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礦價的出現,是鐵礦石市場供需偏緊、不合理的定價機制、資本炒作等多重因素所致。
□ 2021年鐵礦石價格呈現高位震盪態勢的機率較大。
□ 鋼鐵大國增加海外權益鐵礦比例,有利於從根本上抑制高漲的進口鐵礦石價格。我國鋼鐵業應加強戰略謀劃,採取切實行動,改變海外權益鐵礦佔比過低的狀況。
鐵礦石價格暴漲,中國鋼鐵業承壓。
我國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和消費國。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1.7億噸,進口金額1189.4億美元。當年進口鐵礦石價格大漲,於12月21日攀上176.9美元/噸的歷史高位,遠超鋼鐵業預期。
2021年,鐵礦石價格走勢如何?中國鋼鐵業又該如何應對?
鐵礦石價格居高難下
今年1月18日,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為173.6,再度逼近高點。進入鋼鐵消費淡季,進口鐵礦石價格依然堅挺,令國內鋼鐵業神經緊繃。
回顧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經濟率先復甦,鋼鐵產銷兩旺。全國粗鋼產量升至10.53億噸,同比增長5.2%,創歷史新高。進口鐵礦石量增價漲。2020年,進口鐵礦石11.7億噸,同比增長9.5%,平均價格101.7美元/噸,同比增長7.3%。
據瞭解,高礦價的出現,是鐵礦石市場供需偏緊、不合理的定價機制、資本炒作等多重因素所致。
“自2020年11月初以來1個多月上漲45.1美元/噸,特別是12月份以來的14個交易日上漲了31.1美元/噸,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鋼廠預期,資本炒作跡象明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日前表示。
展望鐵礦石價格走勢,業界普遍認為,供需基本面並不支援過高的鐵礦石價格,迴歸正常區間是大勢所趨。綜合多種因素判斷,2021年鐵礦石價格呈現高位震盪態勢的機率較大。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馬增風表示,2021年鐵礦石供需總體平衡,由於海外需求繼續復甦,全球鐵礦石仍然處於緊平衡狀況,價格不大可能出現大幅下降。
作為全球鋼鐵市場重心,中國鋼鐵需求仍將保持正增長。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21年全球鋼材需求量為18.33億噸,同比增長4.9%。2021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粗鋼產量10.65億噸,同比增長1.4%。
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預計,2021年鐵礦石均價將高於2020年,為120美元至130美元/噸;高位大約在160美元/噸,低位可能跌破120美元/噸。
上下游利益分配失衡
鐵礦石價格大漲,令鋼鐵業執行直接承壓。中鋼協監測,2020年1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為124.52點,較上年同期上升18.42點,升幅17.36%;同期,CIOPI進口鐵礦石(品位62%粉礦)到岸價格為159.54美元/噸,較上年同期上升69.02美元/噸,升幅76.25%。鐵礦石價格漲幅遠大於鋼材,對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帶來很大壓力。2020年前11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9%。
“鐵礦石價格暴漲,對於單純採用進口鐵礦石生產的沿海鋼企影響最大。一些企業已出現虧損,只有透過鋼材提價,向下遊轉嫁成本壓力。”北京建龍重工集團副總裁趙忻告訴記者,採用國內鐵礦石從事生產的內陸企業,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加上鋼材市場價格上行,還有一定盈利空間。
建龍集團擁有粗鋼產能超4000萬噸,對鐵礦石需求量很大。為降低採購成本,該集團強化進口礦的集中採購業務。同時,加強國內鐵礦石利用。建龍在東北地區的7家鋼企,藉助當地鐵礦石資源優勢,將國內礦和進口礦搭配使用。
“中國鋼鐵企業在為國際礦山巨頭打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高礦價下黑色產業鏈上游國外礦業公司和鋼鐵企業及下游用鋼企業的利潤分配模式已完全失衡,從巴西或澳大利亞開採出的鐵礦石到岸成本僅為30美元至40美元,銷售價格遠高於成本價。
2010年,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礦業公司淨利潤合計高達487億美元,同期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億元,利潤額不到三大礦企合計利潤的三分之一。10年過去了,除礦業巨頭增加了FMG之外,上述對比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觀。
進口鐵礦石價格高企,再次凸顯了中國鋼鐵業資源保障的短板,也警醒有關各方統籌發展與安全不可掉以輕心。
由於國內相關資源稟賦較差,我國鋼鐵生產原料大量依賴進口,並且進口來源高度集中。2015年以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6年超過80%,進口量連續5年保持在10億噸以上。鐵礦石主要來自於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進口占比超80%。
目前,國際四大礦山巨頭供應量佔全球鐵礦貿易總量近70%。高度壟斷的市場格局下,我國鋼鐵業受制於人的軟肋盡顯無遺,也給了投機者興風作浪的機會。
真抓實幹解決痛點
“合理的價格不是談判談出來的,終究要靠實力說話。”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專家學術委副秘書長陳子琦表示,鋼鐵工業資源保障建設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大量長期紮實工作,包括合理開發利用國內資源、增加海外權益鐵礦比例等。
據瞭解,近年來國內礦山投資出現大幅下滑,新建大型礦山專案建設節奏一再放緩,資源接續工程和礦山技改專案進度不理想,嚴重影響國內礦山產能的釋放。2020年前11個月,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9.9%。
我國企業對境外鐵礦控制力也明顯不足。2011年以來,我國海外權益鐵礦佔進口總量的比例長期在10%左右徘徊,目前只佔進口總量8%左右。
“這10年間,我國大型鋼鐵企業在海外投資辦礦方面乏善可陳。礦價低時擔心辦礦虧損遲遲不願行動,礦價高時倉促決策投資辦礦,代價高,見效慢。”陳子琦表示。
鋼鐵大國增加海外權益鐵礦比例,有利於從根本上抑制高漲的進口鐵礦石價格。日本用20多年時間將擁有國外礦產權益鐵礦石佔進口總量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我國增加海外權益鐵礦比例,同樣需要戰略謀劃和長期堅持,不能搞短期行為。
中信澳礦專案苦盡甘來,提振了我國海外辦礦的信心。這個由中信泰富投資在澳大利亞西澳州皮爾巴拉地區建設的特大型磁鐵礦採選專案歷經磨難,在中信集團的艱苦努力下實現了達產達效和扭虧為盈,已連續三年每年向國內運送含鐵品位65%的鐵精礦2000多萬噸,預計2021年上半年將實現累計向國內供礦1億噸。目前,中信澳礦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磁鐵礦,也是我國海外權益鐵礦中每年為國內供礦最多的專案。海外權益鐵礦越多,平抑價格的砝碼就越大。
工信部發布的《關於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鐵、錳、鉻等礦石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其中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到45%以上,國內年產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打造1到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佔進口礦比重超過20%。
業界注意到,《再生鋼鐵原料》推薦性國家標準和《關於規範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已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推動優質再生鋼鐵原料資源進口,有利於提高我國鐵素資源保障能力。工信部日前還提出,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此舉一旦落實,對進口鐵礦石價格非理性上漲的抑制作用可想而知。
“我相信,進口礦價高漲就群情激奮,礦價低迷就放任不管的狀況將一去不返。”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分析師表示,我國有必要建立進口礦管控機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