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基金經理離職潮 “基民”持有的基金將何去何從?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中國基金報最新公佈從業人員資料,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競爭加劇及市場持續震盪,年內離任基金經理接近200位,創近六年同期新高記錄。今年的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僅次於2015年,處於歷史第二高位水平。近兩年來市場環境向好,不少高管和基金經理離職創業,成立私募基金。
基金經理離職“由公轉私”
Wind資料顯示,截至8月15日,2021年以來,已有來自100家基金公司的195位基金經理離職。2015年同期,共有228位基金經理離職。在當年的公奔私大潮中,全年奔私公募基金經理接近250位。而在2016年至2019年同期,離任基金經理數量分別為97人、105人、111人、142人。
即使在基金經理變更異常頻繁的去年,同期也僅有170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88家基金公司。對比來看,今年以來離任基金經理數量同比增加了14.71%,近幾年行業人才流動呈現加速態勢。
另據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共有257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106家基金公司,8月份剛過半,今年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已達去年全年的七成之多。
隨著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的推進,金融企業的人才競爭已經跨越所屬子行業,基金經理的跳槽方向除公募基金公司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私募基金、券商、信託,以及由保險企業投資的資產管理公司。
“基民”原本持有基金的基金經理離職怎麼辦?
通常,對於績優的基金經理離職,投資者的第一直觀感覺就是應當迅速贖回該基金。但記者採訪一位基金經理管理人時,他表示投資者其實需要換一種思考角度。若這個基金是王牌基金,規模也很大,那麼基金公司為了維護品牌形象與規模,也會將較好的基金經理接管該基金。若這樣,則可以繼續持有,如若不是,則贖回或轉換為好。
當然,對該基金有情感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先觀望一段時間,看新任的基金經理是否能管理好該基金,而觀察的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但是,像有些較好的基金經理,在離職前若基金持續表現不佳,那麼此時換了基金經理,可能也有改觀,類似於“死馬當活馬醫”。
例如,招商行業精選,在王牌基金經理王忠波離職前表現不佳,王忠波離職後,反而有所改觀,主要的原因在於基金投資風格發生了改變。
最後這位管理人說到就規模偏大的公司而言,基金管理更多基於投研團隊的建設,一位基金經理的走出不至於導致管理的經濟崩盤,但是中小基金公司經理效應過於強烈,可能換一位基金經理導致業績變動幅度會極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