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疾風知勁草,弱市之下更能看出基金公司的投資能力和風控水平。
最近幾個月,不少新基金面臨成立後即大幅虧損的情況,給投資者造成損失。誰家虧的更多?誰家抗風險能力更強?
一些頭部基金公司在規模快速擴充的同時,投資和風控能力卻未必足夠。到底是擴張規模獲取更高的管理費收入,還是為投資者帶來收益更重要?
麵包財經將逐家對主要頭部基金公司去年以來新發行的基金進行梳理,定期分類研究各家公司的回撤、投資收益、業績比較基準對比、風控能力等核心指標。
以下為華夏基金系列研究的首篇。
華夏基金旗下產品華夏ESG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A於2月24日和3月4日連續兩次公告將延長募集期。葉落知秋,公司面臨基金不好賣的難題。
除了受市場整體走弱影響,基金難賣可能也與華夏基金2021年以來較差的業績表現有關。截至2022年2月28日,在2021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中,超過30只基金的虧損幅度大於30%,其中華夏基金佔據4只,與博時基金、華泰柏瑞基金並列為“虧損王”。
另一方面,華夏基金的基金資產淨值在2021年四季度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但規模大幅擴張之下,公司2021年以來的整體收益率低於其他萬億規模公募基金公司,而最大回撤指標領先。
華夏基金的投研、風控能力或亟待提升。
華夏基金旗下3只產品公告延長募集期
3月4日,華夏ESG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A公告延長募集期。這是今年2月下旬以來該基金第二次公告延長募集期。
伴隨市場走弱,基金“虧錢效應”持續發酵,延長募集期甚至發行失敗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的常態。資料顯示,2022年截至2月末,累計48只基金公告延長募集期。按照機構劃分來看,華夏基金旗下共有3只基金公告延長募集期,數量位居前列。
圖1:2022年1-2月公告延長募集期產品數量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
除了市場整體熱度下降影響,基金新產品難賣可能也與華夏基金2021年以來較差的業績表現有關,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
4只新基金虧損超三成 與博時、華泰柏瑞並列為“虧損王”
研究發現,2021年以來成立的基金中,截至今年2月28日,超過30只基金(初始基金口徑)的虧損幅度大於30%,其中華夏基金佔據4只,與博時基金、華泰柏瑞基金並列第一,爭當“虧損王”。
華夏恆生網際網路科技業ETF、華夏恆生科技ETF是華夏基金旗下2021年新成立的基金中跌幅排名前二的基金,截至2022年2月末的下跌幅度分別為47.77%、37.59%,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均為徐猛。
圖2:華夏基金2021年以來成立基金截至2022年2月28日虧損前20名產品
華夏鴻陽6個月持有A在非ETF基金中跌幅第一,截至2月28日下跌29.03%,且明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截至2021年末,該基金的資產淨值約為44.60億元,重倉股包括貴州茅臺、洋河股份、青島啤酒、香港交易所、伊利股份等企業。
華夏基金旗下的所有基金中(初始基金口徑),截至2022年2月底,相對前期高點回撤超過30%的基金共有25只。非ETF基金中,華夏翔陽兩年定開、華夏興陽一年持有、華夏睿陽一年持有等回撤靠前且基金資產淨值超過20億元。
圖3:華夏基金旗下截至2022年2月底距離前期高點回撤超過30%的產品
管理規模首破萬億 但收益率、回撤等指標弱於可比公司
華夏基金屬於頭部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中信證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超過六成的股份。2021年四季度時,華夏基金的基金資產淨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相較2020年底增加約2000億元,規模僅次於易方達、天弘、廣發、南方基金位居行業第五位。如果按照股票型基金的資產淨值測算,華夏基金位居國內所有公募基金中的首位。
對比萬億規模以上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因貨幣型基金佔比偏高,剔除)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整體業績表現發現,華夏基金的整體收益率低於可比公司,但最大回撤位居首位。
資料顯示,華夏基金旗下基金整體下跌6.7940%,跌幅最大。偏股型基金中,華夏基金下跌10.8118%,僅次於南方基金。
從最大回撤指標來看,華夏基金期間整體業績的最大回撤在可比公司中最高,但偏股型產品業績的最大回撤低於南方基金和博時基金。
圖4:萬億規模基金公司業績、回撤對比
規模快速擴張後,華夏基金的投研、風控能力或亟需補上短板。(C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