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三座大山,李寧下一步往哪走?

疫情之年,李寧交出了一份近乎無可挑剔的財報:營收提升4.2%至144.57億人民幣,經營利潤增長42.3%,淨利提升13.3%,淨利率提升0.9個百分點至11.7%。不過,面對這樣一份財報,李寧的股價當天收盤跌2.37%,報47.45港幣。

過去2年,李寧股價一路狂奔。在2019年大漲180%、2020年大漲130%之後,李寧在2021年1月創下57.60港幣的歷史最高股價,不過隨後呈現了一些剎車跡象。即便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財報,但並未在股價上有明顯的提振。

資本市場這樣的表現並非不可理解,李寧此前已經經歷了多輪猛漲,市值超過1100億港幣,這樣的李寧還有沒有投資價值?

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在國產運動品牌中同屬於第一梯隊的李寧和安踏,近兩年享受著龍頭股帶來的資源聚集和關注,在股價和市值上,將包括特步、361度等企業遠遠甩在身後。截至3月23日午間,安踏市值3189億港幣,李寧市值1162億,特步106億,361度43億。李寧2020年營收是特步的1.8倍,淨利是3.3倍,但市值是特步的11倍。

新一季財報釋出之後,李寧的市盈率從70左右來到57。從短期投資來看,這樣的市盈率依然處於高位。但如果從長遠來看,2020年可能只是李寧進入下一個向好週期的開始。

一、淨利率:短板逐漸變優勢,劍指最頭部

此前三年,李寧財報最“難看”的財務指標是什麼?

是淨利率。

李寧的毛利率在過去幾年在整個行業內都處於中等偏上水平,淨利率卻一直不太合格——2018年,安踏的淨利率是17%,特步的淨利率是10.3%,李寧的淨利率是6.8%。2019年,李寧的淨利率提升至10.8%,再到2020疫情影響下淨利率依然提升至11.7%。

對比來看,早一天釋出財報的特步,毛利率降低4.3個點至39.1%,淨利率下滑2.6個點至6.3%,儘管特步有多品牌帶來的虧損原因,但對比來看,李寧的毛利率持平和淨利率持續的改善提升,在2020大環境下更是顯得難得。

雖然相比2019年的安踏淨利率(尚未釋出2020財報)依然還有空間,但是李寧過去被人詬病的運營效率低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巨大改善,讓自己的淨利率來到了行業中等甚至偏上水平,這是過去幾年李寧堅持零售效率提升帶來的積極影響。

李寧新任聯席CEO錢煒,此前在優衣庫工作了23年,本就擅長精細化運營,追求店效,李寧本人之所以選擇他,正是希望能夠推動李寧集團將零售效率持續提升。這個方向是此前李寧本人就已經定下的基調,錢煒到來,完成了進一步的策略細化和執行。

在財報釋出會上,李寧集團表示,“淨利率想要(在未來)達到中雙位數是非常合理的。”2019年,安踏集團的淨利率15.8%是行業領先水準。

從財報結果來看,可以說2019年9月入職的錢煒,在2020年帶領李寧初步邁過了疫情這道難關,並且來為長期的零售效率提升打下了基礎。

2020邁過的三座大山:效率提升、庫存處理、成本管控

2020年,錢煒曾表示:“2020年最重要的就是開源節流、控制庫存、保證利潤。”從財報資料來看,李寧確實踐行了這十二個字。

開源方面,電商的29.9%的強勁增長為李寧整體營收增長帶來了最大的動力,帶動電商營收佔比提升5.5個百分點至28%。2020年李寧的電商銷售達到40.48億人民幣。

“最重要的是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單純從業績來講,未來李寧電商的比例不會低於30%,但是能做多高要看未來具體情況,做到60%也是不現實的。”錢煒表示。

