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身份發表演講稱,相比與國際接軌,更該思考如何與未來接軌,如果永遠重複別人設定的主題,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還會錯失未來。
對於風險和創新,馬雲認為,現在的趨勢是全世界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這令創新受限。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我們這代人必須有所擔當。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
對於創新過程中監管的角色,馬雲認為,中國金融業還沒有成熟的生態體系,沒有完全地流動起來。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
他同時透露,昨天晚上確定了螞蟻上市的定價,這是第一次科技大公司在紐約以外的地方定價。“這是三年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今天發生了。世界的變化是神奇的。”馬雲感嘆,具體定價並未公佈。
“相比與國際接軌,更該思考如何與未來接軌”
馬雲稱,一直以來我們有一些慣性思維,比如總覺得為了跟國際接軌,必須要做歐美髮達國家有而我們沒有的所謂空白,把填補國內空白當作追求的目標。
“我一直覺得填補空白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的,就是我們要去填補的。其實我們不應該要刻意適應哪國的標準,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和未來接軌、適應未來的標準、彌補未來的空白,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個什麼樣的體系,然後再去看看別人怎麼做。”馬雲稱,如果永遠重複別人的語言,討論別人設定的主題,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而且會錯失未來。
“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發展中的國家機會在哪裡”
對於風險和創新,馬雲表示,二戰後,世界需要恢復經濟繁榮,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對全球經濟的推動是巨大的;後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巴塞爾協議講的風險控制越來越受重視,但現在的趨勢越來越像是全世界變成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很少去想年輕人的機會、發展中的國家機會在哪裡,這其實是導致今天世界的很多問題的根源。巴塞爾協議本身也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別是金融數字化方面。
“中國金融業還沒有成熟的生態體系,沒有完全地流動起來”
“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馬雲進一步稱,但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中國的金融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在金融業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體系,沒有完全地流動起來,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動脈,但是我們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種各樣的沼澤地,缺少了這些生態系統,我們才會澇的時候澇死,旱的時候旱死。所以今天我們國家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我們要建設的是健康的金融系統。
“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
馬雲表示,今天世界的很多問題包括中國,都只能用創新去解決;但是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沒有人帶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擔當,因為創新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麼樣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
“不能因為P2P否定整個網際網路技術對金融的創新”
談及網際網路金融,馬雲表示,我們一直強調網際網路金融必須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豐富的資料;二是基於大資料的風控技術;三是基於大資料信用體系。
“用這個標準衡量,就會看到P2P根本不是網際網路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為P2P把整個網際網路技術對金融的創新否定了,其實我們要想一想,中國怎麼可能在幾年內出現幾千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幾千家P2P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馬雲表示。
“需要政策專家,而不是處長式的檔案專家”
對於監管,馬雲認為,創新來自市場,來自基層,來自年輕人,對監管的挑戰越來越大。其實“監”和“管”是兩件事,監是看著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但是我們現在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不夠,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政策和檔案也不一樣。馬雲稱,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檔案太多,政策是機制建設,激勵發展。今天需要“政策專家”,而不是處長式的“檔案專家”。理論和系統不一樣,專家和學者也不一樣,專家是幹出來的,但不一定會總結,很多學者是不具體幹,但是能形成理論。只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只有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去創新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
“數字貨幣可能重新定義貨幣,當前遠沒到搶標準的時候”
提到創新,數字貨幣是較熱的一個話題,數字貨幣到底要解決未來的什麼實際問題?馬雲認為,十年以後的數字貨幣和今天的數字貨幣可能不是一回事,數字貨幣不是從歷史中或是從監管角度、從研究機構去找,而是從市場、需求、未來去找。
他表示,這件事事關重大,我們的研究機構不應該是政策機構,政策機構也不能僅僅依賴自己的研究機構。因為數字貨幣體系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又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解決未來問題的方案,數字貨幣可能重新定義貨幣,儘管貨幣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會重新定義貨幣,就像蘋果手機重新定義了手機,而不是僅僅是個電話。當前,數字貨幣遠沒有到搶標準的時候,是創造價值,是解決世界經濟、貿易可持續、綠色、普惠的問題。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
馬雲稱,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這在當年很厲害,沒有抵押、擔保,就沒有今天的金融機構。
“但靠資產和抵押的體制會走兩個極端,我這幾年跟很多企業家交流,中國的金融當鋪思想最為嚴重,要麼是資產全押了出去,壓力巨大,壓力大以後動作變形;要麼肆無忌憚貸款,不斷加槓桿,負債搞得很大。有個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銀行借10萬塊,你有點慌;借1000萬,你和銀行都有點慌;借10個億,你一點不用慌,銀行會很慌。”馬雲稱。
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支援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我們必須用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必須是建立在大資料基礎上,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
“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
“我們有責任思考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馬雲表示。
今天的金融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為了解決工業化而設定的全面的金融體系,是“28理論”。所謂“28理論”,是為了投資20%來解決80%的問題。而未來的金融體系是要解決“82理論”,幫助80%的小企業和年輕人,來帶動20%的人。要從過去的“人找錢”、“企業找錢”到轉型為“錢找人”、“錢找企業”、“錢找好企業”。評價這個體系唯一的標準就是是否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背後的大資料、雲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今天能夠擔當起巨大責任。
他同時稱,今天我們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技術發展讓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些,遺憾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做。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不然不僅是失去機會的問題,而是讓世界會陷入混亂的問題,因為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當創新遠遠走在監管前面的時候,當創新的豐富度遠遠超過監管想象的時候,就不正常了,世界會陷入混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程維妙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