自身穩步發展的基本盤。
除了淨水以外,雲米主打的家庭物聯網(IOT)領域,發展速度也開始減緩,財報顯示,2021年雲米在物聯網領域的收入為34.010億元,下降了7.4%,而2020年也正是雲米完成物聯網品類佈局的時間節點。
由此也不難看出,雲米此前的高速增長,非常依賴品類擴張帶來的市場紅利,如果雲米之後在IOT領域無法找到新的品類突破口,就必須在某一品類進行深挖,否則就很難挽救營收方面遭遇的困境。
除了IOT領域,雲米在耗材以及小家電的發展也開始走下坡路,財報顯示,2021年雲米在耗材產品上收入從2020年的3.829至3.670 億元,降幅為4.1%,小家電及其他收入則從2020 年的8.877億元下降至7.929億元,下降了10.7%。
這種“廣撒網”的戰術,對於雲米的長期發展是非常致命的,就像提起海信就會想到電視、提起海爾就會想到冰箱洗衣機、提到格力就會想到空調,縱觀雲米目前佈局的60多種產品品類,雖然雲米把家電都賦予了“AI”的標識,卻很難有哪一條家電賽道成為了雲米的“核心標籤”。
不過雲米公佈的財報當中,也有一些增長的亮點,比如2021年的毛利潤達到了11.981億元,毛利率從2020年的18.6%提高至22.6%。
耕耘家電賽道,還是需要技術力與雲米科技萎縮的業務線相比,2021年其則在營銷方面持續發力,財報顯示,其運營費用相比2020年增長24.6%達到了11.605億元,其中,銷售、營銷費用以及行政費用都有比較大的漲幅,分別增長了25.8%和41.8%。
值得一提的是,雲米科技在研發費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幅,2021年其在這塊共投入了3.118億元,相比2020年增加了17.4%,研發費用佔到了總營收的5.8%,即便在研發方面有所加碼,但與雲米龐大產品線相比,這點投入顯然是不夠的,這也就使得其產品力整體偏弱。
翻看黑貓投訴平臺,截止發稿,關於“雲米全屋網際網路家電”的投訴數量已經達到了899個,其中很多都是關於產品質量、功能問題的,2021年雲米也曾因為冰箱播放廣告而捲入風波當中。
此外對於家電品類擴充套件上,雲米在某些領域走的也並不順利,以黑電為例,其推出的21Face互動智慧屏並沒有沾上近幾年網際網路電視以及大屏趨勢的紅利,在京東平臺上產品的累計評價數量在幾百個的水平,天貓平臺的單型號銷量則最多為74臺。
對於雲米而言,目前的品類佈局雖然完成了,但還是應該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強勢賽道,並且對於一直強調的“一站式服務”以及家電的“互聯互通、AI智慧”,都應該發展出不同於其他產品的軟硬體辯識力來。
從目前來看,雲米的做法更像是依靠產品代工+演算法最佳化為家電套上“AI”的殼子,而家電領域內,目前海爾、海信、美的等品牌,都已經基於自身的家電技術或系統技術積累,開始向全屋智慧大步前進,留給雲米的發展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