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作者百略網。
蘇寧今天的“痛苦”,張老闆四年前就應該知道。
2021年2月,蘇寧足球俱樂部一紙通告宣佈暫停運營,而這距離球隊奪得中超冠軍僅數月之隔。
與此同時,其幕後金主蘇寧集團正式引入國資。根據蘇寧易購釋出復牌公告,深國際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深國際”)及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鯤鵬資本”)擬按6.92元/股的價格,分別收購蘇寧易購8%、15%的股權,交易合計涉及資金約148億元。
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持股比例為16.38%,蘇寧電器集團持股比例為5.45%,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9.99%,鯤鵬資本持股比例為15%,深國際持股比例為8%。
公告顯示,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前不久,自媒體“新經銷”釋出訊息稱,家樂福中國50%以上股權可能將被蘇寧出售,接盤者為青島國資委,隨後該平臺刪除了上述報道。介面新聞向家樂福品牌部門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稱上述訊息不實。
但介面新聞向接近家樂福的業內人士求證上述訊息,得到的回覆是“可能目前有多家在談”。
賣身訊息的傳出,距離家樂福被收購僅不到兩年。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蘇寧解散剛奪冠的球隊,張近東退出蘇寧易購實際控制人,家樂福又被傳出將要出售的訊息,整個蘇寧集團似乎散發著極度“缺錢”的氣息。
上世紀90年代初,家電市場持續火熱,蘇寧成了最早建設市場、享受時代紅利的那批企業。
1993年南京城裡的“空調大戰”讓張近東和蘇寧一戰成名。
進入2000年,蘇寧跑馬圈地,連鎖店撲向全國,瘋狂擴張,在國內家電市場站穩腳跟的同時,開始試水地產。
2004年,蘇寧電器正式於深交所上市,成為“家電連鎖第一股”。而上市後的蘇寧眼中只有黃光裕的國美。就這樣,一場耗時漫長的“蘇美大戰”正式開啟。
2007年,蘇寧淨利首次超越國美。三年後,國美黃光裕鋃鐺入獄,而此時的張近東與蘇寧,風頭正勁。
看到了希望的張近東,正在翹首以盼等待諾亞方舟到來之時,未曾想電商浪潮率先洶湧襲來,很快就被京東、淘寶打亂陣腳,被迫轉型。
2011年張近東提出“再造蘇寧”,2013年更名為蘇寧雲商,正式向網際網路零售轉型。同年,蘇寧旗下蘇寧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斥資2.5億美元收購PPTV。
熟讀三國的張近東深知,曹操當初之所以被蜀吳燒個片甲不留,是因為他把全部希望就寄託在連在一起的船上。要想擺脫危險,就要為自己留一條救命的船,才能保住自己的希望。
2015年,馬雲入主廣州恆大,並於同年重新奪得亞冠,彼時順風順水的恆大,讓張近東看到了自己的船正慢慢駛來。
於是乎,張近東斥巨資收購江蘇舜天俱樂部。而為了“迎戰”京東,張近東和恆大足球俱樂部股東(馬雲公司)達成加盟,投資140億持有馬雲公司1%的股份,而對方283億持有自己接近20%的股份。
文娛成了蘇寧那些年的主要發力點,從收購PPTV到收購國米,再到自家球隊奪冠,蘇寧意圖靠文娛來帶動自己零售主業。
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淘寶和京東穩居龍頭位置多年,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迅速崛起,蘇寧易購的收入雖然也在增長,但勢能相差懸殊。
事實上,“耽擱”蘇寧這艘諾亞方舟航行的,更多是恆大。
2017年,在馬雲的牽頭之下,蘇寧200億戰投恆大。然而,2018年以後,張近東已入不敷出,將在馬雲公司1%的股份出售後,挽救了公司,讓公司扭虧為盈。
對於馬雲,張近東沒有陷入文字遊戲的陷阱中,但是對於200億,張近東卻深陷恆大的“福利陷阱”中。
彼時張近東投資恆大時,認為這是筆穩賺不賠的生意:恆大回歸A股,大機率會大賺一波,而即便無法迴歸,蘇寧依然能拿回200億本金,並且還有7.79%的收益。
雖然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卻很慘,現在的結果是恆大回歸A股遙遙無期,200億也成了普通股份。並且這200億的普通股份,還在進一步貶值。
而這200億對蘇寧來說有多重要?
