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康生化漸回原形

無論是淨利潤還是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綠康生化均為典型的“上市即巔峰”。結合公司招股書和近年來的財報,會發現公司避重就輕淡化重要合同對業績的影響,同時,公司在失去大客戶訂單後,轉型新業務時暴露出公司的理財產品風險較高。

本刊特約作者  詩與星空/文

近年來隨著A股的高速擴容,已經上市的公司中,有一少部分IPO招股書業績不錯的,逐漸露出了馬腳。

這些公司的特點是整體規模不大,上市時財務資料比較華麗,上市後不久,業績就開始下滑被打回原形。

10月9日,綠康生化(002868.SZ)釋出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司股份時間過半的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合力(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在6月份開始的減持不超過300萬股的計劃,已經實施過半。

從股份佔比來看並不大,只佔公司總股份的1.93%,但是大股東減持股份往往是一個訊號:準備套現離場,並認為當前的價格相對合理。

而綠康生化現在是一個什麼情況?股價是上市以來比較低的階段,非常接近歷史最低點;業績上市以來連年下滑。

因此,大股東的減持公告很可能預示著對公司的未來不抱太大希望了。

據Wind,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前三大和第五大均為投資公司,分別是上海康怡投資有限公司、合力(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富傑(平潭)投資有限公司和福建夢筆投資(有限公司)。

除了第二大股東合力(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公告減持外,福建夢筆投資有限公司也在6月份的公告中開始減持。

那麼,公司發生了什麼?

不合邏輯的營收、淨利潤雙下滑

綠康生化是一家從事獸藥原料藥、製劑、益生菌以及綠色微生物功能新增劑等業務的生物公司,產品主要用於牛、豬、禽的生長。

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2018年養殖行業確實受到了打擊,但2019年快速回升,大部分養豬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而綠康生化主營與之相關,但營收和淨利潤卻都創上市以來最差。這樣的業績,就不太符合經營邏輯了。

2017年,公司上市當年,營收3.75億元,淨利潤8592萬元;2018年,營收3.44億元,淨利潤7469萬元;2019年,營收3.04億元,淨利潤6601萬元。如果剔除掉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的影響,公司2019年的扣非淨利潤比2017年腰斬一半還多。

從產品構成來看,公司80%的營收來自桿菌肽類產品,正是該產品的銷量不斷下滑,導致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不斷下降。

存疑的海外大客戶

據2017年的招股書,綠康生化的營收對大客戶的依賴度非常高。

報告期內(2014-2016年),公司前五大主要客戶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8.62%、37.62%和43.49%,其中對主要大客戶碩騰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27%、17.44%和19.63%,前五大客戶銷售集中度受到碩騰銷售額佔比的影響較大。

碩騰原為著名醫藥公司輝瑞旗下動物保健部門,2012年拆分成獨立公司,以生產經營動物用的獸藥、疫苗為主。碩騰從綠康生化採購桿菌肽類產品,據招股書披露,該產品毛利較高,每年採購額6000萬-7000萬元左右。

綠康生化上市後,年報裡不再披露大客戶名稱,但在業績下滑的原因解釋中,提到是受部分高毛利產品外銷收入下滑因素影響。

從中可以推測,很顯然,這裡的高毛利產品正是桿菌肽類,而外銷客戶也就是招股書中披露的碩騰。

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僅有2368萬元,和原來6000萬-7000萬元的金額差距較大。這說明要麼公司失去了碩騰這個大客戶;要麼碩騰主力供應商改為其他公司,僅從綠康生化採購少量產品。

公司丟掉碩騰這一大客戶的證據不僅這一處,招股書顯示,公司上市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為了2400噸/年活性桿菌肽系列產品擴建專案,該專案達產後,公司桿菌肽類產品的產能將新增2400噸活性/年,進而從現有的2827噸活性/年提高到5227噸活性/年。

然而,公司對募資用途進行了變更。釋出公告稱,2400噸/年活性桿菌肽系列產品擴建專案是公司基於2014年公司上市前的產能情況、市場情況、未來發展規劃以及行業政策制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面臨的國內行業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2019年11月,公司決定對該專案進行變更。

這個變更公告也從側面證實了公司核心業務訂單流失的事實。

據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2020年,中國新版《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將釋出實施,新政策對獸藥生產要求、標準的大幅提高。在此之前,國內獸藥市場,安全性差、轉化率低、殘留率高的獸藥市場份額較高,導致公司國內銷量較小。未來,公司有望擴大國內客戶市場份額。正是因為國內客戶群體尚未培育成熟,導致了綠康生化業績和行業發展出現了背離。

那麼,公司有沒有預計到碩騰對業務的影響?從相關資訊看,公司其實是很清楚的,在招股書中曾非常含蓄地表示,2015年6月,公司與碩騰簽訂中長期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而從公司業績表現來看,大機率是公司和碩騰的協議續簽出了問題。

但公司招股書中,並沒有在經營風險中將該風險明確的表述,有避重就輕之嫌。

借錢理財?

綠康生化變更了募資用途後,根據證監會的要求,閒置資金不得濫用,因此公司理所當然地去買了理財。

除此之外,公司手頭只要有閒置現金都去買理財、國債逆回購和交易性金融資產。以2019年年報為例,公司因為理財帶來投資收益高達2096萬元,接近當年淨利潤的40%,成為影響業績的重要因素。

雖然業績連年下滑,但由於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均為正數,公司銷售的產品能夠回籠資金,所以綠康生化一直不差錢。

但是這家不差錢的公司,竟然在2019年發生了3476萬元的短期借款和7700萬元的長期借款。

據2019年年報,公司貸款均為抵押貸款,是為了進行熱電聯產專案。專案總投資約為2.01億元,專案生產的熱力及發電量除滿足自用需求外,其他部分對外出售。

看起來是一個節能減排多贏的專案,但存在兩大疑點,一是公司借款平均利率相對較高;二是公司賬面現金和理財產品接近3億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1.73億元),按說不差這2.01億元,為什麼需要高息貸款?

2019年年報顯示,這1.73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理財產品,但利潤表顯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為-77萬元。正常情況下,傳統的理財產品是大機率保本的,不會出現公允價值變動為負數的情況,說明公司購買的很可能是資管計劃等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

也許正是公司被深度“套牢”,不得不透過較高利息的貸款來進行新專案的建設。

股權質押開始

在二股東開始減持的同時,大股東也開始有了動作: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是一種方便快捷的融資手段,尤其是對於規模較小的輕資產企業尤為適用。傳統銀行貸款通常需要抵押物,要麼是房產,要麼是生產裝置,而輕資產企業缺乏用來貸款的抵押物,辦理銀行貸款比較困難,大股東將手裡的股票進行質押就成了最優選擇。

綠康生化第一大股東是上海康怡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實控人賴潭平也是綠康生化的實控人。9月8日,綠康生化釋出公告,稱上海康怡投資有限公司解除了部分質押,原質押比例30.43%,仍質押所持有的13.06%的股權,從比例上看不算高。

筆者認為,當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超過持有股票60%的時候,就有“跑路”的風險。

從13.06%的比例看,該大股東風險不大,但是考慮到公司是2017年新上市的公司,大股東2019年底剛剛開始進行股權質押,半年多來頻繁進行股權質押,說明大股東資金狀況比較緊張,將來有持續加大質押比例的可能。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宣告: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綠康生化漸回原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37 字。

轉載請註明: 綠康生化漸回原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