節流也是重點,在2020年一次對外活動上,錢煒把“成本”一詞提了至少六次。

因為疫情壓力,李寧與部分重點商業地產溝通租金減免事宜,李寧的行政開支減幅達到16.8%,員工成本開支減少約2億至13億,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減少4700萬至12.80億。同時,李寧加速關閉低效虧損店鋪——2020年底李寧門店(不包括李寧yong)有5912家,淨減少537個。

連續五年,李寧的直營門店數量減少(從2016年的1611家到2020年的1149家),關閉低效店一直是李寧過去幾年的一大工作,但2020年關閉低效店的力度更是大刀闊斧,淨關閉近150家。同時,李寧表示會繼續拓展大店。過去三年,他們都在強調店效的提升。

2020年,李寧直營門店渠道的銷售同比下滑9.8%,從36.2億下滑至32.67億,相比之下經銷商渠道還增長了0.9%(從68.66增長至69.25億),直營門店的下滑態勢值得警惕。

錢煒表示,“2021年,我們會繼續強化和擴大線上渠道的生意拓展,同時也會強化線下渠道的佈局,但前提條件是以單店可盈利、高店效為前提進行渠道的拓展。”

庫存是2020年各家的另一個重點,一旦渠道積壓庫存,會使得終端折扣幅度大增,新品銷售也陷入被動,影響折扣率、利潤率和品牌力。在疫情期間,李寧與經銷商協調對訂單進行減單,避免了渠道庫存積壓。

庫存方面,截至2020年12月李寧整體渠道庫存回到4.2個月,與2019年12月持平;店鋪的渠道庫存回到3.7個月,僅略微高於2019年12月的水平。從整體庫存來看,公司存貨在全年收入增長4.2%的情況下,存貨下降4.4%。

2020年李寧的製成品庫存價值為14.4億人民幣,同比有所減少,整體來看扛過了最大的考驗。不過原料和在製品有所增加,其中在製品增長57.6%至9.3億人民幣,2021年依然需要注意,讓庫存繼續維持在健康合理水平。

從效率提升、庫存處理、成本管控三個方面來看,對於2020年這道坎,李寧邁過去了。

毛利率:品牌力“面子”和供應鏈管理“裡子”

疫情壓力下,李寧的毛利率和去年同期持平(49.1%),平均件單價取得中單位數增長,吊牌價獲得低雙位數的提升——在整體市場促銷去庫存的大潮下,李寧在折扣和商品售價上展現了一定的主動權。這意味著,在折扣力度不那麼高、商品平均售價比2019年有提升的情況下,消費者依然願意買單。

儘管李寧集團多次強調李寧品牌不會成為潮牌,強調李寧核心經營和競爭力主要圍繞“成為具有時尚性的國際一流專業運動品牌”,但此前兩年,“中國李寧”讓李寧重新獲得榮光,煥發新機,也成為李寧最大的標籤和外界的關注點。

李寧CFO曾華鋒透露,2020年“中國李寧”的銷售佔比與2019年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同時“和外部環境相對比,‘中國李寧’在疫情期間的銷售保持較為健康狀態,且在市場保持著較好熱度。”

除了品牌力,供應鏈整合也是毛利率提升的關鍵。如果說品牌力是“面子”,那麼供應鏈整合就是李寧在提升的“裡子”。

2020年李寧鞋產品主要材料種類減少高雙位數,供應商從99家減少到81家。服裝面料種類減少低雙位數,供應商從166家減少減少到109家。

整體來說,庫存的合理,零售效率提升,供應鏈的最佳化,品牌力的走強,都是在為品牌的長遠發展鋪路。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逐漸走出了疫情影響,李寧同店銷售獲得10%~20%低段增長,顯示出了復甦的跡象。

對於2021年的目標,錢煒表示營收要增長25%,淨利率再提升1個百分點(也就是12.7%左右)。

錢煒表示,李寧希望在未來五年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首選運動品牌,但他也坦誠,“粗略估計,成功機率也就是3%”。在“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策略下,不斷提升零售效率和品牌力的李寧,正在展露實現那“3%”的野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60 字。

轉載請註明: 邁過三座大山,李寧下一步往哪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