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2021北京消費季將啟動,4月28日,新京報舉辦“碳中和與綠色迴圈經濟發展”主題論壇,邀請北京大學國發院副院長、北大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晉濤,北京蘇寧易購總經理郝嘉,同城幫CEO鄭立群,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系主任許光清共同探討。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節能減排進入新階段。2021年北京消費季將來臨,如何消費才能助力碳中和?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將如何實現綠色迴圈經濟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系主任許光清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在全面促進消費的背景下,我們居民的能源消費和非能源消費都會增加,想讓居民消費導致的碳排放降下來,只有能源結構的低碳化和經濟系統的低碳化改革才能助力碳中和。
許光清介紹,我國每年大概排放百億噸的二氧化碳,在全球化石能源燃燒排放二氧化碳裡面佔近30%,美國佔15%,歐盟佔10%。從人均碳排放的角度,我國人均碳排放在2014年即趕上歐盟的人均碳排放。
“人均碳排放趨高,但碳排放大部分是工業和交通運輸部門排放的。從居民能源消費角度來講,僅佔到全部終端能源消費量的13%。目前我國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僅是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我國到2035年人均GDP要翻番,才能實現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居民的能源消費肯定也要翻番。”許光清表示。
許光清提到,居民的消費除了能源消費,還有非能源消費。國家統計局統計了居民的八大類消費,包括食品菸酒、衣著、居住、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等。在這八大類消費中,有些是直接的能源消費,還有一些是非能源消費,這些非能源的消費也會間接地消費能源,因為這些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提供過程中透過經濟系統的投入產出關係也消費能源。因此,如果能源結構不改變,居民的能源消費還要繼續增長,碳排放不可能降下來。而在全面促進消費的背景下,只有整個經濟系統的低碳化改革才能助力碳中和。
“居民的能源消費增長沒關係,只要碳排放不增長或者降下來就好。煤炭是碳排放最高的一種化石能源,我國碳排放高,是因為煤炭比例高,我國煤炭的一半用來發電了,碳達峰、碳中和,電力行業首當其衝。”許光清表示。
許光清介紹,我國區域電網的碳排放因子從高到低依次是東北電網、華北電網、西北電網、華中電網、南方電網、華東電網,南方電網碳排放因子低,是因為核電比例比較高,華東電網碳排放因子低是因為水電比例比較高,所以電源結構非常重要。倡導綠色低碳消費也需要一個度,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家電的消費者決定不了碳排放,只有電源系統能決定,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我們的電網只要給消費者提供儘量多的低碳電力,消費端的碳排放自然就降下來了。
許光清認為,家用電器的全生命週期分析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鑑。從生產端來說,可以提高一些材料或者能源的利用效率、迴圈利用,產品設計注重多重功能組合,比如微波爐和烤箱功能合一,家電產品的智慧化等等。從消費端來說,提高消費者的低碳意識等。在廢棄階段,加強監管,對報廢的家電集中回收處理等。
許光清提到,國家現在有很多補貼等政策支援高能效低耗能的產品,能源效率比較低的產品對環境有負外部性,國家也有政策讓這些負外部性內部化。從長遠來看,不見得消費低碳環保產品就支付更高的成本,反而會支付更低的成本。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