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資本市場可謂腥風血雨,不少朋友都被“教訓”地沒脾氣了。
其實,擠泡沫的時候,泥沙俱下很正常。
但當市場迴歸正常後,真正有價值、有實力的企業,一定不會被忽視。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週二的文章我們聊完了寧德時代的參訪感受,今天來分享我們看到的新能源上下游情況。
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只看一家頭部企業肯定是不夠的,聽聽上下游企業的態度,能發現很多不一樣的細節。
新能源上游 比想象中的還淡定
我們寧德參訪的第二站是鋰電池上游企業,廈鎢新能。
夏鎢新能是廈門鎢業的子公司,2021年剛剛拆分出來在科創板上市。
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是電池正極材料,其中超過7成的收入來源於鈷酸鋰,不到3成來源於三元正極。
鈷酸鋰主要用於消費電子領域,廈鎢新能最大的客戶是寧德新能源(ATL),而ATL則為蘋果、華為提供電池。
換句話說,這家企業也是蘋果、華為等手機大廠的上游供應商。
三元正極主要用於動力電池領域,公司這一塊的客戶就包括了寧德時代、中航鋰電、比亞迪等國內知名鋰電廠商。
目前公司的動力電池相關業務正在快速增長,而在消費電子領域佔據著較大優勢。
整體來說,這是一家深耕電池正極,主營從消費電子轉型切入新能源的企業。
這家企業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接地氣。
一到夏鎢新能的廠區,由於剛參訪完寧德時代,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落差相當大。
公司辦公樓的觀感一眼看上去就是直男審美,佈置裝修都是一切從簡,有些樓道里不開燈,會議室就像是學校教室。
與寧德時代的國際化、設計感相比,夏鎢新能更接近傳統中國製造業企業的樣子。
夏鎢新能的高管們也同樣接地氣。
剛到公司,就見到幾位穿著工作服,理科技術人員氣質的男士已等候多時。
沒想到,這幾位就是公司高管。
沒有大家刻板印象中上市公司高管的西裝革履,高階大氣上檔次,眼前的幾位看起來更像是剛從工廠裡出來。
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理工男主導的企業氛圍。
進入生產車間,公司非常注重物理方面的細節問題,要求參觀前戴帽子,還有專門的除塵環節。
做原材料,一般印象是髒亂差。
這次實際參訪的車間,一絲粉塵都沒看到。
廠房電梯裡,還有公司籃球賽和乒乓球賽的日程表,這也是典型理工男的興趣愛好。
在對談中,我們則瞭解到了上游企業眼中的新能源產業格局。
鋰電池的四大材料,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成本佔比最大的就是公司主營的正極材料。
同時,正極材料也是目前競爭最激烈的一環。
其他三大材料,行業的老大基本已經比較明朗,具體的情況此前我們也在文章中和大家介紹過。
而正極材料,特別三元正極,幾家企業仍然沒有分出勝負。
根據廈鎢新能首席工程師的分析,公司的高電壓(中低鎳)電池和三元高鎳電池的差距沒那麼大,高電壓也有可能做到上千公里的續航。
當然,能否真的有所突破,目前公司的業績還沒有體現。
而說到大家普遍關心的原材料問題,公司似乎也非常淡定。
董秘講到公司上游有包括天齊(公司第八大股東)、雅化等廣泛的合作,並不擔心上游的漲價情況。
看起來,市場所擔心的問題,有些企業似乎並沒當回事。
整體來說,這家企業在高階製造的原材料代工領域有口皆碑,儘管表面上其貌不揚。
對這家企業,參訪完大家一致評價,很純樸。
新能源下游 “進擊”的中國製造
最後一天我們去了上汽的寧德基地,新能源的下游。
上汽廠區給人的第一印象還不錯,乾淨、美觀、高效。
畢竟是要和消費者經常打交道的下游企業,門面相當講究。
上汽集團我們也不用多介紹了,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汽車企業,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大家最熟悉的“神車”五菱宏光,可謂是上汽的最大爆款,2021年佔到了集團總銷量的60%。
上汽的兩大自主品牌,榮威和名爵,則是當下的主要發力點。
公司人員告訴我們,上汽的整條汽車產業鏈都來了寧德。寧德基地主要是做的是出口。
2021年,上汽是中國汽車出口量最大的企業,累計銷量達29.07萬量,同比增長68%。
從數字上我們能想象,上汽寧德基地為中國製造出海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透過和管理層的對談我們得知,上汽出口後的售價高於在國內售價,當然其中包含了關稅和運費等等。
但中國製造的優勢就在於,哪怕算上這些額外費用,其價格仍然在國外非常有競爭力。
這兩年上汽的出口量實現了兩個1/3:
集團佔中國汽車總出口量的1/3,新能源車佔集團總出口量的1/3。
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這對於中國的製造業出口又是一個重大利好。
而上汽在寧德的二期專案,目前還在建設中,隨著未來逐步投產,這兩個1/3未來必然將持續增長。
可以說,中國製造的出海之路上,鋰電池有寧德時代領軍,整車有上汽集團帶頭。
在上汽的廠房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引人注目:
生產線旁,囤積著大量的汽車零部件。
這就是“缺芯”所造成的。
大家都聽說了“缺芯”,不過親眼見到缺芯帶來的實際後果,還是相當有衝擊力的。
一方面,這些零部件是在等待晶片的帶來,是公司囤貨以備不時之需,還能提防原材料的漲價。
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公司已經是滿產狀態,能用的汽車晶片都已經用上了。
相信國內的主流車企們,這段時間廠房裡應該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一旦“缺芯”的困境過去,我們有理由認為車企的產能會再上一個臺階。
上汽的生產線有一個特點,可以柔性生產。
據管理層透露,集團幾大基地都能實現新能源車和汽油車產能任意置換,根據訂單靈活生產。
公司是行業內最早考慮這個問題的企業,很早就對產線進行了改造。
中國製造不僅有速度,還有靈活性。
最後,對此次寧德之行做個總結。
2020年,國家定下了2025年新能源車滲透率要達到20%的目標。
三家公司問下來,都非常有信心提前完成。
對目前市場對新能源行業的各種質疑,他們瞭然於心。
無論外界是什麼態度,該研發的技術、該儲備的資源,該做的仍要繼續做下去。
我們能想到的,這些專業人士基本都想到了。
解決質疑的辦法就一個,幹就完了。
本期助力新實體專欄到此結束。
我們初心不變,找出中國有特色的實體企業,積極助力新實體企業,助力中國企業成長。
如果檀香們有看好的新實體公司,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歡迎給我們來稿。
讓我們一起選出新實體企業,助力中國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