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服裝巨頭,曾被譽為“中國ZARA”,年虧20億,靠賣貼牌求生

由 由振山 釋出於 財經

10月29日,國內女裝品牌拉夏貝爾公佈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拉夏貝爾的總營收同比下降69.75%為17.41億元,淨虧損達7.83億元。

這不是拉夏貝爾第一次交出業績慘淡的財報。根據拉夏貝爾在今年6月份釋出的2019年財報,2019年品牌營收同比下降24.66%達76.66億元;淨利潤為-21.66億元,和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虧損20.1億元,同比下降高達1258.07%。

自2014年赴港上市後,拉夏貝爾又與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國內首支“A+H紡織服裝股”。兩地上市後,拉夏貝爾的股價曾一度上漲,巔峰時期更是突破過160億元。然而現在,因為連續兩年虧損,拉夏貝爾已經面臨退市風險警示。

成立於1998年的拉夏貝爾以女裝品牌起家。因拉夏貝爾定位大眾快時尚消費市場,曾一度被譽為“中國版ZARA”。2017年拉夏貝爾的營收近104億元,是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

風光無線的拉夏貝爾為了繼續擴大版圖,採取多品牌急速擴張的策略。拉夏貝爾不僅相繼推出Puella、La Babit等多個女裝品牌,在男裝、童裝等領域也都有涉獵。

到2017年年底,拉夏貝爾旗下的門店數量擴張到9448家。而在2011年,拉夏貝爾的門店還不足2000家,擴張速度可謂驚人。

多品牌急速擴張的做法讓拉夏貝爾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定發展,然而後續帶來的問題卻直接導致了拉夏貝爾的衰落。

毫無疑問,拉夏貝爾旗下多個新品牌的運營需要鉅額的資源投入。同時因為品牌的推出過於追求速度,導致同質化嚴重,各品牌定位不準確。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品牌的營收。

另一方面,針對大面積鋪開的線下門店,人工成本、租金投入等都是不小的壓力。急速擴張導致的高庫存、資金緊張等致命問題隨之而來。僅2019年,拉夏貝爾的關店數量便高達4391家,平均每天關閉12家門店。

虧損嚴重的拉夏貝爾也一直在想辦法自救。2020年9月1月,拉夏貝爾表示公司的線上業務轉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即拉夏貝爾將旗下的品牌商標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等,線上業務也將交給專業公司代運營。

拉夏貝爾此番操作通俗講便是“貼牌”。拉夏貝爾希望透過品牌授權,擴大線上銷量進而緩解庫存壓力。如果市場按照拉夏貝爾的預想發展,其透過“貼牌”回籠資金,緩解債務壓力的願望或將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拉夏貝爾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邢加興已經離任。在鉅虧兩年之後,失去掌門人的拉夏貝爾將走向何方,一切還未可知。

文/禹汐