近年來關於蘇寧資金鍊斷裂的負面訊息層出不窮,而追其主要原因,主營業務電商零售的虧損,加之將大量資金投入地產和投資,導致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現金流吃緊。此外,從2014年開始,一直到2020年,蘇寧扣非淨利潤始終為負。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蘇寧電器短期借款為201.87億元,但其貨幣資金僅有約124.66億元。蘇寧電器總資產雖然高達4068.42億元,但總負債已超過3000億,資產負債率高達73.81%。此外,流動負債總額達1099.67億元,蘇寧易購流動資產為1072億元。
無論是蘇寧的短期債務還是超高的負債率,200億足以緩解其燃眉之急,但可惜蘇寧拿不出,砍掉球隊,出售股權,引入國資,蘇寧已經“破釜沉舟”。
如今,馬雲和恆大還是此前的馬雲和恆大,而此時的蘇寧,已不是張近東能控制,能挽回的那個蘇寧了。
蘇寧主營業務低迷,但卻能一直維持自己歸母淨利潤正值,這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據“百略網”梳理發現,從2014年到2021年,蘇寧幾乎每年都透過處理旗下子公司與相關股權、股票資產來獲取收益。
據不完全統計,蘇寧透過處置資產的方式,在近些年的時間裡獲利最少377億元。
從2014年開始,蘇寧賣掉的資產包括大量線下門店、倉儲物流、PPTV股權等等,2019年,蘇寧打包倉儲業務出售給物流地產基金,打包出售了陝西、湖南、寧波等5個物流專案,2021年停運冠軍球隊(停運不等於解散,存在售賣可能)等等,當然,在這期間,最引人關注的其實還是售賣所持阿里巴巴股票這件事。
持有阿里的股票,這不只是雙方合作的一種連線紐帶,更重要的是,阿里股票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收益,可蘇寧卻急著將其換成現金,這樣的做法似乎有些目光短淺,但考慮到蘇寧的債務、營收等要素的表現情況,蘇寧或許只是由於太缺錢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需要漂亮,但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並不能掩蓋主體業務長期難以盈利的現狀,也很難打動資本市場。
2015年蘇寧的股價曾漲到過23.54元的高位,但隨後因為種種原因,蘇寧股價一路下跌,哪怕近幾年以來,蘇寧易購啟動了多次回購,始終沒有挽回蘇寧下跌的股價。
事實上,蘇寧這種“新債抵舊債”類似資本騰挪術這樣的行為,其實並不是什麼長久之策,甚至會給市場飲鴆止渴的感覺。
在2月底蘇寧引入國資拿到一筆資金後,又被傳出要出售家樂福的訊息,雖被蘇寧闢謠,但還是會讓外界對其產生些許質疑,148億難道還不夠填充蘇寧的“坑”?
2019年6月,蘇寧以48億元代價接手家樂福中國80%股權時,對後者抱以極大期許,希望家樂福中國的線下門店能為自己在新零售實驗道場上“增磚添瓦”。
據蘇寧官微“蘇寧藍話筒”於2021年2月6日披露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以來,蘇寧家樂福到家業務持續攀升,訂單量同比增長210%,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87%。但線下業務的資料未披露。
而據家樂福線下門店近段時間以來的表現可以看出,家樂福並沒有幫助蘇寧太多。
過往資料顯示,2020年下半年,家樂福關閉了瀋陽富民橋店、鄭州北環店、東莞鴻福路店等多家門店,進入2021年後,又關閉了素有“最美大賣場”之稱的上海武寧店。
並且據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家樂福在人力資源上其實已經是“只出不進”的狀態,甚至已經找理由開除員工。而就目前家樂福出售股權的傳聞,該人士認為“家樂福已經千瘡百孔,能賣出價錢已是不錯。”
家樂福以後能不能幫到蘇寧,我們暫且未知,但我們知道的是,現在的家樂福似乎已經走向懸崖邊緣。
眼前已經拿到深圳國資的鉅額資金,但這對於“負債累累”的蘇寧來說或許只可解當務之急,長遠來看,蘇寧需要快速回歸商業本質,靠賣賣賣撐起來的業績光環遲早會消逝,從商業本質出發,要有實際意義上的增長才有出路,才能走向康莊大道。
曾經的巨頭如今債臺高築,這或許是讓蘇寧的未來充斥不確定因子的最大原因。
主觀上,蘇寧的對手是國美、京東、淘寶、拼多多,但本質上,蘇寧需要戰勝的是一眾平臺型企業。
2020年之前,蘇寧一直走的是純電商模式,而要知道,電商企業之所以戰勝不了平臺型企業,是因為後者擁有兩種經濟效應:一是梅特卡夫效應,二是雙邊市場效應。通俗來講,採購雙方數目眾多,彼此互相影響,到達一定臨界點後平臺出現乘數效應,而電商企業只能繼續簡單相加。
所以,蘇寧近些年來的增速不如其它平臺的核心原因就在於沒有形成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所稱的“飛輪效應”,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規模效應。
由於強力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蘇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O2O(全場景)銷售模式,但是由於近些年來線下零售行業的不景氣,以及京東、淘寶的全力追趕,蘇寧的優勢點也在被逐漸趕上。
多元化造成的後果是不是讓張近東頭疼的問題,我們未知,但恆大200億投資可能會讓張近東感到有些許無奈。
如果“賣”繼續成為主旋律,那麼“萬丈高樓傾倒”或許就在一瞬間。雖然每個人都喜歡鳳凰涅槃,但蘇寧能否成為那隻涅槃的鳳凰,或許只能讓時間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