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醫藥行業的洗牌已經悄悄開始......
3月14日,溢多利再次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此前,溢多利因剝離生物醫藥業務板塊,專注發展生物酶製劑和動物營養與健康領域,曾在一個月內兩次收到深交所問詢函。
截至3月15日收盤,溢多利股價報收9.08元/股,跌幅為5.42%,最新總市值44.5億元。
剝離醫藥業務
對於溢多利兩次回覆深交所問詢函,其源頭還要追溯至今年1月底。
1月29日,溢多利釋出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溢多利基於業務發展及戰略佈局考慮擬出售生物醫藥業務相關的全部資產,即現金出售持有的湖南新合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新合新”)、湖南科益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科益新”)和河南利華製藥有限公司(簡稱“利華製藥”)三個標的公司全部股權。
如果本次交易完成後,也就意味著溢多利將全部剝離其醫藥板塊的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即將出售的這三家公司在2020年的營業收入佔比達到了70.94%,期末總資產合計佔總資產的比例達到56.45%。這意味著這三家公司或成為溢多利2020年的主要收入來源和重要資產,而此次出售不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同時也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2月16日,溢多利收到深交所有關資產重組事項的第一封問詢函,問詢函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是否會導致本次重組後公司主要資產為現金,以及本次重組是否真正有利於增強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等10個問題要求溢多利進行說明。
2月26日,公司對深交所釋出的問詢函進行了回覆,其表示,如醫藥板塊不予剝離,而未來按預測追加投入,公司將面臨資產負債率顯著升高,經營風險增大等問題。
同時溢多利還就未來的業務規劃做了說明,其表示,未來三年,打造“全球甾體激素原料藥核心企業”將投入資金14.33億元,發展“生物酶製劑、動物營養與健康”將投入資金10.33億元,總計將投入24.66億元。同時,在此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獲得13.03億元轉讓價款和8.80億元的債務清償款。其中,5.13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剩餘資金將用於發展生物酶製劑和動物營養與健康業務。
於是,深交所又對在溢多利回覆中提到的未來三年的業務規劃等問題再一次進行了問詢函的釋出,要求其就未來三年打造“全球甾體激素原料藥核心企業”以及發展“生物酶製劑、動物營養與健康”業務所需資金測算依據及測算過程等9個問題進行說明。
而後,溢多利在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中表示,打造“全球甾體激素原料藥核心企業”包括三個板塊,未來三年,三個平臺所需資金測算後分別為:新合新2.25億元、科益新7.15億元、利華製藥4.93億元,合計14.33億元;而就發展“生物酶製劑、動物營養與健康”規劃上,未來三年所需資金測算後分別為8.6億元、1.73億元,合計10.33億元。
但是以溢多利目前的資金狀況,如此鉅額的資金投入或也難以立刻實現。據悉,從2015年至2020年,溢多利累計股權募資達到15.6億元。而在2020年,溢多利籌劃募集不超過6億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方案,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最後這次實際募集資金僅1億元。
未來靠什麼盈利?
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溢多利”)2014年上市之初,其主營業務是從事生物酶製劑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市之後,溢多利即開始了頻繁的併購,進一步擴大了原有業務規模,並新增了甾體激素原料藥業務。
但與此同時,在頻繁併購下其所花費金額已經累計達到12.84億元,其中以現金支付金額達6.09億元。而根據財報資料不難發現,其絕大部分利潤來源於併購標的,而自身原有業務在個別年份甚至為虧損。
同時,溢多利的業績在上市以來也是增長緩慢。就近3年業績來看,2018年至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17.68億元、20.48億元、19.1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4億元、1.28億元、1.62億元。而在2021年三季度,公司營收與淨利潤出現雙降,前三季度其營收為12.88億元,同比減少9.95%,淨利潤僅為7117.45萬元,同比減少42.14%。
那麼,一旦剝離醫藥板塊,溢多利將靠什麼盈利呢?
就目前溢多利的主營業務來看,其醫藥板塊的收入自2019年至2021年以來,其佔比已經由62.61%降至51.43%,而其農牧板塊佔比則由37.39%上升至48.57%。
另外,2019年-2021年,公司農牧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為47.90%、53.01%和43.87%,同期生物醫藥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91%、28.02%和32.55%,由此也可看出,其留存業務盈利能力較強。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農牧業毛利率較高,但在2021年,其淨利潤卻虧損達到1.05億元。對此,溢多利表示,主要是由於子公司鴻鷹生物原業務維生素B12產品經營不佳,計提商譽減值、積壓的維生素B12產品計提資產減值等因素引起,目前公司已對鴻鷹生物業務清理,生物農牧板塊未來盈利會穩定和有保障。
此外,溢多利高懸的商譽值,或也是其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之一。截至2021年三季度,其商譽已經達到4.76億元。而頻繁併購留下的高額商譽,目前溢多利並未有進行計提的打算。
記者注意到,近期,藥企出售、登出子公司的訊息不斷,或也意味著醫藥行業正加速洗牌,集中度持續提升。
從2022年至今,瑞康醫藥、立方製藥、仙琚製藥、亞太藥業、貝達藥業、人福藥業等多家企業忙於剝離資產,或出售子公司,或轉讓股權。對此也有行業人員表示,在大批藥企剝離資產的背後,也是行業洗牌的加劇。可以預見,2022年醫藥市場的競爭依然激烈。
溢多利作為醫藥行業洗牌的其中一張牌,資本市場的期待值似乎也並不高。今年1月自從溢多利宣佈欲剝離醫藥業務以來,其股價也是一路走低,已經由1月份的12.38元/股跌至今日盤中最低點8.94元/股,跌幅達27.78%。
記者就目前出售資產和業務規劃等問題向企業傳送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記者:胡鑫宇
編輯: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