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價值投資的本質?
邱國鷺在《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中對投資本質的描述是,無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的一筆錢,能夠在未來收回更多的錢,用5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或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投資的本質還是希望買到低估的東西,買到將來能夠超過大家預期而成長的東西。我非常贊同邱總的說法,我覺得可以在邱總的論述中,再新增認知這一因素。即價值投資的本質是,基於自我的認知,買入市場中你覺得低估的亦或者未來能夠相對當前估值繼續成長、增長的標的,從而實現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
投資本質上可謂是一場關於財富的遊戲,但是想要玩好這場遊戲有幾大難點:
1、自我的認知問題,認知是一個主觀的東西,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同,一個人的認知包含了很多的東西,比如你的學歷、你的知識、你的能力,你所讀的書,你所走過的路,你所認識的人等等,可以說認知是一個合集。
良好的認知可以帶來財富,但是有缺陷的認知可以毀滅財富或者說讓你難以承載財富。
比如前兩年的豬週期,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一般人認為,一個養豬的能賺幾個錢,能有什麼投資的價值?但是我卻覺得無比清晰,豬肉價格大漲+頭部企業擴產,典型的成長邏輯。但即便是部分投資者認可了豬週期的存在,認可了成長的邏輯,卻在擇股上卻選擇了溫氏股份、天邦、正邦之類做長線,而我卻覺得牧原的養殖模式明顯優於其他公司的“公司+農戶”的模式,最後牧原勝出,我的認知給我賺取了超額的投資收益,而一旦在上述過程中,出現錯誤的認知偏差,你都很難在這場超級豬週期的盛宴中賺到錢。
再比如上海機場,同樣是典型的認知變現,當年的上機估值大致為10倍PE左右,但上機的價值在於,成本的相對恆定,機場的有序擴建,流量的攀升變現帶來ROE的不斷提升,對於其10倍的估值水準,可謂大幅低估。
上述兩個案例,可謂經典的認知變現,當你有足夠的認知能力時,股票市場確實是一個知識變現的好地方。
2、市場的有效性;
市場上你所看到的任何一隻股票,都在被無數人交易,賣出者和買入者每天都在互罵SB。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憑什麼你能發掘到大幅低估的,亦或者未來有望成為超級成長的股票。參與這個遊戲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名校的高材生,不乏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不乏行業內部的專家人士等等,在這個背景下,可以問問自己憑什麼在市場中賺取超額的利潤。
當然,你肯定會把“如果市場他超級有效,那麼我現在還是個乞丐。”這段名言來嘲笑市場的有效性。是的,沒錯,上面這些話是源於一個有著六十多年年複合增長20%+的投資大師說出來的,不過別人是大師,這就和邁克爾喬丹說打NBA太簡單了,老子閉著眼也可以得三十分,球王馬拉多納說足球太簡單了,老子一個人就可以過五個,葉問(影視劇裡的葉問)也說過,老子一個可以打十個。
在像巴菲特那樣嘲笑市場先生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是否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否則,大多數人都透過投資致富了。
所以要玩好這個名字叫做“投資”的遊戲,總的來說是比較難的。可以看看當前A股市場,主流的成長股,其估值一直都高的驚人,投資者很難有以較為便宜的價格買入的機會,即便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化,但也很難大幅折價,這就是市場的有效性的表現。耳熟能詳的好股票,大多都存在估值的溢價,你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也覺得好。
3、能力和運氣;
在市場中,最可怕的就是把自己的運氣當作能力,什麼叫做把運氣當作能力的錯覺呢?我認為A好,所以我把我的資金源源不斷的買入A,最後A真的不錯,大幅的上漲,給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但這個例子有個錯覺,你可能只是運氣非常好的看好了A,或者說只是A非常運氣好的大漲了,你看好A的觀點是123,但是實際支撐A上漲的456,不是你認知中的123給你帶來了財富,而是你非常走運的碰上了456。假如你的成功經驗假如無法複製,那麼你在A上面賺到的錢大機率還要繼續還回去,
舉個具體的例子,去年利潤斷層後的酒鬼酒,開啟了近乎800%的漲幅,但是你偏偏認為凡是利潤斷層,利潤超預期的股票就可以給你帶來不錯的漲幅,如果這樣,你靠運氣在酒鬼上賺的錢大機率會還回去了,因為利潤斷層顯然不等於未來的股票價格大漲。當然,還有MACD、KDJ之類的指標,顯然這類技術指標不足以信,他們無法長時間有效的指導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成功的個例更多的只是倖存者偏差罷了。
全文就價值投資差不多寫了四點,價值投資的本質,以及價值投資的三大難點,這也是我做投資這幾年來的一點感觸。投資並非易事,你所看到的風輕雲淡,卻是別人在背後全力以赴,你所看到的巴菲特年化20%+,殊不知巴菲特為此付出了極高的人生代價。生命中的所有饋贈,其實都在暗地裡標好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