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首季投資股票與基金收益超千億元 配置餘額佔比連降3個月
本報記者 蘇向杲
今年一季度,險資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下稱“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一季度險資投資股票與基金收益分別為686.56億元、358.71億元,合計1045億元,投資收益率分別為3.73%、3.26%。這兩項資產的投資收益率均高於其他大類資產。
不過引人注意的是,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配置餘額佔險資運用總規模的比例,自今年1月份以來持續下降。據記者瞭解,今年1月份-3月份,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合計配置餘額佔比環比依次減少0.31個百分點、0.56個百分點、0.99個百分點,險資逐月兌現浮盈的跡象明顯。
險資收縮股票與基金投資
截至今年3月末,險資運用餘額為22.49萬億元,較上月末增長1.87%,較年初增長3.73%。其中,銀行存款27614.83億元,較上月末增長4.36%,佔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28%;債券82420.00億元,較上月末增長2.57%,佔比36.65%;證券投資基金10857.19億元,較上月末下降0.15%,佔比4.83%;股票17831.72億元,較上月末下降2.38%,佔比7.93%。
從險資今年3月份的調倉動態來看,加大銀行存款、債券等固收類資產配置力度,降低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配置的跡象明顯。
今年1月份-3月份,險資在持續收縮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雖然逐月縮減比例並不大,卻也釋放了一個重要訊號:險資對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後市的預期收益更趨謹慎。
去年四季度以來至今年春節前(2月18日)險資持倉的大市值個股、創業板個股大幅上漲,引發了險資機構對A股估值泡沫化的擔憂,一些險企開始微調權益配置倉位,並降低了收益預期。
減倉源於險資對區域性資產過熱及系統性風險的考量。原中再資產總經理於春玲表示,去年,國內權益市場的“掐尖”效應更加明顯,高估值板塊屢創新高,因此,對資產區域性過熱後的大幅波動和系統性風險不可不防。
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近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股長期向好趨勢不變,但指數經過了過去兩年的大幅上漲,出現了局部估值過高的情形,我們在去年年底已經預見到了,並做了相應安排。”
平安資管多資產投資團隊負責人邢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今年是一個上市公司估值收縮與盈利回升並存的年份,需要降低對A股投資收益率的預期。
股票與基金投資收益率拔尖
從今年一季度險資各類資產的投資收益率來看,股票(3.73%)與基金(3.26%)的投資收益率均高於3%,位列各大類資產投資收益率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且大幅跑贏了險資對銀行存款(0.91%)、債券(0.95%)、長期股權投資(1.32%)、投資性房地產(1.14%)、貸款(0.98%)的投資收益率。
險資投資股票與基金取得的良好投資收益率,與其一季度逐步減倉、兌現浮盈不無關係。例如,新華保險在一季報中表示,一季度公司投資收益為195.58億元,同比增長57.8%,增長原因為“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收益增加”。
中國人保也提到,公司一季度利潤表專案下的投資收益為179.95億元,同比增長36.7%。“公司權益投資積極把握行業和個股投資機會,不斷最佳化持倉結構,取得較好投資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險資今年一季度逐月小幅收窄權益投資佔比,但頭部險資機構仍看好今年全年A股等權益市場投資機會。
人保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於立勇近期表示,去年年底市場普遍比較悲觀,覺得連漲了兩年,今年可能風險會大一點,甚至跌幅比較大。這種警惕是需要的,但是大熊市還是沒有條件,一是經濟形勢本身還不錯;二是預估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循序漸進。
張滌對記者表示,2019年、2020年,中國的權益市場表現非常好,今年保持對中國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觀點不變。權益市場向好的邏輯包括:中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廣大老百姓有配置需求;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壯大。
中國太保集團總裁傅帆也指出,“2021年,宏觀經濟有望實現較快增長,權益性資產存在結構性機會。”
國壽安保基金認為,股票市場中期保持樂觀。中期基本面仍將延續向好,儘管3月份經濟資料生產端資料略低於預期,但更多的是供給側結構性因素影響,整體內外需仍然趨勢向好,且內需開始較快改善,企業中期盈利會維持向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