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間,合眾思壯公告稱,因公司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各項工作,嚴格按照規定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受此訊息影響,今日合眾思壯股價一字跌停,截至收盤報5.40元,跌幅10.00%。
目前尚不明確合眾思壯具體違規的原因。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合眾思壯遭立案調查或與2021年轟動A股的“隋田力專網通訊事件”有關。
在2021年業績預報中,合眾思壯曾提及,參股公司北斗導航所從事的通導一體化業務,在報告期內出現了客戶付款逾期和供應商供貨逾期的集中違約行為,相關應收賬款和預付貨款存在無法收回、存貨無法足額變現的風險。
而根據海高通訊2018年年報,北斗導航為海高通訊2018年第一大客戶,而海高通訊的實控人之一隋田力,他編織的“專網通訊”貿易網路已經讓10多家上市公司“暴雷”。
多家“暴雷”的上市公司,都是專網通訊業務存在異常,包括應收款逾期、存貨減值風險、上游供應商逾期供貨且不退預付款等等,各家公司對於隋田力如何透過專網通訊編織驚天騙局的,語焉不詳。
業績預告“變臉”
公開資料顯示,合眾思壯創立於1994年,是國內較早進入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公司之一,以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為基礎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立案的背後,合眾思壯2021年業績預告曾出現“變臉”,由預盈變為預虧。公司將1月29日披露的預計2021年淨利潤2500萬元至3750萬,修正為淨虧損8500萬元-9500萬元。
而在業績“變臉”之後,公司已連續三年歸屬淨利潤虧損。財務資料顯示,2019年,合眾思壯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5.49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10.61億元;2020年,合眾思壯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6.9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10.94億元。
對於業績修正,公司表示,主要系對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無形資產、存貨補提了資產減值準備,較前次預告有所增加;部分子公司的專案,客戶因疫情影響未按期出具驗收報告導致收入延遲確認所致。
2022年一季度,合眾思壯扭虧為盈,報告期內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4.64億元,同比增長22.81%;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1446萬元,同比增長119.57%。
內部問題不斷
事實上,合眾思壯的問題還不僅僅是業績層面的。近年來,公司資產負債率一路飆升。資料顯示,2012年末合眾思壯的資產負債率僅為7.7%,2020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增長至75.5%。
據悉,合眾思壯2019年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審計意見,原因是公司對南京元博預付賬款餘額22.21億元,與該預付賬款相關的合同均已逾期。
為解決上述問題,合眾思壯將通導一體化業務相關資產轉入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鄭州航空港區友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合科技”)承接,並將友合科技股權進行轉讓,目前,友合科技股權已轉讓完畢。
此外,合眾思壯的公告還顯示,持股5%以上股東郭信平所持89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2%)將被司法拍賣。本次拍賣原因系對被執行人郭信平與申請執行人無錫晉商合同糾紛執行一案。
資訊披露違規“零容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合眾思壯以外,近期還有包括*ST華訊、*ST網力、*ST丹邦、ST中捷、雲維股份、勁嘉股份、金字火腿、新萊應材、新潮能源、*ST奇信等皆收到了立案調查告知書。
從上述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來看,“涉嫌資訊披露違規”仍佔據了主要份額;此外,也有公司因涉嫌內幕交易等其他原因而被立案調查。
從過往的上市公司公開資訊中可知,資訊披露的違規在細節上“花樣”較多,有些公司是因為違規擔保,有些公司是因為重要合同被隱瞞,有些公司是因為財務報告預測不準確,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這些資訊披露的違規行業都是虛假陳述,對於投資者而言是一種傷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資訊披露是註冊制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在穩步推進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各方主體更應歸位盡職,強化責任擔當,防範信披違法行為。
近幾年來,證監會對資本市場違法行為延續“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規資訊披露等證券欺詐行為,資本市場生態得到改善,投資者權益保護力度顯著提高。
總得來說,當前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而確保資訊披露的真實性和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是註冊制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也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